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如何以香养性?

2017-10-18 浏览次数:2426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自古以来,香就与文人雅士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香与文人的各种关系中,其中就有“以香养性”。
 
文人士大夫不仅视用香为雅事,更将香与香气视为濡养性灵之物,虽不可口食,却可颐养身心。
 
《荀子·礼论》云:“刍豢稻梁,五味调香,所以养口也;椒兰芬蕊,所以养鼻也…故礼者养也。”
 
先秦时即以佩香、种香修明志意,“佩服愈盛而明,志意愈修而洁”。
 
屈原《离骚》也明言自己是效法前贤,修能与内美并重:“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苏轼亦有诗讲到鼻观与性观:“四句烧香偈子,随香遍满东南;不是文思所及,且令鼻观先参。”
 
那么,如何才能以香养性呢?
 
合香养性,要讲香药选择与合香之法,要广罗香方、精心合香,“得之于药,制之于法,行之于文,成之于心”。
 
品香养性,不仅在于“芳香”,还要讲典雅、蕴藉、意境,所以有了“伴月香”,有了“香令人幽”,有了“香之恬雅者、香之温润者、香之高尚者”,其香品、香具、用香、咏香也多姿多彩、情趣盎然。
 
悟香养性,讲究心性的领悟,不拘泥于香气,更没有一味追求香品香具的名贵。所以也有了陆游的“一寸丹心幸无愧,庭空月白夜烧香”,有了杜甫的“心清闻妙香”,苏轼的“鼻观先参”,黄庭坚的“隐几香一炷,灵台湛空明”。
 
香正是在切近心性之时,也切近了日常的生活。故,虽是一种文人文化,却不是一种少数人的高高在上的贵族文化。
 
文人以香气养性的传统,也代表了知识阶层与社会上层对香的肯定,为香确立了很高的品位并赋之以丰厚的内涵,从而大大推动了用香,并使香进入了日常的生活,突破了宗教祭祀的范畴。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