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共同學習《優婆塞戒經》雜品(21)不淨布施,則難以親近賢聖

2015-04-28 浏览次数:2357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善男子!若復有人於身、命、財,慳悋不施,是名為『慳』;護惜慳人,不施之心,不生憐愍,留待福田、求覓福田-既得、求過,觀財難得為之受苦;或說無果、無施、無受,護惜妻、子、眷屬等心,積財求名見多生喜,觀財是常,是名慳垢。是垢能污諸眾生心,以是因緣,於他物中尚不能施,況出自物?

智人行施-不為報恩、不為求事、不為護惜慳貪之人、不為生天人中受樂、不為善名流布於外、不為畏怖三惡道苦、不為他求、不為勝他、不為失財、不以多有、不為不用、不為家法、不為親近。

智人行施-為憐愍故、為欲令他得安樂故、為令他人生施心故、為諸聖人本行道故、為欲破壞諸煩惱故、為入涅槃斷於有故。」

佛接下來說:
「善男子!如果有人對於自己的色身、生命、財產有慳惜之心,吝嗇不肯布施,這就叫作『慳』;保護不捨『慳心』的人,懷著不肯布施的心態、也不產生憐憫之心,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把財物留著等待最好的福田出現、一直尋求追覓最好的福田,等好不容易找到了、又伺求這個福田的過失,加上觀察這些財物很辛苦才得來的,可能又不願意布施了;或是真的有很好的福田,卻不信布施因果 -布施沒有多少倍果報、沒有布施者、也沒有受施者- 因為一切都是無常,所以不願意布施了;為了保護不捨心愛的妻、子、眷屬等心態,所以不願意布施了;為了累積財富求得富有的名聲,看見財富變多便生歡喜心,總是把財物看作常住不壞的,這個人就稱作『慳垢』之人。 這種『慳垢』煩惱,能汙染眾生的心,由於這個因緣,對於身外的財物尚且不能夠布施,何況布施出自己身上的內財呢?

有智慧的人實行布施-
(1)不為了報恩、
(2)不為了要求完成與自己相關的某件事情、
(3)不為了護惜慳貪之人,守住更多財物、
(4)不為了能生天上人間受勝妙樂、
(5)不為了好名聲流布於外、
(6)不為了畏懼恐怖落入三惡道而受苦、
(7)不為了要求他人某件事情成功、
(8)不為了勝過別人、
(9)不為了怕失去財物、
(10)不因為是自己多有財物而不想要了、
(11)不是因為自己用不著、
(12)不為了家法規定、
(13)不為了親近某人 而行布施。

有智慧的人實行布施-
(1)為了【憐憫眾生】、

   (2)為了【想要使他人得到安隱快樂】、
   (3)為了【使他人見賢思齊生起布施心】、
   (4)為了布施也是【聖人本來應該修行的法道】、
   (5)為了【破壞種種煩惱】的緣故、
   (6)為了【證得涅槃、斷三界有】的緣故 而行布施。」




  「善男子!菩薩布施遠離四惡:一者破戒、二者疑網、三者邪見、四者慳悋。復有五法:一者施時不選有德無德、二者施時不說善惡、三者施時不擇種姓、四者施時不輕求者、五者施時不惡口罵。 復有三事,施已不得勝妙果報:一者先多發心後則少與、二者擇選惡物持以施人、三者既行施已心生悔恨。 善男子!復有八事,施已不得成就上果:一者施已見受者過、二者施時心不平施、三者施已求受者作、四者施已喜自讚歎、五者說無後乃與之、六者施已惡口罵詈、七者施已求還二倍、八者施已生於疑心。如是施主,則不能得親近諸佛賢聖之人。」

「善男子!菩薩布施時,遠離四種惡法:
第一種【破戒】獲取財物而布施、
第二種【懷疑】布施因果而布施、
第三種【邪見】例如為了不斷我我所見、為了生天等等,而行布施、
第四種【慳悋】例如布施時還萬分不捨,反而還起了慳貪悔恨的煩惱。

還有五種法,需要遠離:
第一種布施當下,不應【選擇有德、無德】、
第二種布施當下,不應【多嘴說他人善事、惡事】、
第三種布施當下,不應【選擇種性、身分、地位】有需要則與之、
第四種布施當下,不應【輕視來求布施的人】、
第五種布施當下,不應【惡口大聲責罵他人】。

還有犯了三件事情,布施以後,不得殊勝美妙的果報:
第一種【發心布施時,答應給人家的數目,之後卻少給了】、
第二種【選擇惡質下劣的物品,拿來布施給人】、
第三種【布施之後,心中生出後悔憎恨】。



還有犯了八件事情,布施以後,不得成就上等果報:

第一種【布施以後,總是觀察到受施者的過失】、
(按:因為會讓人的布施信心退失,所以不得上果)

第二種【布施的時候,心不平等】、
(按:有需要就隨力給與,不是因為某人名氣大就多給一點、名氣小就給少一些)

第三種【布施以後,要求人家要幫他作事情】、

第四種【布施以後,喜歡去宣揚讚歎自己的布施功德】、

第五種【本來說是沒有財物可以布施的,後來人家求了很久,才勉強布施出去】、

第六種【布施以後,開口責罵他人】、

第七種【布施以後,還要求別人還你兩倍】、

第八種【布施以後,還產生懷疑布施因果的心理】。

像上面這樣不淨布施的施主,將會很難親近諸佛等賢聖人。」

“善男子!若复有人于身、命、财,悭吝不施,是名为‘悭’;护惜悭人,不施之心,不生怜愍,留待福田、求觅福田-既得、求过,观财难得为之受苦;或说无果、无施、无受,护惜妻、子、眷属等心,积财求名见多生喜,观财是常,是名悭垢。是垢能污诸众生心,以是因缘,于他物中尚不能施,况出自物?

智人行施-不为报恩、不为求事、不为护惜悭贪之人、不为生天人中受乐、不为善名流布于外、不为畏怖三恶道苦、不为他求、不为胜他、不为失财、不以多有、不为不用、不为家法、不为亲近。

智人行施-为怜愍故、为欲令他得安乐故、为令他人生施心故、为诸圣人本行道故、为欲破坏诸烦恼故、为入涅槃断于有故。”

佛接下来说:
“善男子!如果有人对于自己的色身、生命、财产有悭惜之心,吝啬不肯布施,这就叫作‘悭’;保护不舍‘悭心’的人,怀着不肯布施的心态、也不产生怜悯之心,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把财物留着等待最好的福田出现、一直寻求追觅最好的福田,等好不容易找到了、又伺求这个福田的过失,加上观察这些财物很辛苦才得来的,可能又不愿意布施了;或是真的有很好的福田,却不信布施因果 -布施没有多少倍果报、没有布施者、也没有受施者- 因为一切都是无常,所以不愿意布施了;为了保护不舍心爱的妻、子、眷属等心态,所以不愿意布施了;为了累积财富求得富有的名声,看见财富变多便生欢喜心,总是把财物看作常住不坏的,这个人就称作‘悭垢’之人。 这种‘悭垢’烦恼,能污染众生的心,由于这个因缘,对于身外的财物尚且不能够布施,何况布施出自己身上的内财呢?

有智慧的人实行布施-
(1)不为了报恩、
(2)不为了要求完成与自己相关的某件事情、
(3)不为了护惜悭贪之人,守住更多财物、
(4)不为了能生天上人间受胜妙乐、
(5)不为了好名声流布于外、
(6)不为了畏惧恐怖落入三恶道而受苦、
(7)不为了要求他人某件事情成功、
(8)不为了胜过别人、
(9)不为了怕失去财物、
(10)不因为是自己多有财物而不想要了、
(11)不是因为自己用不着、
(12)不为了家法规定、
(13)不为了亲近某人 而行布施。

有智慧的人实行布施-
(1)为了【怜悯众生】、

   (2)为了【想要使他人得到安隐快乐】、
   (3)为了【使他人见贤思齐生起布施心】、
   (4)为了布施也是【圣人本来应该修行的法道】、
   (5)为了【破坏种种烦恼】的缘故、
   (6)为了【证得涅槃、断三界有】的缘故 而行布施。”




  “善男子!菩萨布施远离四恶:一者破戒、二者疑网、三者邪见、四者悭吝。复有五法:一者施时不选有德无德、二者施时不说善恶、三者施时不择种姓、四者施时不轻求者、五者施时不恶口骂。 复有三事,施已不得胜妙果报:一者先多发心后则少与、二者择选恶物持以施人、三者既行施已心生悔恨。 善男子!复有八事,施已不得成就上果:一者施已见受者过、二者施时心不平施、三者施已求受者作、四者施已喜自赞叹、五者说无后乃与之、六者施已恶口骂詈、七者施已求还二倍、八者施已生于疑心。如是施主,则不能得亲近诸佛贤圣之人。”

“善男子!菩萨布施时,远离四种恶法:
第一种【破戒】获取财物而布施、
第二种【怀疑】布施因果而布施、
第三种【邪见】例如为了不断我我所见、为了生天等等,而行布施、
第四种【悭吝】例如布施时还万分不舍,反而还起了悭贪悔恨的烦恼。

还有五种法,需要远离:
第一种布施当下,不应【选择有德、无德】、
第二种布施当下,不应【多嘴说他人善事、恶事】、
第三种布施当下,不应【选择种性、身分、地位】有需要则与之、
第四种布施当下,不应【轻视来求布施的人】、
第五种布施当下,不应【恶口大声责骂他人】。

还有犯了三件事情,布施以后,不得殊胜美妙的果报:
第一种【发心布施时,答应给人家的数目,之后却少给了】、
第二种【选择恶质下劣的物品,拿来布施给人】、
第三种【布施之后,心中生出后悔憎恨】。



还有犯了八件事情,布施以后,不得成就上等果报:

第一种【布施以后,总是观察到受施者的过失】、
(按:因为会让人的布施信心退失,所以不得上果)

第二种【布施的时候,心不平等】、
(按:有需要就随力给与,不是因为某人名气大就多给一点、名气小就给少一些)

第三种【布施以后,要求人家要帮他作事情】、

第四种【布施以后,喜欢去宣扬赞叹自己的布施功德】、

第五种【本来说是没有财物可以布施的,后来人家求了很久,才勉强布施出去】、

第六种【布施以后,开口责骂他人】、

第七种【布施以后,还要求别人还你两倍】、

第八种【布施以后,还产生怀疑布施因果的心理】。

像上面这样不净布施的施主,将会很难亲近诸佛等贤圣人。”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