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呼吸间的艺术

2015-09-25 浏览次数:2243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焚香引幽步,酌茗开净筵。”宋代诗人苏轼的这句诗,形象地描绘出士大夫们把盏闻香的生活意趣。
一炉香,宁神静气;一缕烟,静心养魂。时过境迁,好茶者还是那么多,但那一缕香的温馨却渐行渐远。
爱香需有道
自古以来,品茶,抚琴,玩香都是文人墨客修身养性之道。伴随着悠扬的古琴乐曲和沁人心脾的缕缕幽香,有幸一睹香道文化的稠厚芬芳。
两扇古色古香的花棱窗背后,案几的面前,摆放着香铲、香筷、香勺等工具,奇楠、檀香、达拉干等香材,或被磨成粉,或被切成块,静静地躺在晶莹剔透的香罐里。
养心之学问
古时,闻香与品茗、插花、挂画并称为“四般闲事”。玩香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有袅袅青烟升腾的篆香,也有不见烟雾只闻馨香的隔火熏香;呼朋引伴相聚闻香者有之,独自焚香品读诗书者有之……
“香道文化一度在我国非常盛行,”香席间,这位年轻的香道师汪丹与记者聊起了香道的历史,“它始于春秋战国,完备于唐、鼎盛于宋,却因为历史原因出现了断档时期,在近代又由日本传回中国。”
“香道之道在心不在香。”汪丹说。在客厅里摆上一个香炉,焚上一炷香,闭目养神,静静地感悟香气带来的奇妙感受,浮躁的心也会变得踏实。
品香的过程总是充满惊喜,因为不同的香材总能带给我不一样的感受。
古时中国讲求清雅之气,隔火焚香盛极一时。人们雅集品香,并乐于乘着兴致在香笺上书写偈句,诗意地表达香带来的感官想象,咏香之词不绝。闻香、品香、听香……所有的香气,皆是心息沉淀。香,在几千年的岁月里,与文为伍,与雅结伴,镌写出中国独特的文化模式。
翻阅古籍,香之倩影随处可见。宋时朱熹有《香界》道:“花气无边熏欲醉,灵芬一点静还通”;元曲《西厢记》中,张生初见崔莺莺,便是莺莺在佛殿“烧香”,“兰麝香仍在,佩环声渐远”;清代《红楼梦》中,贾宝玉题有一联“宝鼎茶闲烟尚绿”,道的便是宝鼎炉焚香的情景。
古人焚香是为了享受高雅,也是宫廷贵族们显示身份的象征。而现代喧闹的都市生活里,同样需要这种动中求静的意境。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早在2008年,北京等地就已开设正规课程教授香道,传授香料知识、品香礼仪和配香之道。
如今,香道的含义已远远超越了香制品本身,而是通过“香”这个载体,达到修养身心、陶冶情操的目的。“忙碌快节奏的都市生活,让许多人只顾着努力向前奔跑,却忽视了前进的方向和目标。所以有必要适时放松一下,调整步伐,确定方向。”
现在,香道正逐渐被一些商务人士所接受,这些没有任何化学添加剂的纯香,不仅能给品香者带来身心的愉悦和放松,更重要的是,它所传递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久久沉香一沉香、檀香、手串、摆件、挂件、盘香、线香,红酒酒窖,红木家具,香道禅意生活
因为专心专业,所以值得信赖!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分享是一种美,传播是一种伟大!
 
地址:沈阳市大东区滂江街24号古今文化商品大都汇(龙之梦古玩城)二楼B43
 
电话:024-31226899    13604906099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