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笼,是放在炭盆上的竹罩笼,古代一种烘烤和取暖的用具,可熏香、熏衣、熏被。
因为是取暖和烘烤衣服,所以竹篾条在编织时,当然不像竹篓、竹箱那么板实,而是稀疏有孔洞,多以花纹饰之,这样便于热力的发散。熏笼的式样,或方或圆,或大或小,皆因其用途不同来决定。在大旅店,要烘烤的被子多,往往熏笼大如方桌,罩在一个大炭盆上。而家庭所用,形制就要小一些,特别在冬天,一家人围着熏笼而坐,熏笼上罩上一床薄被子,把双手放在被子下取暖,舒服极了。《金瓶梅》中,这种专用于熏香的熏笼,在制作上往往更为精致一些。
现在的湖南乡下,这种竹制的熏笼还在使用着,但不叫熏笼,而是称作罩笼、烘笼。
《红楼梦》第51回:“晴雯麝月皆卸罢残汝,脱换过裙袄。晴雯只在熏笼上围坐。”
这个可以坐人的熏笼,一般用较粗的竹竿或木料做成,形制多为方形,一些典籍上称之为火箱。
熏笼在我国起源于何时已难考证,但可推断,一定历史久远。东汉的《说文》中有关于熏笼的注释;唐代的白居易在《宫词》一诗中写道:“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清人曹庭栋认为:“熏笼只可熏香,若以暖被,火气太甚。”(《养生随笔》卷四)这是从保养身体的角度来考虑的,亦有一定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