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藏传佛教服饰释义

2014-12-16 浏览次数:1869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1、袈裟,藏语“仍热”,根据其割截条数、穿着场合和用处可以分唐奎、喇奎和朗袈,即僧人“三衣”。唐奎即僧裙,又可称五衣,为平常所著,一长一短,共5条;喇奎为诵经礼忏或是大众集会时所著,二长一短,共7条,也可称七衣;朗袈也称祖衣,为比丘在膜拜、化斋、宣法、举行仪轨或见尊长时所著,四长一短,可为9条、11条、13条乃至25条不等。朗袈大小和条数根据比丘的身材来定。袈裟样式为一条状方单,长约4~6米(身高的两倍半长),宽约45厘米。穿时先将一端搭于左肩,然后将较长的一段自身后绕至右腋下最后再折回到胸前,披于左肩背后,右肩袒露。七衣和祖衣可以穿着于五衣之外,所以又可称为“重复衣”。袈裟须用割截布条缝制,形成网格状。其缝制方法是由中间向两边交叠缝合,并且留有一边缺口不缝合,一般留纵向右边和横向下方为缺口,纵横交错时还要在重合处缝上箭头状的回针,以免缝线脱落。袈裟属礼敬类法器之一,只有比丘才可着朗袈,沙弥是没有资格着朗袈的。喇奎则是沙弥和比丘白天所穿的上衣,大小与朗袈相同,是常服。袈裟以赤、黄二色为准,朗袈为黄色,喇奎为绛紫色或暗红色。袈裟的选料一般为绦棉制品,冬天多用羊毛织品。高僧可用绸缎来制作,多用明黄、中黄或土黄色,其外部绣有各种吉祥图案或嵌有各种织锦、金、银丝线。

??2、上衣,也即坎肩,藏语称“堆嘎”,此为藏区独有的僧服之一,其形如大襟坎肩,领及襟边拼缀其他色料的锦缎,也有用同一色系的,肩和袖缘镶蓝色滚边。穿时将两襟交叠塞人裙中,左襟在上,右襟在下。在两袖的下部还有两个蓝线环,据说是为避免甩动胳臂而用来插大拇指用的,现在成了装饰并没有实际用处。堆嘎的选料没有限制,棉布、绸缎、毛料、氆氇等均可。选用什么材质做衣料主要根据其经济实力和寺院僧位的高低来选材,过去三大寺及地方政府僧官、布达拉宫僧人、扎什伦布寺孜滚康僧人等都着黄绸堆嘎,三大寺扎仓群的以上僧职人员则着赤、黄缎子堆嘎,一般僧人着红毛料或红氆氇堆嘎。其他寺院在选用堆嘎料子上不讲僧位高低。高僧采用高级牛、羊皮或绸料、织锦缎精制而成,边上往往镶上各种吉祥图案或皮毛等,颜色用大红、朱红、黄色。而普通僧人则用土红或深红的布料制作,棉布和氆氇选用较多。

??3、裙,分内裙和外裙。内裙,藏语称“迈月”,其形似于裹裙,上部以紧松束腰。一般采用柔软、贴身的衣料,根据季节选用绒、棉、氆氇和羊皮、人造羔皮料等,颜色须是绛紫色。外裙,藏语称“夏木塔布”,只限于棉布类,而且褶皱纹路都是有讲究的。其式样为筒裙,以约3米长的布匹对接成双层筒状,裙长出脚面数尺折叠捆系于腰间,裙高1.3米左右。穿裙时腰间形成折褶,一些教派的折褶式样是相同的,藏传佛教僧人从左侧向前,右侧向左折叠;苯教则两侧向后折叠捆扎于腰间。[14]裙子的后面两边都有折的称藏隋,只有一边折的称卫隋。藏隋上的两折皱代表扎什伦布寺有来自东西两面传入的律统的意思。不过宁玛派敏珠林寺僧人的外裙后面也有两个折皱。僧人的夏木塔布由截割布条缝制而成。

??4、披风,藏语称“达喀木”,是僧侣们在佛法盛会时披用的大氅,其特点是宽大、厚重,形状呈扇形,背部多褶皱,衣领处镶以扁月状围绕其压以宽度相等的褶纹衣条。过去用氆氇、棉麻制作,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也有用毛呢料和人造纤维呢来制作的。高僧和铁棒喇嘛的披风,其背上挂有“金刚”或织锦背饰。而普通僧人则不能挂“金刚”,无“金刚”披风称之为“江木森”。通常藏区僧伽的大氅都是红色的,唯有三大寺的堪布、扎什伦布寺的僧人着黄色,表示扎什伦布寺与三大寺享有同等的地位。

??5、连衣裙长背心,藏语叫“豆候干”,一般采用氆氇夹条绒、平绒或棉麻料合制而成,颜色多为深沉、古朴的深褐、土红。高僧,如法台、活佛则用细柔、保暖的毛氆氇镶压缎面制成,下摆处贴以水獭皮或呢料压修饰边。有的里面用白色羊羔皮而外衣罩以棉布或绸缎缝制而成,颜色多以深紫红和金土黄为主。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