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眼中的晨钟暮鼓
对于看轻俗事的人而言,寺院生活清净而悠闲,晨钟暮鼓,青灯黄卷,富有诗情画意,犹如置身于名山仙境之中。
佛俗人眼中的枯燥寂寞
其实,对常人而言,佛家的寺院生活是清苦而紧张的,妄念乱飞的俗人,更是难以忍受枯燥、寂寞的生活。然而,立志修行、道心坚定的佛家子弟,却能从中享受到安乐,形成了起居有时、动静结合有规律的寺院修行生活,无养而养,并修得了身心的康宁。
佛家一天的修行生活是这样的:
1、清晨4点闻板而起
每天清晨4时左右,当值的职僧敲击木板四下,僧人们闻板而起,披袍搭褂、叠被、洗漱,紧接着先钟后鼓,相继而闻。
2、早课开始
其中,鸣钟三通,共一百零八响,表示断除人生一百零八种烦恼,最后晓鼓声一停,僧人们就集体上殿做早课。
全寺院僧众早课时,每人须站在各自的位置上,一般方丈站在后边大门的左边,僧值站在右边,大殿中央分两排站着数百僧众,随着钟声敲响,早课开始。
3、五体投地叩拜之礼
众僧先进行礼佛,向佛像行五体投地叩拜之礼,然后肃立,双手合十,跪倒在地。“礼佛”要求身心并重,尤重心意,心志专一虔诚,动作徐缓安详,意作观想:观一身化无量身,遍往十方无量世界,礼拜供养无量诸佛,利益无量众生。从内心言,礼拜时的虔诚恭敬,不只表达对诸佛菩萨最深的感恩,也是消除我慢、我执的有效法门,更是消除身体业障的修行妙法。就“礼佛”的效果而言,从外观看,屈伸肢体的全身运动类似健身体操,再加上神情专注,动作徐缓,不仅可以缓解紧张心情,而且还可舒筋活血,有益于身心健康和疾病防治。
4、一小时的诵经
待听到两声木鱼响,各种法器敲响诵唱的序曲。早课诵唱通常从念《楞严咒》开始,紧接着念《大悲咒》、《十小咒》、《心经》,唱佛偈、念佛号绕佛.最后以唱《韦驮赞》结束,约需1小时。
早课的意义
早课的设置及其内容都有特定的修心意义。早课的时间设置在五更开始,因为那时万境未动,人刚刚醒来,妄念还未升起。
《楞严咒》
诵《楞严咒》,可将心中欲念消除于萌发之时,让人保持清净之心。
《大悲咒》
诵《大悲咒》,可以洗涤心中的污垢;
《十小咒》
诵《十小咒》,可悟同体大悲.消灾灭难,迎来吉祥;
《心经》
诵《心经》,可以“直指心体本空,无智境可得”。
5、念诵:重要的修持
念诵是一种重要的修持。佛家说,可以畅心志、印佛德、净三L起到消除污垢杂念,调养身心的作用。
僧人唱诵时,万念俱弃,虔诚敬心,并配以独特的节奏,如钟磐、木鱼、鼓等乐器的和鸣,在庄严的佛堂氛围中可以产生与现代心理疗法(如松弛疗法、催眠疗法)相同的效果。
日本身心医学家池见酉次郎在《自我分析》一书中说: “如果大声反复地朗诵祈祷的文句和佛经等,可以将长久积郁于心而即刻就要爆发的怒火、怨气以及其他激烈的情绪和感情,以平安的方式发散出来,起到净化心灵的巨大作用。
6、七点,打竹声响起,早餐开始
大约7点,打竹声响起,发出早餐的讯号。在大殿中,香灯将一碗粥供在佛前。随后,木鱼梆声响起,大众去斋堂吃早粥,非常准时。早斋也是重要的修行,被列为一堂功课.饭前饭后都有唱念,吃饭实行分餐,不许出声,不许浪费,可谓纪律严明。
7、坐禅
早粥后的禅僧回到禅堂,脱去袈裟,换上便袍,即准备坐禅了。
8、开静
坐禅完毕,禅僧们放下腿,穿上鞋子,可以喝水润喉或掩口而咳,叫作开静。
9、行香
然后,又随着维那发出的讯号,开始行香。坐禅是行香与坐香交替进行。行香是坐香前后的肢体活动,可以绕佛,属于经行,因和坐禅以燃香来计算时间而得名。行香时,禅僧们围绕着禅堂中心的佛龛右行,形成几道椭圆形的圈子。行香起初稍慢,维那叫一声“快!”禅僧们急走如小跑,故行香又叫跑香,类似一种体育锻炼。佛家修行以静为主,静中有动,动静结合,虽生活清苦,但身体健康,很少发生职业病,就得益于这种动静结合的修行方式。这对于当今伏案工作的人们来说,很有启示意义。
10、过午不食
早期佛教严格执行“过午不食”的戒律,因而午斋也非常准时,午时开始,相当于ll点,僧众集体到斋堂用斋。午斋也是佛家修行的一堂功课,也需过堂,仪式与早上一样,饭菜一般都比较简单,全是素食。
11、坐禅
午斋后,稍事休息,开始坐禅,也是坐禅与行香交替进行。
12、晚斋
按照戒律,僧人不吃晚饭,但汉传寺院僧人白天事务较多,所以有的人也吃晚饭,权当吃药,所以将晚餐称作药石,不需行过堂仪式。
13、晚殿
晚殿一般在晚斋后进行。首先,由大殿敲响报钟,每敲十下,间隔三至五分钟。当敲过三十下后,僧值开始巡签,进殿礼佛。报钟四响、五响后,僧众陆续到齐,晚殿课诵就开始了。晚殿共有三堂功课,所念经文不同,与早殿大体一致。
14、止静
晚上9时,寺院相继发出“止静”的讯号,各堂口的僧众们准备倒单睡觉了。先是鼓楼的鼓声敲响,鼓声未歇,钟声又起;钟声刚落,照板又响。这时,僧值开始巡签查看。巡寮完毕,随着照板声音结束,寺院沉浸在深深的夜色中。
15、其他
只是农历每月初一、十五或佛教纪念日(佛菩萨圣诞等),早晚功课的时间比平时长一些,午前还须在佛前举行供奉食物仪式。每半月集体诵戒一次,进行忏悔,也就是批评与自我批评。香火旺的寺院,平时应信众要求举行一些佛事,如打普佛、放焰口、诵经、拜忏、打水陆等。佛家的修行生活,大致日日如此,月月如此,生活非常有规律,很少发生起居无常、夜不归宿的现象。
古代寺院、庵堂常处于深山远郊,僧人远离尘世,医药条件比较差,生活清苦,但僧人身体健康,相对长寿.就是得益于动静结合有规律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