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越“存”越“有” ——听朱存有谈他的器物收藏和古雅逸趣

2018-12-14 浏览次数:1054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朱老师的收藏,在收藏界有个专称叫“杂项收藏”。过去传统上所说的“杂项”,一般指的是除了纸质书画和陶瓷之外的其他收藏品类,由于收藏市场的不断细化发展,原本杂项里的青铜器、玉器、金银器等类别已经自立门户,现在所谓的杂项指的是更小规模的收藏品,比如竹木器、牙角器、料器、紫砂壶、鼻烟壶、文房四宝、印章、乐器等。

  醉心于杂项收藏多年,朱老师一直是自娱自乐,最大的兴趣是拿件藏品到课堂上,让学生辨认分析,以此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收藏多年后,他也终于有了和大家分享的决心,经过一番筹备,“茶熟香温——生活美学道具展”即将和同好见面。

  这次展览,包含了茶道、香道、花艺等等类别的陶瓷、竹刻大小器物五百多件,全都是朱老师个人收藏的小物件,让人心生羡慕的同时敬佩不已,能把个人的收藏做到这一层次确实称得上了不起,开展之前,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朱老师,听他讲述收藏的故事。

  我从小对器物感兴趣。大概是受《红楼梦》的影响,我很小就看《红楼梦》;还有就是小人书的影响。但是农村没有书中的雅致器具,所以每次出门,比如春游什么的,就期待能遇到琴棋书画什么的。

  刚开始的时候,大约2003年。那时候收集茶器,是比较困难的,主要是当时资讯少,而且玩茶器没有形成氛围,可玩的东西少。

  收集茶器是从喜欢喝茶开始的,喜欢喝茶刚开始其实也只是为了课余生活有点内容,那个时候喜欢的东西多,慢慢地觉得喝茶是个有意思的事,它有点像,向内感受自身的敏锐度,这让我很是喜欢甚至迷恋。

  所以收集茶器最初的目的只是想让手头使用的器具都有点可玩性,而不是只是一只用具,就花了不少的心思在上面。

  收集日本茶道具,是从铁壶开始的。特别喜欢日本铁壶表面呈现出来的那种细中有粗,质朴自然的质地。于是一发不可收拾。

  这之间其实也转了几个弯。虽然从铁壶入手,但还是喜欢抹茶碗,尤其喜欢“黑乐”,因此收集了一些抹茶碗。日本所谓的“一乐二萩三志野”,都比较喜欢。日本茶器的制作是世代相袭的。比如烧乐碗的长次郎一脉传至今日是15代了吧。名家制作虽然好,但价格极贵。后来发现日本还有更文人化的书斋茶道,就是煎茶道。煎茶器具以青花瓷为主。制作名家极多,明治时期光平安一地就有三百多人。更为难得的煎茶器具往往与诗书画印结合,更富有雅韵。煎茶道具往往成组搭配。我所收集的比较注意跟中国文化之间的关联,以见两国文化的渊源。

  再后来收集竹刻的茶则也是如此。日本器物有很浓重的中国情调。有人曾说,防止日本以文化回流的名义来进行文化侵略。但这也说明了日本保存了很多中国文化。

  足吾所好,玩而老焉。这句话是我推崇的。我们往往将生活和文化割裂开看,似乎生活只有苟且,而诗一定在远方。这应该是跟传统文化割裂的结果。我印象中古代士大夫的生活本身就是诗一般的,琴棋书画诗酒茶,乃至园林的营造,无不将自己的生活装扮得能安放自己的精神,甚至精神的满足大于物质的满足。历代出现那么多的比如《长物志》一类的书,足以说明雅致的生活是一种导向。

  我希望的生活是,在工作劳累之余,有一小段时间没有任何目的地喝茶弹琴看书发呆,让精神自己慢慢圆满起来,是最好的休息。或者有一件心爱的玩意,抬头看看,伸手摸摸,也是精神的最大慰藉。

  收藏的故事往往都是遗憾的。买不到的记得特别牢。有一次看到晚清画家胡铁梅跟日本名家三浦竹泉合作的一套青花杯,竹泉是我以为煎茶器制作的顶尖高手,也得到市场的认可,本身的书画汉学造诣都非常高。这套杯子不全,少了2只,只有三只。卖家出价太高,只好放弃。好在此前买过胡铁梅画朱竹一只瓷壶,掏出来看看,也是很开心的。

  刚买铁壶的时候,最喜欢的是初代“龟文堂”正平的弟子铃木光重的,问过几只,最开始时问的时候大概不到2万元,嫌贵没买,过了大概一年再问,要3万多,嫌涨得太快,也没买。再后来就变成几十万甚至几十万,更是买不下手,所以至今没有买,好在买了一只初代正平的,聊以了。

  这样的事很多。有时候我买一些别人很不懂的东西,一次看到一只瓷的凉炉,名家所制,通体青花书前后《赤壁赋》,书法还挺好。我出到3万5,卖家让到3万8。最后还是心疼钱,没买成。买东西总这样,没买成,心疼东西,买成了,心疼钱。

  比如当年的老衡连所出的仿汝窑杯,从最初的30多元,到后来的几千元;晓芳窑从几百元到几千元;贵和祥从几十元到几千元,品种特殊点的要好几万元;李达的建盏从几百元到几万元;再比如紫砂,现在的价格基本是十年前的十倍……这样的事例很多。但就是由于这样的事例很多,现在的茶器市场也乱,泥沙俱下,让人很难抉择。但大要是找有趣味的玩,总不会错,至少是自己喜欢的。如果仅仅是为了投资,是有一定风险的。

  玩东西如果一味为了投资大概很难建立个人的品味的。我喜欢的玩东西的套路是,慢慢买,细细玩,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不经意之间买的东西似乎有点价值了,是一笔意外的收获,这样才是最有意思的。

  我喜欢生活中有点文化上的趣味,大概还是这样的方向。收的物件,我都是拿来使用的,不用就失去了物件的意义。兴趣或许会转移,但方向和原则应该不变。

  白居易说:古之达人,皆有所嗜。生活一定不能完全避开车马喧嚣,而达人的幸福,正是通过所嗜之物,在心中修篱种菊,悠悠然见到了南山。于是日常生活就慢慢优雅起来了。

  宋人将点茶、焚香、插花、挂画称为“四般闲事”,通过这四事,日常生活就有了艺术境界,且能充实内在涵养与修为。这正是现代人生活美学与讲究个人品味的生活态度的追求。

  优雅,一度和我们的生活距离遥远,多少让人有些陌生之感,好在优雅终将重回人间。我们如今举办这场有关生活美学器玩的展览,不免有抛砖之意,祈望大家重拾日常生活雅致的情调。

  喝茶讲究境、器、水、茶、友之间的契合与韵致。明窗净几,器陈精良,有此境,有此器,有此茶,有此水,于是世间万般清雅,皆在一碗茶烟之中了。

  古人品香,常设香席。炉瓶三事,书房雅室不可或缺之物。铜炉古雅,瓷炉清刚,而香筒、香盘、香盒、香勺、香铲……俱可玩赏;檀沉诸香,则各擅妙趣,静中相对,尘心顿伏。

  供花供果,点缀室内色彩,依时节而转换,于是室内风光与四季而流转。要须器物雅洁,方合清境。器雅物美,则所供无不佳美。宋人以小瓷瓶插花一枝,最是风流;以铜器插花,古色斑驳;日人致力学古,参宋画造各色竹花篮插花,花器一体,不失古风。

  好雅者,须存古,传统审美文化中,收集名画、法书、古器,摩玩舒卷,陈设布置,一直是学识和风雅的象征。“雅俗之分,在于古玩之有无”,柯律格在《长物》里说,文人所追寻的古意,不仅意味着年代上的古旧,更暗示德行上的高贵。所以君子一凡身心的修养、耳目的供给,没有不稽古而寄情的。而“韵物”指的就是陈设器具的古雅逸趣。

  灵魂深处的东西,总是安静的。人,只有在心静的时候,才能好好审视自己的灵魂。真正的安静是以平淡的心去接纳生活的所有,多年后,可以在灯下细细回味,慢慢把玩,最后会心一笑,只觉得岁月静好,此生并无辜负。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香道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