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北京怀柔红螺寺

2015-01-31 浏览次数:42638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怀柔红螺寺山门
  红螺寺始建于东晋咸康四年(公元338)年,原名“大明寺”(明正统年间易名“护国资福禅寺”,因红螺仙女的美妙的传说,俗称“红螺寺”)。
  寺院简介
  当时中国北方正处十六国时期后赵的统治时期。晋怀帝永嘉四年(公元310),西域高僧佛图澄东来中国传教,受到后赵皇帝石勒、石虎叔侄的优礼,遂在后赵国境内弘法授徒,广建寺塔。他是经国家正式批准在中国授徒(中国人出家为僧)的第一人,后赵石虎建武末年(东晋永和四年,公元348年),卒于邺宫寺。据《高僧传》记载,佛图澄在后赵弘法30余年,先后建寺达893所,红螺寺即其中之一。
  红螺寺为十方常住寺,是我国北方最大的佛教园林,千年来一直是佛教圣地,寺院内历届主持多有皇家命派,高僧频出,佛法超凡。金代有著名的佛觉禅师,元代有云山禅师,清代际醒(梦东)大师主持红螺寺,创建红螺净土道场,佛教更为兴盛。光绪年间,印光僧人来红螺寺修学净土法门,后去普陀创建净土道场,所以世有"南有普陀,北有红螺"之说。

怀柔红螺寺红螺湖
  历史上的古寺拥有300多倾耕地,号称“一天吃一顷地”,在怀柔县境内和北京其它区县内有数处下院。康熙帝于公元1694年驾临红螺寺。历史记载,红螺寺曾数次扩建重修,名扬海内外,香火旺盛。
  红螺山红螺寺景区位于怀柔区城北5公里的红螺山南麓,距北京市区55公里,景区总面积800公顷,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浸润,奇妙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成就了红螺山红螺寺为一方完美殊胜、绝尘脱俗的“净土佛国”。
  红螺寺坐北朝南,依山势而建,布局严谨,气势雄伟。它背倚红螺山,南照红螺湖,山环水绕,林木丰茂,古树参天。红螺寺处于红螺山山前的千亩苍翠的古松林之中,形成一幅“碧波藏古刹”的优美的画卷。
  寺院历史
  红螺寺有着16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它的开山缘起,可以追溯到中国佛教初兴的东晋时代,是中国北方佛教的发祥地和最大的佛教丛林。从东晋后赵帝王到清朝的多位皇帝,每个朝代的皇室都与红螺寺有着密切的关系,千余年来在佛教界一直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地位。
  红螺寺的开山鼻祖佛图澄,是以“神异”著称的第一个僧人。据《高僧传》记载,他是一位精通咒术、了悟禅机,能洞察过去预知未来神通广大的高僧。西晋末年,佛图澄由于感梦来寻找中国北方佛教发祥地,二十余年无果。东晋咸康四年他跟随后赵石勒、石虎北征段辽来到渔阳城(现怀柔地区),发现红螺山山形上部如舞动双翅的大鹏金翅鸟,下有佛祖成道时“触地印”瑞像,此山暗契圣教,瑞显佛仪,恰合他感梦之境,于当年创建此寺,起名“大明寺”,即现在的红螺寺。
  后赵皇帝石勒死后,红螺山地区一状如虎形的石头夜间放光显灵,其侄儿石虎便借此大做文章说“此乃天意,这是上天在昭示我石虎为天子,”就这样心安理德的当上了皇帝。
  大唐初年唐太宗李世民根据《中庸.哀公问政》中“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的寓意,对少数民族的政策上实行“怀柔政策”,使其归附自己,这是自汉代以来首次将“以战为主”改为“以和为主”的政策。在李世民的恩允下,北方少数民族靺鞨族8000多人,内迁到怀柔桃谷山定居。唐皇朝拨款,将红螺寺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希望红螺寺能为皇室社稷降祥赐福,以求国泰民安,民族和谐,天下统一。
  金世宗完颜雍在金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将当时皇室最权威的大圣安寺住持高僧佛觉禅师派往红螺寺做主持,以示金朝皇恩浩荡,金皇统治如佛之慈悲。佛觉禅师在红螺寺讲学多年,法席盛大。
  在元代成吉思汗时期,为保护红螺寺,以法典《大扎撒》为依据,发布镌刻“榜示碑”并安放于寺庙山门墙上。“榜示碑”概述了红螺寺本系皇家寺院,是为皇室祈寿祈福的地方,各色人等不得对本寺非理搔扰,并确定了寺庙的界限和土地树木等,不得侵占、砍伐。
  元代的云山禅师是主持皇室祠庙大圣安寺的高僧,经常受到皇帝的召见和请教,云山当时还领有荣禄大夫大司空的官衔,是皇上的政治顾问,常解答皇帝对有关时政的咨询。在元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皇上恩准云山大师归老红螺寺。云山大师到红螺寺后用累朝所赐金银珍宝,又向社会募集部分银两,再次修缮了红螺寺。
  因为红螺寺是北方佛教的发祥地,是十方常住寺,同时还是云游僧人学习进修佛学知识的寺院,使得来这里学习的僧人非常多,所以在红螺寺西侧的甘涧峪沟内建有寺庙群,号称“二十四庙七十二庵”,都是红螺寺所管辖的下院。

怀柔红螺寺大雄宝殿
  寺院景观
  古寺占地百亩,分五处庭院,房244间。中院以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为轴心,设有东西四所配殿;千手观音殿,伽蓝殿,际醒祖师殿,印光祖师殿和诵经房数间。东院为接待处;西院为方丈退居寮和十方堂;东下坎北为老僧退居寮和延筹堂,南为练习功场;西上坎为螺蛳塔和骨灰堂。
  红螺寺大门前有气宇轩昂的四柱三门式巨型牌楼,画栋雕梁,牌楼上方有人大常委副委员长卢嘉锡题写的“京北巨刹”四个大字。正门上高悬一幅楹联,“一脉珠泉参妙谛,双峰螺岫证如来”。大门内影壁上书“须弥胜境”四字,由影壁前折向东行。
  红螺寺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它背倚红螺山,南照红螺湖。林木丰茂,层林尽染,古树参天,将整个寺院掩映在千亩松林之中,形成一幅“碧波藏古刹”的优美画卷。寺周围各种树木有600多种,植物种类60多个,林内生活繁衍着多种鸟类和野生小动物。据林业部门测算,红螺寺辖区内有各种树木百万余株,林木覆盖率90%以上。寺东的松林浴园(当地人称罗汉沟)生长着1000多亩茂盛的古松林树,百年以上的古树就逾万株,是北京市重要的古树群之一。林中设有十二生肖石雕,还有500以个真人大小比例用青石雕刻而成的“罗汉”。漫步古松林中,呼吸着空气清新,享受着优雅的环境,您或是在形态各异的罗汉林中游览,或是在随处可见的石桌石凳上休憩,在悠然自得中,达到延年益寿的功效。当地的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到罗汉沟中走一遭,身体健壮疾病消”。

怀柔红螺寺银杏
  寺内有雌雄银杏,东侧为雌,结果但不开花;西侧为雄,开花但不结果,奇特之处在于西侧的雄性银杏,树高30米,主干四周,生有十株侧干,据说自唐代栽了这两株银杏以来,每改换一个朝代,就多长出一株侧干,这只是一种传说,但银杏的树龄已在千年以上,则是确切无疑的。大雄宝殿后有“紫藤寄松”,大雄宝殿后面的西侧生长有一株树龄数百年的平顶松,树高6米余,有9个分枝,平直地伸向东侧的四面八方,下面用十余根木料支撑,平顶松附近,有两株碗口粗的紫藤如龙蛇飞舞一样绕生在松树上,形成一个巨大的伞盖,遮荫面积400多平方米,每年春末夏初,藤萝花如串串紫色珍珠一样,挂满枝头,碧绿的松枝与紫色的藤花相继争奇斗艳,令游人叹为观止。此乃红螺寺一大景观。
  红螺寺北依的红螺山,南麓较平缓,有修砌的登山步道可到达红螺山顶,极易游人攀登。山上的植被分柏树林区、松树林区、红叶林区,站在红螺山之巅,举目四望:南方是苍茫无际的平原,田园、村落、城镇镇尽收眼底;西北是绵延无际的军都山脉,在群山环绕、峰回路转之间,万里长城像巨龙一样蜿蜒于群山之巅;向东眺望:雁栖湖、青龙峡的秀美景色尽收眼底。红螺寺景区分红螺山、红螺寺、观音寺、呈秀园、松林浴园、五百罗汉园六大景区,又有“御竹”、“雌雄银杏”、“紫藤寄松”三绝景点缀其间,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和谐完美地融合为一体,因而红螺寺景区是人们礼佛拜祖、登山健身、观光游览、怡神静心的好地方。
  寺院住持
  红螺寺目前尚未归还佛教界,暂由文化文物局管理。
  现任管理海峰法师,俗姓马,名德魁,法号海峰。1920年出生於北京市怀柔县怀北镇河防囗。
  11岁时到法藏寺出家,法藏寺位於雁楼湖北之思家峪,寺已无存。19岁时,在北京广济寺受具足戒,1940年游方叁学到红螺寺,在禅堂住一年,充壬方丈侍者,时一年有馀。
  1941年正月,离开红螺寺到了北京广化寺,一年後,重回法藏寺。1947年土改时,寺院被封,还俗于河防囗村,务农。务农期间曾任村扫盲教师和业馀剧团导演。1988年怀柔县文化文物局接管红螺寺,此寺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并开发旅游事业。鉴於海峰法师的特殊经历,把他重新请回,作为一名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主要从事公关和导游工作。
  海峰法师对佛学有一定的造诣,且身体健康,反应灵敏,甚为健谈。数十年间,僧俗两界生活的磨砺,使他对社会和人生有了更为深邃的理解和认识,也造就了他豁达的性格,还练就了一手有一定功力的书法,他的法帖已流传海内外。
  寺院高僧大德
  红螺寺为十方常住寺,为我国北方佛教发祥地和最大的佛教园林,高僧频出佛法超凡,千余年来在佛教界享有极高地位。中国净土宗的第十二代祖师和第十三代祖师均与红螺寺有缘。
  际醒祖师
  河北丰润人,俗姓马,字彻悟、纳堂;号际醒,又号梦东,是净土宗第十二代祖师。
  际醒祖师精通经史,二十三岁出家,遍习圆觉、法华、楞严、金刚诸经。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到红螺寺创建净土道场,时称法门第一人。祖师专以净土为悦,恒常讲演,劝人念佛。四方学者云集,声名远扬。朝鲜等东南亚地区的僧人也不远万里,前来求经学道,至使红螺寺声名远播,香火日盛。世人称之为:“海内净土首推红螺焉”。际醒亦被奉为净土宗第十二代祖师。其弟子整理出的《梦东禅师遗集》流传至今。
  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十二月十七日,“际醒祖师面西而坐,手结弥陀印,安然圆寂。供奉七日,面目如生,慈和丰满,白发变黑,光润异常。二七入龛,三七荼毗,获舍利百余粒。弟子尊师遗命请灵骨于普同塔内。”
  一九九三年四月,怀柔县文物管理所清理普同堂地下室时,发现了际醒祖师舍利塔。经进一步清理,找到了十三颗舍利和三颗牙齿。从此,红螺寺珍宝——际醒祖师舍利子重现于世人面前,供人们瞻仰。
  印光祖师
  俗姓赵,陕西合阳人。法号圣量,别号常惭愧僧。大师“初读程朱书,受其辟佛之影响,病目几丧明,得闻佛经,始悟前非。”后于二十一岁时,礼道纯和尚出家。勤习功课,功读发愿文和龙舒净土文,从中悟出念佛及了生脱死之道,即专修净土,心不离佛。
  光绪二十三年(1887年),印光禅师26岁时闻红螺寺为专修净土道场,于是不辞万里劳苦,从湖北竹溪莲花寺来红螺寺参学悟道。他如饥似渴地攻读醒公传授的遗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立大志一心念佛,六年后净业大进。后往浙江普陀山法雨寺,再后又至报恩寺,开始对众开示,并设立净土道场。为此,世上留下了:“南有普陀,北有红螺”之说,印光大师被誉为:民国以来第一尊宿,列为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
  寺院交通指南
  自驾车路线:北京——京顺路(101国道)或京承高速(怀柔出口或北台路<宽沟>出口)——怀柔城区——青春路北行——红螺路 ——红螺寺景区
  公交车乘车路线:东直门长途汽车站乘867路红螺寺专线车直达景区。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