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天然天珠是由海螺化石打磨而成,后来由于化石的稀缺,古西藏人开始采用一种含玉质及玛瑙成分的沉积岩打磨天珠,这种沉积岩有极强的磁场,天然形成的规则图案,以眼球为主,辅以三角形、四边形等,据称可辟邪。琢磨后的成品凸显眼球妆纹饰,是价格无法估量的佛教圣物--天珠。再后来由于九眼石页岩的稀缺,西藏古人开始模仿沉积岩的图案采用草药配置颜色在玛瑙上人工绘制天珠,之后高温烧制。这种古老的加工方法已经失传。
现如今随着藏传佛教的兴起人们开始大批加工天珠,人工天珠多数采用含铅的涂料画的眼睛,然后在高温烧制。
天珠为何物?它的价值如何?怎么鉴别它?
如今拉萨市大店小铺里“天珠”是何物做成,产地源于哪里?对于这些,不仅内地游客是一头雾水,常花几千元甚至上万元买到一个进价仅几十元或几百元的;而对于西藏群众及在藏工作的汉族而言,也是人云亦云,莫衷一是。西藏“天珠大王”嘎玛桑珠及其他天珠收藏者进行过多次探讨,参阅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关于天珠的许多论著,下面愿就这个问题从收藏角度谈几点意见,以供有志于此的同仁们控讨商榷,也便于购买天珠者作参考。
天珠的起源
每颗千年至纯天珠的图腾都蕴含神秘的加持力,自古既是最神秘加持力之佛门圣物,非佛缘深厚福报巨大之人难以见之、得之,自古便有一珠而易良马五十匹之说。至今,藏族朋友们仍然可以将古老纯正的天珠拿到拉萨市八廓街城市信用社做金融抵押贷款,甚至还能直接当做现金来买房子、买牲口。
天珠藏文音译为dzi(zee),其意为庄严、殊胜、佑吉、富足、具得、美好、高贵、优雅。时至今日,藏人普遍认为,天珠是神仙佩戴具有殊胜法力的珠宝饰物,是神仙帮助人类渡过困苦灾难、逢凶化吉、遇难成祥,而洒向人间的殊胜佑吉珠宝。
关于天珠,国家相关部门及世界天珠收藏团体也无法给出其科学的成因及起源释义,但围绕着它展开的传奇故事,亘古至今从未停止。
2、名称由来
叫天珠,藏族叫“丝”,汉族则称“九眼珠”。奥地利藏学家勒内·德、内贝斯基·沃科维茨于公元一九五二年出版的《来自西藏的史前珠》及一九五三年出版的《西藏的神灵和鬼怪》两本书中,均称为“猫眼石”。杜宾。路易斯先生于公元一九八六年出版的《珠的历史》书中提到这类珠子为“蚀刻或漂白的红玉髓”。《新唐书》记载:“吐蕃妇人辫发,戴不瑟瑟珠,云珠之好者,一珠易一良马。”著名的现代藏学家格勒博士在《藏族苯教的神》论文称这种珠子为九眼勒子。台湾著名的学者刘良佑教授在《天珠探秘》文中提到西藏学者通常称天珠为“白玛瑙勒子”,是藏族服饰勒子项圈材料的一种。台湾天珠商人林东广在一九九七年出版的《西藏天珠》一文中从头至尾称天珠。
西藏先民认为,天珠是神创造的超自然之物,是自然生成的或天降下来的,如果有谁说天珠是“天人合一”的工艺品,会遭到他们强烈的反对。问许多藏族群众天珠来自哪里,他们讲述着同一个古老的神话:在古代,天珠是神仙佩戴的装饰物,每当珠子破损或稍有损坏,神仙就把他们抛洒下生物的化石,与鹦鹉螺、三叶虫处于同一时代。在喜马拉雅定日一带、藏北无人区化石山上都有人曾捡到过海螺化石天珠。老百姓的故事则说:曾经有一个人在高山之巅见到这样一只虫子,他用帽子扑它并将它罩住。当他挪开帽子时,虫已经石化了,成了一粒天珠。R·内贝斯基—沃科维茨博士在其《西藏的史前珠子》一文中讲述西藏西部阿里地区的一个传说。人们认为,天珠起源于茹多克附近的一座山上,遇上大雨天珠如溪流般地沿余坡泻而下。然而,有一天,一个巫婆用“邪恶的目光”盯着那座山,于是天珠马上停止流淌。直至今日,在天珠不断流出的地方还可以看到颇具特色、眼睛纹路的天然天珠。
藏品介绍:
长10、最大腰围8.2公分。
此为纯天然玛瑙九眼天珠,系经反复打磨而成的筒珠人称九眼勒子。此珠通透、温洁、润腻。佩之,有天人合一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