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沉香的味道,业内有个有趣的现象,问新手和高手同样的问题,一块某某产区的沉香香韵是什么样的?新手通常会很快的说出这件沉香的产地特征,而高手则会说先把沉香给我闻一下,再慢悠悠的去描述这件沉香的味道,到底是正了还是偏了。这其实就是因为高手见的沉香多了,明白一个道理:书本上的沉香味道只是大的特点,具体到每一件沉香香韵都有所差别。
我们平时一说起达拉干沉香,脑海里浮现的印象就是醇厚的奶香,一想起越南沉香,就是泌甜和清凉。这种印象其实并没有错,但并不是百分之百准确。因为沉香味道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水土的影响,所以一个产地之内的沉香常常会具有相似的味道特点。但是,这种味道特点只是一个总体的概念,具体到每一件沉香之上,还是会有不同的区别。
在这一点上,古人了解的比我们更加清楚,即使是同一颗沉香树所结的香,根据结香位置的不同,香韵味道也会有所差别,因此彼此之间的名称也完全不同,如鸡骨香、青桂香、马蹄香、鸡舌香等。
除了沉香本身的差异性以外,让我们感到沉香味道有误的因素,就是个人嗅觉的偏差性了。每个人对味道的理解不同,同样一件东西,也许我闻起来是甜甜的蜜香,换另一个人来闻可能就是醇柔的乳香了。不过这一点无伤大雅,除非对于沉香味道的理解完全跑偏了,否则个人口味再怎么有差别,也不会太大。
正因为沉香自身的差异性和个人嗅觉的偏差性,导致我们在品闻沉香味道时候,往往会感到和书本上说的不太相似。关于这个问题,古人理解的比我们更为深刻,甚至专门为这种现象创造了一个名词,那就是“犹疑似”。
“微参鼻观犹疑似,全在炉烟未发时。”古人很早就有了“鼻观”的概念,并且使用“犹疑似”的方法去品香。“犹疑似”就是在虚实变幻之间,去品悟一种灵动之美,有如禅宗“说一物便不中”的境界,也就是借有相之香,照无相之性。因物证心,去除杂念,得到智慧与超脱。
所以古人品香闻韵时,很少会去形容描述具体的沉香味道,而是去形容一种感觉,或者说是一副画面,由品味香韵而产生的心景。我国因为香文化断层,这种境界如今已经少有人能达到。而在隔海相望的日本,却将这种方法论保留的很好,能不能参悟出香中的风景,就是衡量香道水平的一个重要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