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柔顺弥合的香氛格调

2015-08-06 浏览次数:1488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所谓香物不论其是天然还是人造,最为重要的一点功能是能够给人带来嗅觉上的愉悦即其物自身可以散发出香气。
 
人们常说“闻香识女人”,在宋代不仅女性身上因为配有香物而散发出香味,男性亦是。当时很多男性都配有香袋儿等香物,簪花也一度在男性中间流行。 《东京梦华录》中就记载有宋徽宗出游回宫时的装扮,即“御裹小帽,簪花,乘马”。
 
香物之所以在宋时流传开来,与当时香物的香氛有其必然联系。所谓香氛即是指物体所散发出的香气,南朝的《采菱曲》中有“高彩隘通壑,香氛丽广川”, 《列子·汤问》中也有“沐浴神瀵,肤色脂泽,香气经旬乃歇”,这其中的香氛、香气皆指芳香而美好的气味。香物由于制香原料和制香过程不同而有着不同的香氛格调,或浓或淡,或刺激或柔顺,或偏重木类香气或偏重于花果类香气等等。
 
宋代香物的香氛格调整体而言则属于柔顺弥合的格调范畴。柔顺主要指其气味温柔、顺息而不刺激,弥合则指其气味悠绵能平抚心灵、引发思绪。宋时香物的这种柔顺弥合的香氛格调流行,一方面受到当时客观条件如制作原料和工艺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时人主观意识如审美需求的影响。
 
陈敬的《陈氏香谱》 中有关于香物制作的记载:“取脑已净,其杉板谓之脑木,与锯屑同捣碎,和置磁盆内,以笠覆之,封其缝,热灰煨福,其气飞上,凝结而成块,谓之热脑,可作面花、耳环、佩带等用。 ”
 
《陈氏香谱》中还有记载:“上等沉香十两,梅花片脑,番栀子各一两,龙涎、石芝、金颜香、麝香肉各半两,右用蔷薇水和, 令干湿得所......脱花热之,或作数珠,佩戴。”洪刍的《香谱》也有当时“帐中香”的记载,即“以丁香、沉香、及檀香、麝香等各一两,甲香三两,皆细研成屑,取鹅梨汁蒸干焚之” 。
 
从这些制作方法不难看出,宋时香物的制作过程多是通过对纯天然的香料例如香木、花朵等进行蒸、燃烧等加工以后所得。与现代化工制作的香物不同,宋时香物完全是由纯天然材料汇合加工制作,加入很多香料如藿香、丁香、甘松香、白檀香、茅香、沉香、雀头香、苏合香、麝香、零陵香、苜蓿香、艾纳香等等。
 
这些香料来自大自然,与化工制作的香物相较,其香氛格调更为自然、清新、柔顺,制作过程采用蒸馏、燃烧取烟等传统方式,香料原液和精华在被提取的同时,没有受到化学原料等其他物质的破坏,因此提取后制成的香物多含有接近自然芬芳的香味,有着使人身体放松、心灵思绪得以自由驰骋的安抚之能。
 
宋代香物由于其柔顺弥合的香氛格调一方面受到文人士大夫强烈的追捧,另一方面也受到当时女性的欢迎。当时的文人士大夫大多怀着“以天下为己任”的心理,或在忧患与沉思中扶危定倾,身任天下;或沉潜著述,明道济世;或聚徒讲学,朝夕论道;或格物致知,通贯精致;或各执师说,融摄会通。他们对于精神意境的偏好,对于自由思想的追求远大于物质上的需求。
 
而柔顺弥合的香氛格调恰好迎合了当时文人的需求,在对其身心进行安抚的同时,又能勾起文人们无限的思绪,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他们创作灵感的来源。
 
“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
 
“拾翠人寒妆易浅,浓香别注唇膏点”
 
“山枕上,私语口脂香”
 
“镂玉梳斜云禀赋,缕金衣透雪肌香”
 
“低鬟蝉影动,私语口脂香”
 
透过这些佳词美句,仿佛也能嗅到当时那随气而散、柔顺弥合的香氛来。这种柔顺弥合的香氛格调在当时女性香物中也十分流行。
 
不仅源于它对时人审美情趣的恰当迎合,还因为这种柔性的香氛格调与女性更为柔美的自然特性相吻合,加之宋代女性自我主观意识开始萌芽,这种柔顺弥合的香氛格调在一定程度上也满足了其心理意识上的需求。当时女性日常使用的画眉七香丸、花簪、梅花香片等都属于这类香氛格调。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