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初寺是江南地区首座寺庙。247年,康僧会自交趾(今越南)经广州北上,来到东吴都城建业(今南京)弘扬佛法,因康僧会求得舍利,孙权“即为建塔,以始有佛寺,故号建初寺,因名其地为佛陀里,由是江左大法遂兴”。(慧皎《高僧传·康僧会传》)
清代孙文川所撰《南朝佛寺志》记载:“建初寺在古宫城南七里,吴大帝赤乌十年天竺康僧会初达建业,营立茅茨,设像行道,大帝为会建塔于此,以金陵始有佛寺,故号建初,并名其地为佛陀里。寺前立大市,又称大市寺焉。”
康僧会以传教弘法为己任,在建初寺设坛传经、弘扬佛法,并且译注《吴品经》《六度集经》《安般守意经》《法镜经》等佛教经典。其传法活动,对江南佛教的弘扬传播与后世兴盛具有源头作用。康僧会在江南译经传法40余年,东吴天纪四年(280)病卒,为江南佛教的进一步传播埋下了种子。
“自从有了康僧会建初寺的兴起,佛教文化就注定会有一次空前的灿烂。这个伟大时刻,在初唐时期就被收集上了敦煌壁画。”六朝博物馆的六朝佛脉专题,这样叙述佛法在江南的兴起。作为江南首寺,建初寺是重要的佛教圣地和佛教文脉,后世屡经毁建、更替,其原址在学界亦多有争议。2014年,复建建初寺工程启动,复建工作以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三藏殿为基础,地址在今南京市应天大街与雨花路交口东北侧、航天晨光医院以西,位于新修建的大报恩寺遗址公园西南角。
记者现场探访发现,在正在施工的工地上、蓝色围挡内,两座古色古香、东西相对的传统建筑已经建设完毕,西侧建筑上悬挂“建初寺”匾额,落款为传印——现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东侧建筑悬挂“大雄宝殿”匾额,大佛等塑像已搬入建初寺大殿。
据了解,复建后建初寺的主要功能定位是弘法修行,规划占地10亩左右,在目前两座主要建筑的基础上,还将修建大雄宝殿、舍利殿、禅堂、讲堂、念佛堂、图书馆等。除建初寺,南京的六朝名寺还有长干寺、定山寺、同泰寺、鸡鸣寺、栖霞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