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赛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在端午的习俗中,消灾避疫、驱邪避魔是最原始的主题。后因战国时期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抱石投江以身殉国,逐渐演变成专门纪念忠臣良将、侠义英烈的传统节日。“端午”又名“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端阳节”。
端午习俗展现的是人们对生命、自然、美好人格和幸福生活的歌颂和期盼。它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思想方式的转变而变化。从对辟邪驱瘟主题、舍身报国或舍身救父等高尚人格的尊崇开始,逐渐又通过各种活动(吃粽子、赛龙舟等)上升为人类与自然、社会既和谐相处又主动调节的生活智慧。正是由于这些原因,端午节这个传统的节日才得以长盛不衰。
在世界文化大融汇的今天,端午习俗的真实义更在于,提醒每一个中国人守住自己的身份,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传承屈原所代表的文化精神。通过开展多种传统节俗活动,将文化传承融入民俗节日中,让人们在端午这个特定的节日中回归传统,在与祖先的对话中,感受伟大爱国诗人高尚的品格,增强我们的民族意识与文化使命感,让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在现代生活中得以延续更新。
“端”是端正,“午”是光明,“端午”就是正大光明。做人亦要正大光明。“一分奸巧一分穷,十分奸巧天不容”。做人要身口意常清静,行端正,心清净,语柔美。
佛教中,不可为了自身烦恼而舍弃生命。人生在世,困境磨难必不可少,欲担重任,必先苦心励志,动心忍性,增益消化负能量的能力、抗打击能力。
愿以此法会功德,祈愿弘宗演教诸善知识法体安康,长久住世,佛法昌隆,正法久住。祈愿世界和平,灾难消除,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众生各修礼让,尊崇道德,皈依三宝,早证菩提。四生六道如母有情,皆能蒙佛加被,破迷开悟,智慧增长,离苦得乐,速生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