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西汉错金博山炉

2013-01-14 浏览次数:604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错金博山炉出自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1968年于河北省满城县陵山出土。高26厘米,足径9.7厘米。博山炉是古代常见的一种熏炉,上面有高而尖的盖,盖上雕镂有象征海上仙山的“博山”。错金博山炉全器由炉盘、炉盖和炉座组成,通体错金丝,炉盖镂雕成山峦起伏状,人和虎、豹、猴、野猪等动物置身其间。足部为透雕蟠龙纹,器腹饰错金卷云纹。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馆。
博山炉器型似豆形,盖肖博山,通体错金。座把呈透雕三龙出水状,龙首顶托炉盘。炉盘装饰以错金流云纹。盘上部铸出峻峭起伏的山峦,山间神兽出没、虎豹奔走,小猴蹲踞在高层峰峦或骑在兽身上,猎人巡猎于山石间。二三株小树点缀其间,刻划出了一幅秀丽山景和生动的狩猎场面。这件国宝实际上是作为香薰、薰炉用的,象征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因而得名。当炉腹内燃烧香料时,烟气从镂空的山形中散出,有如仙气缭绕,给人以置身仙境的感觉。这是西汉时期常用熏香器具,可用来熏衣、熏被以除臭、避秽。
所谓的“博山炉”最初呈现铜质素面,后随工艺技术的发展,外表施以鎏金,或错金、银。被“错金错银”工艺装饰过的器物表面,金银与青铜呈现出不同的光泽,彼此之间相映相托,将图案与铭文衬托得格外华美典雅,色彩对比、纹饰线条更加鲜明,艺术形象更为生动。“错金错银”工艺到了战国时期已经发展得十分成熟,不仅容器、带钩、兵器等使用“错金错银”,在车器、符节、铜镜和漆器的铜口、铜耳等处,也大量使用精细的“错金错银”纹饰。因为这种工艺制作复杂,材质昂贵,所以当时也只有贵族才能使用。而东汉以后,盛极一时的“错金错银”工艺逐渐被当时的战乱淹没了。博山炉流行于汉代,后来历代也多有仿制。
细考历史,在西汉初期,汉武帝之前,已经有了许多专用于焚香的香炉。香炉的肇始起因于焚香习俗。古人多采用焚烧香料的办法驱逐蚊蝇或去除生活环境中的浊气。特别是在南越(今两广地区),熏香的风气更盛。但那时所用香炉造型大都非常简单。
相传,汉武帝嗜好熏香,也信奉道教。道家传说东方海上有仙山名曰“博山”。武帝即遣人专门模拟传说中博山的景象制作了一类造型特殊的香炉———博山炉,而后才有了今天世人见到的博山炉。
古诗中曾这样描述博山炉的形象:“请说铜炉器,崔嵬像南山。上枝似松柏,下根据铜盘。雕纹各异类,离娄自相联。”人们在使用时将香料放在炉内点燃,缕缕香烟通过盖上的镂孔飘散四方,馨香扑鼻。李白《杨叛儿》诗云:“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
谢惠连《雪赋》写道:“燎熏炉兮炳明烛,酌桂酒兮扬清曲。”工艺精美、华丽多姿的博山炉,确可使富贵人家的居室更显豪华和雅丽。
汉时博山炉有竹节形长柄薰炉和短柄龙座薰炉等形制,而以短柄博山炉最为常见,错金博山炉就是一个典型。其器身较短,较适合于当时席地而坐时置于席边床前或帏帐之中。
博山炉在考古发掘中经常发现,是一种优美的青铜工艺品本图片介绍的作品是宫廷所制,极其精美,是汉代博山炉中的珍品,较其它普通博山炉有更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西汉 错金博山炉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