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北京门头沟西峰寺

2015-01-31 浏览次数:10355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门头沟西峰寺院落
  北京市门头沟永定镇上有着数百年历史的西峰寺现在归属国土资源培训中心,伏天里,避开喧闹的都市,到这幽静的西峰寺,探寻京西的古迹,可以发现西峰八景——春有古藤缠柏、夏有古树浓荫、秋有残碑古韵、冬有地宫涌泉;东有龙头险隘、南有南山卧佛、西有西峰古道、北有北溥刻字。

门头沟西峰寺一角
  寺院简介
  从石门营附近的岢罗坨村口进村,可以看到村北有一座草木茂盛,突兀浑圆的山包,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龙头岗,龙的头部耸立在西峰寺山谷的入口处,村民信其为龙头,村民信其为圣山,从来不动这个山冈上的一草一木。这里还流传着关于石龙的美丽传说:远古时代这里的小溪水量丰富,水质甘甜。有一天大旱,一条巨龙口渴难奈,到这里喝水,溪水被喝干了,巨龙也被撑死了,龙的身躯化作了一座山,人们称其为龙山。因为这里出产优质石材,又称其为石龙山。
  龙头岗以东是永定河冲积平原,以西是连绵的群山,一条自京城连接河北、山西、内蒙古的古道从龙头岗下经过,这条古道也是自京城去潭柘寺、西峰寺的必经之路。自古以来这一带是兵家必争之地,是自西南山区进入京城的最后一道关隘。
  寺院历史
  五代十国初期,后梁乾化元年(912年)晋王李存勖派大将周德威收复幽州,占据幽州的刘守光令骁将单廷珪督万人出战,在龙头岗与周德威遭遇,单廷珪被周德威生擒。这就是五代初期著名的龙头岗大战。现在龙头岗上的水槽、石臼可能就是古代守卫关隘的军士们留下的。
  北宋初期,宋太宗准备收复幽州,大臣宋琪曾上书太宗,建议经此道攻打辽军。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也发生过多次战斗,革命军民在此多次挫败敌人的进攻,取得了辉煌战果。
  寺院景观
  南山卧佛戒台寺、西峰寺一带的山峦统称马鞍山,其南的山脉古称六国岭,最高峰叫极乐峰。站在西峰寺的第三进院中向南眺望,极乐峰方向的六国岭之巅,山势像巨佛仰卧在山峦之上、云海之中。卧佛头部轮廓清晰,额头、眉骨、下颌、脖子比例匀称。巨大的身躯微微隆起,下半身被院内的古银杏树遮挡,为人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西峰寺始建年代不详。据专家推测,西峰寺的历史可能早于戒台寺。其一,古银杏树树龄1800多年,可能植于东汉末年,比戒台寺所有的文物历史都悠久。其二,西峰寺明代有祖师堂,供奉西山老祖,这可能是承袭了西峰寺的旧制。西山老祖应是西山地区最早的佛教祖师,其奉佛之地当在西峰寺。以上两个证据表明,尽管在唐代会聚寺(西峰寺的前身)是慧聚寺(戒台寺的前身)的下院,但,会聚寺的创始时间可能要早于慧聚寺。也有可能,是西山老祖或后继者从西峰寺看到“南山卧佛”才开发了戒台寺。

门头沟西峰寺古藤
  古藤缠柏沿着苛萝坨村农梦园边的山路前行,不一会儿就能到西峰寺。它与戒台寺、潭柘寺遥遥相望,始建于唐,初名会聚寺,元称玉泉寺。明正统元年(1436年)重建,英宗朱祁镇赐额名“西峰寺”。清代寺院衰败,末年曾经是咸丰的弟弟恭亲王奕的家庙。
  这里现有三进院落。一进在依山势造就的台地上广植花木,使人倍感清新。从天王殿旁进入第二进,在如来宝殿前有缠柏古藤。这是一株百年古藤和一棵青翠古柏,古藤缠附于古柏之上。春天紫色的藤萝花挂满翠柏枝头,亲密无间,自然天成。
  西峰寺的紫藤和翠柏,古籍上并无记载。古柏胸径40多厘米,因古藤的缠绕已经不再长粗。古藤则异常茁壮,据说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的茎干虬曲盘绕,如群龙跃跃,直径5厘米以上的干茎就有40多条,自然遮荫面积50多平方米。紫色蝶形花清丽淡雅。盛花时期,藤花烂漫,繁英婉垂,甚为美观。
  古树浓荫西峰寺现存最古老的活文物,要数院中那棵高大的银杏树了。它就在二进院落的正中,高近40米,周径734厘米,遮阴面积约一亩,站在三公里外的山巅依然能看到它挺拔的身姿。这棵古银杏树是京西最高大的银杏树,也是最古老、最粗壮、最茂盛、果实最多的银杏树,被人们誉为树王。这棵银杏已经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是东汉末年栽种的,比北京最早的寺庙潭柘寺还要早一百多年。

门头沟西峰寺银杏
  这棵银杏为雌株,主干短粗,树冠高大,侧枝发育粗壮,多层分布,树形圆柱状,枝叶繁茂,每到夏季果实累累,一串串倒垂下来,好像珍珠葡萄。茂密的枝叶一直垂到地面,树下浓荫非常凉爽。它的西侧有一棵较小的雄株,是它的授粉树。据有的文献记载,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古银杏曾靠远在两公里外戒台寺内的雄株授粉。
  现在古银杏树生机盎然,每年收果数百斤,丰收的年份可达上千斤。有的年份果实和枝叶过于密集,会将树枝压断。1980年一条巨枝折断,还砸碎了树下的石碑。前几年又有西侧的一条巨枝折断,砸折了许多树枝,但古银杏树依然生机勃勃。
  西峰寺古银杏树,是京西最古老的银杏树,最粗壮的银杏树,是枝叶最茂盛的古银杏树,也是果实最多的古银杏树。

门头沟西峰寺石碑
  寺院文物
  残碑古韵2003年秋,西峰寺国土资源培训中心扩建工程竣工,在扩建过程中,培训中心领导对古寺文物倍加珍惜,将存放在院外的三块残碑移到院内,安放在古银杏树前的草坪上。饱经沧桑的残碑与绿草如茵、花木锦秀的环境形成鲜明反差,更加映衬出残碑的苍桑,使“残碑古韵”成为西峰寺八景之一。
  这三块碑中,《重建西峰禅寺碑记》《重建西峰禅寺记》两块是明英宗正统四年(1439年)立的,另一块《敕赐西峰寺碑记》是明隆庆四年(1570年)或稍后一二年立的。
  西峰寺现存的三块残碑,记述了西峰寺自唐至明800多年的历史,立碑至今又经历了500余年,岁月悠悠,古韵尤存。
  北溥刻字现国土资源部培训中心(原西峰寺)院墙外北约500米处、苛罗坨村的北沟,古名李家峪,密林沟壑之间有一片鲜为人知的石刻群,那是中国近代一代书画宗师溥儒的手书遗墨。目前已被发现的石刻有7处91字,分别刻于五块岩石之上。字径30-160厘米不等,字体为楷、行、草相间。“倚云”、“翛然”抒发了文人雅士归隐自然、自由自在的惬意;“趺坐岩树间,松下云来往,不闻人语喧,但听钟声响”把人们带入幽静的林间小溪、潜心修禅的美好意境中……
  溥儒,北京人,是道光皇帝的曾孙。辛亥革命后,溥儒隐居西山。他在京西山区里潜心学习研究,终成诗、书、画一代宗师,其作品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有所收藏。他留在京西的石刻墨迹可谓稀世珍宝,也是北京书法史上宝贵的文化遗产。
  溥儒三十多岁与张大千齐名,称"南张(大千)北溥(心畲)";后又与著名书画家吴湖帆并称为"南吴北溥";到台湾以后,又与台湾书画界黄君壁、张大千,并誉“渡海三家”。
  在西峰寺身临其境,细品溥先生书法杰作,一钩一画、一点一竖的灵动,似乎每一石一字都赋予了灵性。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