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云:“欲学如来一切智道,先当安住菩提之心,然后修行一切佛法。”“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
常常听佛教徒讲菩提心,但菩提心究竟是什么?可能很多人都不明白,这当中也包括一部分佛教徒。
菩提心有慈悲的成分,但不全是,准确的说菩提心是一种无穿漏的平等智,也就是说没有任何缺憾。
也可以说那是一种全然开放的状态,没有界限,没有偏颇。
在如理生起出离心的前提下,才能真正生起菩提心。
菩提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要有决定度化利益一切众生的慈悲心;第二,要有为度化利益一切众生而发誓成佛的决心。因为只有成佛,才是真实度化利益一切众生最究竟的方法。
发菩提心是一切诸佛菩萨之同行道,修持一切安乐之因,一切有情善聚之源。如果能生起真实无伪的菩提心,则已得八万四千法门之心要总汇。
佛教的大慈悲与大智慧,不二双运于菩提心之中。唤醒和发展菩提心,就是让我们佛性的种子渐渐成熟,等到我们的慈悲行变得圆满和周遍一切时,那颗种子必将庄严地开花成佛。
因此,菩提心是整个修行的源泉和根。
凡夫能力有限,但心的力量可以无限。只要对因果深信不疑,将闻思到的佛法,用在心上,福报和智慧就会不断增长。最殊胜的供养,最快速地累积资粮都离不开菩提心的摄持。面对殊胜的福田,带着清净的菩提心,哪怕小小的福德也会感召无量福报。
以菩提心供养 以清净心积福
没有任何力量会比心力还大。若能善用心,有限的资粮就能变得无限。累积无漏资粮的方法,虽然有千百万种,但是都离不开菩提心。佛陀说,在众多累积资粮的方法中,最快速、最殊胜的,就是发菩提心和行菩萨道;最殊胜的供养,就是以菩提心来供养。
不可否认,每个人都有私心,都想成就佛果。但身为大乘佛教徒,如果一切努力都为了自己,就与菩提心互相矛盾了。要知道,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反之,只思考如何利益他人,最后反而能成就自己。
就像诸佛菩萨还未成就前,所作的清净业障、积聚资粮,都是为了利益无边众生,没有丝毫利己的私心,最后成就了圆满佛果。而众生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所以至今仍在轮回流转。
如果有人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只希望自己成就,单是这种心态,就不算是大乘佛教徒了,何况还不断增长五毒烦恼而不自知。这就像在治病的药物里,放入了毒药,喝了这种掺毒的药,对我们没有任何好处。
事实上,把利益众生放在第一位,一切善果自然会源源而来,就像在寒室中点起一盆火,自然会有热度,也像已经种下稻苗,日后一定会长出茎叶、稻谷。不管是上供诸佛菩萨,或下施六道众生时,只要以菩提心摄持,福报很快就会成熟。
所以,我们行善的过程中,一定要根除追求现世和自利之心。同时,以如梦如幻的方式看待一切显现,不要过度执着。当我们以众生的利益为重,而去忏悔业障、供曼达拉、行持六度等等,就在逐步舍去我执,终有一天,我们自然会体悟空性,最后一定会成佛。
悲是“拔众生之苦”
慈是“给予众生之乐”
所谓慈悲,就是拔除一切众生的痛苦
使得众生获得清净喜乐
一念菩提心,诸佛皆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