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佛教中的香道文化

2016-01-25 浏览次数:1614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人说“佛前三炷香”,只要是有佛的地方,就一定有焚香膜拜,一定有香油积熏,有香烟缭绕。因此但凡说起香道,我们中国人就一定会联想到寺庙,联想到佛教,就像我们印象中的那样,香道文化与佛道有着不解之缘。
 
香在佛教中享有很高的地位,在佛教经书中,我们随处都可以看到有关香的记载,而古往今来的高僧大德,也留下了大量关于进香、供奉的论述。
 
为什么香在佛教中如此盛行呢?因为佛教徒认为,香与智慧是相通的,焚香有助于进入佛的境界,所以他们把香看作是修习佛法的助缘,借香来讲述心法与佛理。
 
上香在日常的佛事中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日常诵经打坐到盛大的浴佛法会、水陆法会、开光、传戒、放生等各种佛事活动都能看到香的影子,大型活动更要以上香为序幕,上香前后还要有庄重的仪式。佛陀本人及其他圣众都认为香是最重要的供养所,所以,佛陀在世时,弟子们就以香为供养。所谓“佛前三炷香”,指的就是供养。
 
 
 
另外,香焚烧时散发出的味道近于古朴,对人的身心也有很大影响,好香就好比正气,亲之近之则大为受益。我们经常会从影视作品中看到僧人或居士在打坐、诵经等日常功课中都会点一炷香;而走进寺庙,里里外外我们随处可见的香炉、闻到的香气,这无形之中便塑造了一种良好的修行环境。因此说以香来沟通凡圣,是最殊胜的供品。在礼佛时,信徒都会拈一炷香,借着缭绕的烟雾,传达心中的那份敬意与追思。
 
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好雅的人,在弹琴下棋的时候都会在旁边点一炷香,借以提高意境。而当前,“禅香”作为一种诗意的精神生活方式,也已广泛融合于生活中。
 
 
 
佛教的一个分支——禅宗,是最讲进香的。禅宗认为,香可以增长我们身体诸根大种,并借着香将我们的心愿传递给诸佛菩萨。但是最高明的用香方法并不仅限于此,还可以以香直接燃烧供佛,心香就是用最至诚的心来直接面对佛。借有相的香,供奉无形的心香;一个是庄严的象征,一个是心的诚心参拜,以此供养诸佛,移相内熏,供养自身的法身佛,这是用香法门的极致。
 
在《诸经要义》卷五、《集诸经礼忏仪》卷上、《六祖坛经·忏悔品》中,就有将香比喻成五分法身的说法。以香来比喻,则分别将其称为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在《六祖坛经·忏悔品》里提到这五分法身之香:
 
 一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嗔、无劫害,名戒香。
 
 二定香,即睹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
 
 三慧香,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着,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名慧香。
 
 四解脱香,即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
 
 五解脱知见香,自心即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脱知见香。
 
以上所说的“五分法身”的观念来自原始佛教。当初舍利佛涅槃后,其弟子甚为伤心,便求教于佛陀,问:舍利佛灭度之后,大众将何所依恃?
 
佛陀慈悲地回答:舍利佛虽灭度,但其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仍存,这就是五分法身的由来。虽然随着舍利佛的灭度,一切诸佛也灭度了,一切圣者也灭度了,但是他们的五分法身永远存续着,永远令人崇仰。另外五分法身会散发出一种香,其非世间的香,而是心香。心香一瓣,遍满十方,一切诸佛悉能闻此。
 
佛教《炉香赞》曰:炉香乍热,法界蒙薰,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除此之外,在佛教医学中沉香、檀香、安息香等香料也在配方中大量使用,用于消毒除菌、防治瘟疫、治疗各种皮肤病等,这对我国中医的发展也有着巨大的影响。
 
香的作用很多,它能清心、养性。檀香香熏有助放松精神、减压以及辟邪镇气,而茉莉熏香则有助提高呼吸道机能,帮助入睡,解决失眠问题。
 
 
盘香 盘香属于香的一种,将捣好的香药末印制成各种形象,印制成动物形的称为『香兽』,搓制、压制成线状的称为『线香』,搓成珠形的称『香珠』。图为盘旋环形的『盘香』。
                 
 
 
 
 
内容简介
 
 
香器是古代文明产物的一种,有其独特的艺术地位和历史价值,香文化是围绕各种香品的制作、炮制、配伍与使用而逐步形成的,能够体现中华民族精神气质、民族传统、美学观念等独特性的一系列物品、技术、方法、习惯、制度与观念。为让广大“香迷”们对香器有一个更加系统、全面的了解,我们特意编写了这本《香器》。书中详细地介绍了香文化的发展、香文化与宗教的联系、香器的发展历程、用途和工艺鉴赏、常用香器的类型等,让您阅读本书后能够全面地了解香器,进而赏玩、收藏香器。
 
 
 
 
赏玩系列丛书由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出版,共八本:《佛造像》、《宝石》、《古玉》、《木雕》、《手串》、《紫砂壶》、《香器》、《古典家具》。书中有精美图片百十幅,更有八位行业专家的品鉴笔记,是您把玩、收藏的必备宝典和绝佳参考!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