施论、戒论、生天之论
世尊在《楞严经》当中有开示过,众生的心念中因为情与想所造成的差别:想可以说是神智,意思是说如果神智清明的话,就会聪明灵巧
评论2017-03-29726
密宗之《大日经》乃是伪经
密宗之主要经典《大日经》,全名为《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经中之「大毗卢遮那佛」,亦误会般若经所说之空性,而以一切法
评论2017-03-291503
刀笔杀人终自杀:文化名人犯恶业的报应
1.宋代著名的文学家黄山谷(又名黄庭坚,与苏东坡齐名),喜欢创作描写色情狎妮猥亵的淫词艳诗和文章。一次,他慕名去拜访高僧圆
评论2017-03-282313
真正的出家
◎ 在大乘法中,凡是初地以上的圣者,不论是现在家相或声闻相,都是胜义菩萨僧; 广义的说, 证悟不退而受持童子行、童女行的已明
评论2017-03-28487
忆所修福,念于净命 一
忆所修福,念于净命:去慰喻有疾菩萨时,要劝告他忆念:你这一生既然修了许多福德,那么接下来的生活,以及未来世的生活,一定要
评论2017-03-28457
忆所修福,念于净命 二
《维摩诘所说不可思议解脱经》〈文殊师利问疾品〉:【尔时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菩萨应云何慰喻有疾菩萨?」维摩诘言:「说身无
评论2017-03-28412
离苦得乐只是相对 最终无所得
虽然是称为离苦得乐,但是到底能不能得到乐?若是说可以得到乐的话,然后我们再来说,如何使之永远存在?我们在人间,是以五蕴我
评论2017-03-28386
苦与乐的定义
先来说说苦与乐的定义,一般而言,佛法中的定义,若是说某甲离开某一种境界之后,一直还在想着可不可以再回到那一种状况?有一种
评论2017-03-28989
什么是有布施而也有波罗蜜
【善男子!施主若能如是观察,如是行施,当知是人能具足行檀波罗蜜。是故我先说有布施非波罗蜜、有波罗蜜非是布施;有亦布施亦波
评论2017-03-28415
什么才是有智慧的布施?
有智慧的人还能够作到哪些事情呢?世尊接着开示说:【复有三事:一者明信因果、二者亲近善友、三者不贪着财。信因果者复有二事:
评论2017-03-28390
如何欢喜布施而不生悔心?坚定的布施
在布施的时候,有哪些原因会让我们生起了后悔心,而减损了布施的福德呢?我们又该如何生起智慧,能够欢喜的布施,而得到大福德呢
评论2017-03-28420
持戒吃素和普通人吃素有什么不同?
譬如说:吃素这件事情,那当然这跟持戒、跟行善都有关系。比如说,有的人是为了身体的健康、养生或是美容去吃素;然而持戒的人,
评论2017-03-28537
菩萨如何生于安乐 死于安乐 一
五戒、十善的奉行,有时候偏重五戒,有时候单行十善,乃至说两者兼有。那其所感得的果报,只在人天之中,或生在人间享受富贵,或
评论2017-03-28322
菩萨如何生于安乐 死于安乐 二
首先要来说:菩萨的生于安乐其中的生活于安乐之中。也许有人会质疑:菩萨真的可以生于安乐吗?或者是说菩萨为什么好像一直都可以
评论2017-03-28359
菩萨如何生于安乐 死于安乐 三
明白这个道理以后,就可以介绍另外一种生于安乐的情况。这是菩萨不共于一般人,乃至于定性声闻虽然说也有这种安乐,但是因为证果
评论2017-03-28382
菩萨如何生于安乐 死于安乐 四
那么菩萨是不是能够死于安乐呢?当然,这里要说明的死于安乐是说:是能够在安乐的状态下舍报,或者是说能够坦然的面对死亡;而不
评论2017-03-28360
如来所说法师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今欲知如来所说法师义耶?佛告比丘:若于色,说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若于受、想、
评论2017-03-28463
根据佛经来解释捐赠器官必须注意的事项
我们再想想看,那些对于决定捐赠器官的善心菩萨们,我们是给予赞叹随喜的。一般人认知,行善一定有善报,殊不知没有被善教导,也
评论2017-03-281085
一念嗔心起 火烧功德林
欢迎您收看正觉教团电视弘法节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单元。透过演述解说各种佛法故事的内容,教导如何来看
评论2017-03-28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