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为无上菩提本
“戒为无上菩提本。”佛教的根本精神即在于戒律的尊严,所以凡为佛子,不论在家,或者出家,一进佛门的一件大事便是受持戒律。否则,即使自称信佛学佛,也是不为佛教之所承认的。换句话说,那是一个门外汉。
佛教的戒律,因为受持多寡的差别,分有各种名称,其中在家戒共有四种:
三皈戒、
五戒、
八关斋戒、
菩萨戒。
五戒是佛戒之中最简单的项目,但也是一切佛戒的根本,故称五戒为根本戒。无论是八戒、十戒、比丘、比丘尼戒,乃至菩萨戒,无有一种戒不是根据五戒引生的,也没有不将五戒列为重戒的。所以一切戒中,以五戒最重要,五戒学不好,一切戒都将无从着手;五戒持得清净,其他的戒也就容易持了。
什么是五戒
皈依三宝之后,依照佛陀所示的生活轨范,至少要遵守五条戒律:
1、不杀生、
2、不偷盗、
3、不邪淫、
4、不妄语、
5、不饮酒。
● 1、不杀害有情:有情即是对于具有感情意识的一切生物,不得加以杀害。此有两重原因:一是从因果的观点及轮回的观点上说,现生杀害有情众生,将来也要遭受病痛、短寿、被杀等痛苦,为了急求解脱生死,不得再造生死的杀业;二是从灭除无明烦恼的观点及增长慈悲心的观点上说,不应为自身的欲求而杀害众生,更不应为了嗔怒而杀害众生。
● 2、不属于自己应得的任何财物,均不得不与而取,不论巧取或强夺,皆为不法的行为。
● 3、不得与夫妇之外的男女发生性关系,夫妇之间亦不得过度地纵欲。
● 4、不得虚言、妄语、恶口骂人、两舌挑拨、淫词艳语。
● 5、不得饮酒,亦不得食用令神智不清醒的物品。
杀、盗、邪淫属于身业,妄语属于口业,饮酒是为防止因酒而造成乱性,所以最好不饮酒。
性戒与遮戒
五戒中,前四条是性戒,即杀生等四种事情,本性即是一种恶法,不管受不受戒,谁作了都是恶性的罪行,于此恶性行守护不作,故是性戒。
最后一条属于遮戒,就是在饮酒的本性上说,不是恶行,本性非罪,故饮酒不是性罪,但饮酒乱性,开不善之门,是生罪之因,可以导致罪行,障碍定等善法,佛陀为了防护修行人的净行,遮令不饮诸酒,所以制戒,故名遮戒。
五戒的积极要求
事实上,五戒的内容已经包含在八正道的正业和正语之中,能够实践八正道,便能受持五戒。同时,佛教的戒律精神,并非仅止于消极的“不得作”,更有积极的“不得不作”的要求在内。
例如,不杀害有情众生,进而要救生和放生;有情之中,以人为中心,所以要尽其所能,救济病贫和灾难中的人们;不偷盗他人的财物,进而要量力施舍,多做慈善事业;不淫他人的妻女,进而要劝请他人,共同来净化人间的男女关系;不妄语,更要用语言给他人带来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