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即佛教造像,从形象上细分有诸佛、观音、菩萨、罗汉、护法等造型。就收藏而言,又有高古佛像和明清佛像之分。
高古佛像是指明清之前的佛像,也称汉传佛像,一般历史价值高、艺术性强、内涵丰富,制作水平高,仿制难度大。汉传佛像艺术,在造像题材上以汉传佛教的崇拜为主要表现对象,在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上以印度犍陀罗、马土腊和笈多等艺术为蓝本,同时吸收、融合中原地区的传统审美和表现技法,整体上表现出鲜明的汉民族文化特色。
基于汉传佛像艺术在佛教艺术中的突出地位和影响,汉传佛像艺术一直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其中,考古界、美术界和佛教界的重视和关注尤其突出,他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开展了对汉传佛像艺术的广泛、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取得了巨大成果。这些成果不仅仅体现在佛像调查与发现、佛像时代与风格研究等学术层面上,也不仅仅体现在佛像遗存的修缮、管理等保护层面上,而更为重要的是让广大的民众开始真正认识到了佛像艺术的魅力和价值所在。现在许多民众已清醒地认识到:佛像作为特殊的艺术形式,虽然它的主旨是为了“表法”,表现佛教的基本追求和理念,彰显佛教的理想主义精神,但同时也在自觉和不自觉中烙下了深深的世俗社会印痕,蕴藏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神韵,展现出我国古代人民的高尚情操和恢弘理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璀璨夺目的艺术瑰宝,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有了这样的认识基础,所以当改革开放带来我国社会经济繁荣,而经济繁荣又激活了艺术品市场之际,佛像艺术品同所有的古代艺术品一样很快成为人们争相收藏的对象,并一路猛进,成为当今市场上的新宠。
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黄春和指出:艺术品市场需要的是能够判断艺术品真伪和优劣的眼力,而不是引经注典、旁征博引式的烦琐求证。鉴定学不同于考古学,它依靠文物的时代和地域特征、工艺技术特点,并结合当代高科技手段对古代文物进行真伪、年代、风格、价值和重大意义的鉴定与评判。它主要靠目测鉴定,古玩行称之为“眼学”。鉴定学从表面上看似乎很简单,其实学问很深,要求也极高,它不仅要求鉴定者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这些都需要长期的学习与积累。鉴定佛像,鉴定者必须对佛教历史、教理与教义、各时代和地域佛像的风格特征、各种佛像题材及其造型样式,以及各种造像形式与工艺特点等方面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烂熟于心,同时还要观摩大量的真伪造像实物,对真伪佛像造型、风格、工艺等整体及局部特征形成深刻的印象和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