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何为佛教七众?

2015-07-29 浏览次数:2232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比丘【梵语:Bhiksu】佛教术语,又译为苾刍、苾礇、碹刍、备刍、比呼,意译为乞士、乞士男、除士、薰士、破烦恼、除馑、怖魔。佛教受具足戒之后的男性出家僧侣,即称为比丘。为佛教五众、七众之一,与比丘尼合称出家二众。汉地居民通常以和尚或沙门来作为比丘的通称。                          
                  
                
 
比丘尼【梵语:bhiksuni】又译为苾刍尼、比呼尼、除馑女、乞士女、沙门女,俗称尼姑,广义的比丘尼意指佛教中所有出家加入僧伽的女性僧众,狭义的比丘尼则是指受过具足戒的女性僧侣。“尼”在梵语中是指女性,比丘与比丘尼合称出家二众。比丘尼在加入僧团之前,要先经过一段观察期,这时称为式叉摩那。第一位出家的比丘尼,是养育释迦牟尼长大的姨母大爱道比丘尼,她是圣母摩耶夫人最小的妹妹,也是当时比丘尼僧团的领导者。
 
沙弥【梵语:śrāmaṇera】佛教中对年龄不足20岁,或其他初级出家男子的称呼,义为勤策男,言其当勤受比丘的策励;又有息慈之义,谓当息恶行慈。其地位低于比丘。最早的沙弥是释迦牟尼的儿子罗睺罗。因为他出家时只有15岁,而不满20岁者不得受具足戒,所以释迦牟尼让他以沙弥的身份修行。
 
沙弥尼【梵语:śrāmaṇeri】佛教中对年龄不足20岁,或其他初级女性出家人的称呼。
 
欲成为沙弥或沙弥尼者,必须经所欲加入的僧团同意后,举行公开的出家仪式。由受具戒10年以上,通晓戒律的比丘剃度【沙弥尼由比丘尼剃度】,并换俗服为僧服。剃度后的沙弥、沙弥尼进一步学习后,依次受五戒和十戒。
 
沙弥(沙弥尼)的分类和进阶:
7-13岁,称为驱乌沙弥(尼),因其可以担任在晒食场上驱逐鸟雀等简单工作而得名。 14-19岁,称为应法沙弥(尼),因其能顺应沙弥行法而得名。 在20-70岁内出家者,称为名字沙弥(尼),因其按年龄本来可以做比丘,但因缘不具而得名。 未成年出家者在满20岁后,或者成年出家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可受比丘戒(比丘尼戒)进一步成为比丘或比丘尼。而按照律藏规定,沙弥尼在成为比丘尼之前,还要经过两年的式叉摩那阶段。
 
式叉摩那,巴利语:Sikkhamana,又称式叉摩尼、式叉摩那尼,意译为“学法女”,在佛教中用来称呼处于沙弥尼和比丘尼中间阶段的女性出家者。一般认为这个阶段的目的是使沙弥尼习惯出家生活和戒律,另外对曾结婚的沙弥尼可以观察其是否怀孕。
 
优婆塞【梵语:upāsaka】又译乌婆塞、伊蒲塞、优婆婆柯、邬波索迦,意译清信士、近事男、近善男、信士、信男,指业已皈依佛法僧三宝,并誓守在家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的在家男性佛教信徒,为四众或七众之一。在中国常称为居士。
 
优婆夷【梵语:upāsikā】又译优婆私柯、优婆斯、优波赐迦、邬婆斯迦、邬波斯迦、优波赐迦,中译为清净女、清信女、近善女、近事女、近宿女、信女等,即亲近三宝、接受三归、受持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施行善法的女居士,为在家二众之一,四众之一,或七众之一。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