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香道师杨雨嘉:回归传统,香亦有道

2015-01-26 浏览次数:455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第一次听到有“香道师”这个职业,多数人会表示惊奇。“什么是香道,香道师是干什么的?”3月4日,记者在七一路一家名为“兰馨雅集”的香道馆,寻访到一位正宗的香道师。
38岁的杨雨嘉,身着古色古香的中式服装。轻声细语中,她一边展示着传统的熏香方法,一边将香道的由来、用途、文化等娓娓道来。

一缕青烟品馨香
“香,不仅芳香养鼻、颐养身心,还可祛秽疗疾、养神养生。”杨雨嘉介绍,所谓香道,就是通过眼观、手触、鼻嗅等形式对天然香料进行全身心的鉴赏,使大家在宁静祥和的氛围中静心思考,感悟人生。
为了说明什么是香道,杨雨嘉展示了传统的“隔火熏香”。在古色古香的几案上,十几件精致的香道器具一字排开。她首先用香铲将雪白的无味香灰放入茶杯大小的闻香炉中,然后在香灰中央挖一个圆形的碳孔。品香所用的香碳只有手指粗细、两三厘米高。点燃香碳后,杨雨嘉用香筷将其放入碳孔,再用香灰盖上。稍停一会儿,即可用香针在香灰上扎出一个通气孔,防止香碳熄灭。
香道师静心“打香”,围观者无不屏气凝神。最后,杨雨嘉将珍贵的沉香屑置于不足一枚硬币大小的香盘上,放在香灰顶部。一缕若有若无的馨香在室内淡淡地散开,人们慢慢将闻香炉托至胸前,闻香品香,尽情沉浸在香道带来的美妙氛围中。

人生路上“且停停”
杨雨嘉说,自己接触香道的时间并不算长,但从刚刚认识香道,就开始对它“一往情深”。
杨雨嘉还有一个身份是教师。从小喜欢古典文学、传统文化的她,从2012年开始在兰馨琴舍学习古琴。教授古琴的老师党延春对香道颇有研究,每次大家弹奏古琴时,她都会点燃亲手制作的线香,让大家静心凝神,专注于体验古典文化的内涵。
抚琴,闻香……这样的时光对杨雨嘉来说,如同从《红楼梦》中缓缓走出的一段锦绣岁月,平静美好。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香道文化,她趁学校放暑假的时候,自费参加了中国香道协会开办的培训班,并于去年考取了香道师职业技术证书。
“对我而言,香道就如同人生路上的一个驿站。每当我累了、倦了,就能在这里找到生命的另一种节奏。”杨雨嘉说,借用清代著名戏曲家李渔的话就是,“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来者往者溪山清静且停停”。人生路漫漫,在人们忙于赶路、疲于奔命的时候,要记得“停”下来,歇歇脚、静静心。

志在传播“香文化”
据杨雨嘉介绍,香道在很多大城市已经颇具市场。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香道馆,香道师会开设“香席”,供香道爱好者品香。
“现在有不少朋友想跟我学习香道。”杨雨嘉说,在南阳,很多人还不了解香道,甚至从未听说过。其实,香道文化发源于中国,并已经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在先秦时期,香料就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从士大夫到普通百姓,都有随身佩戴香囊和插戴香草的习惯。在香道发展鼎盛的宋代,生活中随处可见香的身影。街市上有“香铺”、“香人”,还有专门制作“印香”的商家,甚至酒楼里也有随时向顾客供香的“香婆”。人们在香烟萦绕中净化心灵、感悟生活、寄托情思。
目前,杨雨嘉和喜欢香道的朋友们除了经常在一起研习香道外,还制作了不少线香、盘香等香制品。由于用料珍贵天然,所以利润微薄。但现阶段,她并没有打算将香道作为盈利的手段。“能借此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认识老祖宗的宝贵文化遗产,就是我最大的心愿。”杨雨嘉说。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