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茶与禅

2013-01-10 浏览次数:542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茶,何以与禅挂钩?或曰茶中自有禅;或曰禅与茶,品类相当,孪生而列也。

《茶经》有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茶最初是作药用,神农尝百草用之解毒。后渐成皇室贵族之特权饮料,至晋隋间,普及市井.

佛教尚饮茶,有“茶禅一味”之说。“禅”乃梵文Dhyana音译 “禅那”之略称,意为“静虑”、“修心”、“弃恶”、“功德丛林”。按我们的理解是“心注一境、正审思虑”。禅宗认为“能使心绪宁静专注,便于深入思虑义理”。禅宗自南朝宋末菩提达摩从南天竺来中国游历并传禅学,是为东土禅宗初祖。中国禅宗经传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后始分宗南能北秀,而南宗慧能的“顿悟说”较北宗神秀的“拂尘看净”的“渐悟说”更近禅旨,得以承继五祖弘忍衣钵,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风流所及,宗派林立,于南宋淳熙十四年,日僧人荣西到天台万年寺受法,始传入日本。并流播至东南各国。

茶、禅结合,源自达摩祖师。相传达摩祖师石壁打坐9年期间,常因打瞌睡而苦恼,于是将眼皮撕下,弃之地上。不久之后,地上长出了一株绿叶植物。弟子在旁煮水备饮,一阵风吹来,,绿叶掉落锅里,祖师喝此水后,精神顿好,打坐时也不瞌睡了。自此后,坐禅时都喝此绿叶煮水,是为禅、茶结合之初说。

茶之作为饮食在寺院里盛行,起始当有形而下的三点原因:健胃、提神、抑性。禅僧礼佛静坐,饭后饮茶,有助消化;学禅务于不寐,饮茶有助提神;修禅者必戒五欲,既无“洞房花烛”之喜,也无“金榜题名”之得意,嗜茶好茗,有助淡薄名利,抑性压欲。于是僧人尼姑,莫不如此,蔚然成风。

禅,讲究修心悟性,强调在禅定中靠自身体验和顿悟来追求形而上的心灵净化,对自然的感悟和回归,在静思默想中,达到真我的境界。佛理博大精深,其大纲集中在四圣谛说和三法印说,核心是阐发佛教的人生观。佛教认为,一切皆苦,解脱人生痛苦的途径和结果,就是要去恶、从善,由染转净的宗教价值判断。

禅境和品茶的精神意趣相通,茶的清净淡泊、朴素自然、韵味隽永,恰是禅所要求的天真、自然的人性体验和顿悟的归宿。茶之韵味千万种,说不清道不明,正如禅宗“拈花微笑”,可意会不可言传样,品茶品出味,是一种悟,是得道,故茶中有道,茶中有禅。

修禅要参透生死,看破红尘,大彻大悟,求得解脱;茶性苦寒,能降火袪病,苦后回甘,苦中有甛,品茶有助参禅者品味人生,参破苦谛。

修禅求静,和静怡真,心斋坐忘,涤除玄鉴,澄怀方能悟道;品茶亦需求静,茶道精神“和、敬、清、寂”,静中方能品出茶之韵、茶之美。“普事故雅去虚华,宁静致远隐沉毅”。“茶之为物,……冲淡闲洁,韵高致静”,茶须静品。

修禅求简,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修禅者要从平凡小事中通过静虑,悟透人生,参破四谛。品茶亦求简求凡,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说:“茶道不过烧水点茶而已”,其实质是要人从微不道的生活琐事去感悟宇宙人生。

修禅求“放”。人之苦,在于放不下,佛教认为“四大皆空”,修行入道在于“须放下一切”,放下内六根、外六尘、中六识这十八界。放下一切,方能感受天蓝海碧,水秀山清,日丽风畅,月白星高;方能脱苦海,成正果。品茶也需放。放下手中活,偷得浮生半日闲,放下绷紧的神经、放下被囚的心性方可品茶去。

“禅茶一味”,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禅需茶助修行,而嗜茶之风尚,又促进了茶事发展。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禅茶 茶禅 茶文化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