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曾是唐、宋、元、明时期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而当时东西方贸易的主要物资之一就是香料,其中既有食用调料,当然也包括敬神祭祀之用的神香,就以永春篾来说,其香通体殷红,酷似血染,故而也被称为“血色神香”。实际上,当时香料的中转交易完全掌握在漂洋过海来到中国泉州做生意的阿拉伯人手中。
据说,泉州巨贾蒲氏家族的祖先就是阿拉伯人(宋末元初时期的“色目人”),其家族一直掌握着传统神香的核心秘密。在经历了数次朝代更迭之后,蒲氏后人的一支辗转来到福建泉州永春县达埔镇的汉口村,并在那里开始了中国篾香最早的制作贩卖历程,中国香都也从此诞生(河北保定清苑,广东江门新会,福建厦门翔安和泉州永春,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制香基地)。
我们一行在达埔镇的彬达观光制香厂参观制香工厂时,看到了“血色神香”的整个加工制作过程,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视觉上的冲击和心灵的震撼,晒场上铺天盖地的晒香场景更是让人印象深刻。在经历了制香车间的香粉洗礼后,负责导游讲解的小L把我们带到了马路对面的办公区。
与一街之隔的车间区风格完全不同,整个彬达香厂办公区十分干净整洁。办公区的一侧是永春篾香的展示馆,里面有固定的讲解员为我们讲述整个神香的起源以及发展历程。在屋外,还有保留下来的制香工具和香料植物园,以供人们了解香料的起源和制作工序。
办公楼的二层是制香厂那堪称奢华的香道展示馆。在这里,刚刚在车间里还粉尘四溅的香品瞬间完成了一个最华丽的转身,直至被赋予了一个高大上的文化称谓——香道。
在展示馆里,讲解员为我们介绍了各种类别和档次的香品、香具,其中最为名贵的一种沉香粉,每克的价格过万元,想想也绝非普通人可以消费得起。小L告诉我们,整个展示馆的装饰加上香品、香具,一共花去了将近2000万的费用!
没想到一家看似规模不大的彬达制香厂竟然有此雄厚实力,由此可以推断永春篾香的市场销路或许真的不错。讲解员小L的话印证了我们的推测,据说永春地区的篾香生产以达埔镇为最,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生产规模,乃至销售范围,都是无出其右者。当地的优质篾香产品已经远销东南亚、朝鲜半岛和日本,中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也常见永春篾香的身影,甚至许多篾香香品已经在泰国大王宫和韩国青瓦台里广泛使用。
香厂展示馆里设有专业香道表演区,此时刚好一位身着旗袍的女香道师正在燃香。在古琴优雅的弹奏声中,香道师手中的小银勺精准地调配着各种香料,几番配制之后放入金属镂空的圆形香炉中点燃,顷刻间,一股奇香伴随着缕缕青烟开始在整个空间弥漫开来,让人为之陶醉。
至此,永春篾香的深度探访已上升为整个泉州自驾游的高潮部分(其他相关故事请看近日文章)。从仅仅只是对制香车间的参观,变成了对永春篾香起源乃至香道文化的探究,使我们对整个复兴于上世纪80年代的福建永春制香产业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感受了当地首个对游客开放的“观光工厂”的亮点和特色,也再次对新时代的闽南传统文化有了更为全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