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奘
2018年3月21日文殊院玄奘大师舍利瞻仰法会
法会时间:2018年3月21日 农历:二月初五9:00
舍利瞻仰时间 :2018年3月21日 9:00-16:30
地点:文殊院内藏经楼
真实的玄奘大师什么样?
唐太宗赞大师:“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超六尘而回出,只千古而无对”。梁启超誉玄奘大师为“千古之一人”。鲁迅称玄奘大师为“中华民族脊梁”。
真实的玄奘大师是一个非常有毅力的人。
玄奘是东汉名臣陈寔的后代,曾祖父陈钦,曾任后魏上党太守;祖父陈康,以学优出仕北齐,任国子博士,食邑周南(河南洛阳);父亲陈惠,平时潜心学问,博览经书,为时人之所景仰,曾做江陵的县官,当时的有识之士都称赞他的志节。陈惠共生四子,玄奘是他的第四个儿子,玄奘于隋朝仁寿二年(602年)出生。
玄奘大师译经图
隋大业八年(612年),玄奘大师时年13岁,随仲兄长捷在听讲《涅槃经》,受习《摄大乘论》后,受大理寺卿郑善果激赏,破格于洛阳净土寺出家。
隋唐之际,天下大乱,兄弟二人从洛阳出发经长安抵达成都,开始了寻师访道的参学生活,足迹遍布半个中国。
在参学访道的过程中,玄奘大师发现当时众多高僧对佛法见解不一,因印度尚有很多梵本没有译为中文,加上前人所翻译经论多采用意译,使得很多问题无法解答。为解决这些问题,玄奘大师发愿前往天竺寻访原始梵本经典,探求佛法真义。
玄奘大师西行路线
在历经19年的艰辛之后,玄奘大师回到长安,毅然决绝地投入到译经的事业中去。玄奘大师在长安开设译场,每天译经结束,还要诵经拜佛,每天三更才睡,五更起床,如此孜孜不倦,译经19年,共译出经论75部,1335卷。这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成就。
玄奘大师所译《药师经》
佛教有经藏、律藏、论藏三藏之说。经藏,即佛所说的经典;律藏,即佛所制定的律仪;论藏,即对佛典经义的论议。通晓其中一门者,对应以“师”的头衔,只有同时通晓三藏的人,才被尊为三藏法师,玄奘就是这样一位大师。玄奘大师主张“即需求真,又了喻俗”的译经原则,创造性提出“五不翻”,成为中国佛教译经史上的“新译”标志。
玄奘大师所译《心经》
公元664年,二月初五夜半,玄奘大师圆寂。唐高宗惊闻噩耗,哀伤不已,反复说:“朕失国宝矣!”玄奘大师出殡当天,五百里之内,四众送葬者有100多万。当夜留在白鹿原墓地为玄奘大师守灵的四众弟子有300万人之多。
玄奘大师舍利为何在文殊院?
玄奘大师舍利最初由一位宋代僧人所珍藏,并被埋藏于南京,后于上世纪30年代被发掘。因大师16岁——21岁,5年的时间在成都度过,并在成都受具足戒后,成为一名正式的僧人,所以在大师的舍利被分送至北京之后,成都有幸从中分得一份。舍利辗转来到文殊院,受文殊院上一任方丈宽霖老和尚舍命保护,我们今天能够瞻仰到玄奘大师的舍利,其中因缘实属奥妙难思!
为满足广大信众及社会人士对玄奘大师精神的感念,为纪念宽霖老和尚护持玄奘大师舍利之精神,宗性大和尚倡导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五,玄奘大师纪念日这一天,向大众免费开放瞻仰玄奘大师舍利。一年仅有一次机会,大家可近距离参拜玄奘大师舍利,瞻仰舍利尊容。
2018年3月21日,一年一度的“玄奘大师舍利瞻仰法会”与舍利参拜,文殊院邀您一同参与,同沾法喜。(文、图:成都文殊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