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香的一些资料

2015-01-19 浏览次数:67180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说到香,我们首先想到的多是宗庙祠堂和寺院道观里的香烟缭绕,于是香在我们眼里就成了一种祭祀和宗教的用物,其实香在古代人们的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用途。 真正的香料并不产于中国,而远在西域诸国,正如范晔在为《和香方》所写的短序中说的:''甘松、苏合、安息、郁金、 多、和罗之属,并被珍于外国,无取于中土'' (《宋书.范晔传附孔熙先传》),所以宋代以前,除了朝贡以外,香料来源比较有限,香料种类也较少,除了祭祀和宗教用香外,香的使用并不广泛,是作为奢侈品而存在的。汉代时即便贵为皇后的明德马皇后都说 ''吾为天下母,而身服大练,食不求甘,左右但着帛布,无香薰之饰者,欲身率下也。'' (《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纪》) 魏晋南北朝以降,香多为宫中贵族之家焚熏涂傅,平民百姓是无福享用的。据史料记载东晋巨富石崇家的厕所''常有十余婢侍列,皆有容色,置甲煎粉,沉香汁,有如厕者,皆易新衣而出,客多羞脱衣。''(《晋书.王敦传》)一次平素崇尚节俭朴素的尚书郎刘寔去石崇家''如厕,见有绛纹帐,茵褥甚丽,两婢持香囊,寔便退,笑谓崇曰''''误入卿内耳''''崇曰''''是厕耳''''。寔曰:''''贫士不能若此'''''' (《晋书.刘寔传》)像刘寔这样显贵人家尚用不起,更不用说布耶家了。 宋明以来,在朝贡的基础上,海外贸易极大地扩大,各种香料通过海上之舟大量运入中国,民间各种修合之香也颇为盛行,香在人们生活中起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香的使用也更为广泛和多样化,极大地丰富着人们的生活。不过纵观中国古代生活中的用香,大体有这么几个方面: 熏燃之香:中国古代的达官贵人很早就注意到了香的妙用,通过熏燃香料来驱逐异味。石崇家的厕所因为焚香曾经声名显著,成为一时笑谈。在石崇以前熏香多出现于宫中。那时香大多产于西域诸国,西域离中原路途遥远,同时中原的海外贸易还没有发展起来,宫中仅有的香料都是通过西域诸国的朝贡得来的,熏香也最早成为宫中的习俗,大多用来熏炙衣被。《后汉书.钟离意传》记载,''蔡质《汉官仪》曰''''尚书郎入直台中,官供新青缣白绫被,或锦被,昼夜更宿,帷帐画,通中枕,卧旃蓐,冬夏随时改易。太官供食,五日一美食,下天子一等。尚书郎伯使一人,女侍史二人,皆选端正者。伯使从至止车门还,女侍史絜被服,执香炉烧熏,从入台中,给使护衣服''''也。''可见当时用香熏烤衣被是宫中的定制,并且有专门用来用香熏烤衣被的曝衣楼,有古宫词写到''西风太液月如钩,不住添香摺翠裘。烧尽两行红蜡烛,一宵人在曝衣楼''。当时熏香的器具很多,主要有熏炉和熏笼。在河北满城中靖王刘胜墓中,发掘的''铜薰炉''和''提笼''就是用来薰衣的器具;湖南长沙的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文物中,也有为了薰香衣而特制的薰笼。汉代更有博山香炉响誉于世。
唐代熏笼更为盛行,覆盖于火炉上供熏香、烘物或取暖。《东宫旧事》记载''太子纳妃,有漆画熏笼二,大被熏笼三,衣熏笼三''。反映此时宫中生活的宫体词也有很多都提到这种用来熏香的熏笼,如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唐王昌龄《长信秋词》), ''红颜未老思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白居易《宫词》), ''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熏笼'' (李煜《谢新恩》),''凤帐鸳被徒熏,寂寞花锁千门''(温庭筠《清平乐》)。就考古而言,在西安法门寺也出土了大量的金银制品的熏笼。雕金镂银,精雕细镂,非常精致,都是皇家用品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