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设计网

专业的寺院设计平台

企业文化

弘艺设计公司拥有一大批兼具传统文化素养的专业人才,一贯秉承“天人合一”的人文理念。在仿古建筑设计中,我们严格遵循传统营造准则的理念,进行精心构思,力求把传统古典建筑风格与现代建筑理念融为一体,使建筑艺术美与自然美相得益彰,所居之人身心舒泰,物我两忘。 
 
厦门弘艺公司一向专业致力于传统建筑营造,迄今为止公司独立或参与的工程项目有:福建省的有三坊七巷、泰宁庆云寺、福州崇福寺塔林、福州开元寺、甘棠种德禅寺、宁德紫云寺、六都南峰寺、莆田石室岩寺、莆田莲花庵、福建省泉港天湖寺、南安芹山自在精舍、厦门天竺岩寺露天观音文化广场和参与厦门石峰岩寺等;广东省的揭阳龙华寺、揭阳盘龙阁寺、揭东菩提寺、汕尾觉源寺、广州大佛寺、丛化南天寺、丛化天龙寺等其他省的辽宁省朝阳城隍庙、益阳雷音寺等;海外的有美国拉斯维加斯是名寺、美国加州延寿寺等。
 
弘艺人如是说: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孕育了灿烂的中国文化。作为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精湛的艺术、独特的风格,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体系,独树一帜,影响深远,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中国先民聪明智慧的结晶。
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在艺术上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来自建筑材料的不同。传统的西方建筑长期以石头为主体;而传统的中国建筑则是以木头为构架的。这种建筑材料的不同,为各自的建筑艺术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
中国的传统建筑有其主要的特征和重要的特点。“巧妙而科学的框架结构”是中国传统建筑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墙倒屋不塌”和 “拆东墙补西墙”这两句古老的谚语,精辟地概括并指出了中国传统建筑这种框架结构最重要的特点。这种木构架式结构重量轻,布置灵活,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能。
随着社会的进步,世界建筑的乐章也翻开了新的一页,它带给人们前所未有的新奇感。这要归功于建筑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出现——钢铁和混凝土逐渐代替了石块和木头,成为当今建筑材料的主流。
钢筋混凝土是目前社会上比较流行和通用的建筑材料。它具有无可否定的优点:整体性强、耐火性好、可塑性优。因此中国目前大部分的建筑,包括类似寺院、佛塔以及园林中的亭、台、楼、榭等仿古建筑,大都也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来建造。
与其相反的是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由于自身存在着跨度小、高度低、防火差、材料贵、造价高等原因,客观上限制了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发展。这就造成了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逐渐被淡出建筑市场的重要原因。尚若照此一直发展下去,中国古建泰斗梁思成大师的担忧将有可能成为现实。----“屹立于世界建筑之林的中国建筑将不复存在”。这是中国人的悲哀。
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词汇”是斗拱。“斗拱”是中国传统建筑独有的奇特构件,常被用来代表中国建筑。它兼具结构、造型、装饰的多重功能,十分独特。古建泰斗梁思成说过:使用斗拱的木构架,是“中国建筑的真髓所在”;
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句式”是飞檐。“飞檐”有许多不同的类型:或低垂、或平直、或上挑。不同形式创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或轻灵,或朴实,或威严。传统的古建筑和园林中的亭、台、楼、阁都用飞檐来标明自己的身份。而飞檐的高低、尺寸的长短十分考究,选择不当往往会造成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的感觉。飞檐的设计只有做到恰到好处才能显得轻灵而不轻佻,朴实而不机械,威严而不呆板。这就是建筑艺术。
然而尽管钢筋混凝土具有优越的可塑性,但是它所仿造出来的中国传统建筑让人从外观上怎么看,总显得呆板、停滞,缺乏真正木结构建筑的空灵和俊逸。中国传统建筑体系是以木结构为特色的独立的建筑艺术。传统建筑中的各种屋顶造型、飞檐翼角、斗拱彩画、朱柱金顶、内外装修及园林景物等,都展现出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艺术的纯熟和魅力。这是钢筋混凝土所不能比拟的。
材料是建筑艺术的载体,每一座建筑设计都要落实到材料的应用上。因此只有了解材料性能,掌握加工技术,做好形体配合,方能合理有效地使用材料和充分发挥材料的特性,塑造出绝佳的建筑艺术作品。为了保持中国传统古建艺术不走样,又要让它跟上时代步伐不落后,必须找到一条能使中国建筑既"找回家园"又"走向世界"的道路。
从发展的趋势来看,传统的纯木结构建筑由于受到原材料性能和成本等因素的制约,建筑体量无法增大;钢筋混凝土材料又因其使用寿命短、自重大、无法将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精髓表达完整,也将逐渐被否定。
那么,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建筑这一艺术瑰宝何以得到继承、保存和创新?这就是本公司目前在研究的课题。也是本公司的宗旨。
我们发现,与木结构相似,可以采用纵横承托和有机联络的组成方式建造的骨架式(或称框架式)建筑,只有钢结构。其构件与木结构构件受力相似。这就为我们继承保留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精华提供了方便和可能。钢的强度是木头的二十倍以上,建造的跨度自然比木结构大得多。钢结构比混凝土结构轻得多,施工方便,周期短,抗震性能强。实际上钢结构是对传统木结构建筑在材料上的一种改变,而不是改变建筑本身的架构,所以它将是一种保留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风格较为可行的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