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新北西云禅寺寺门
地理位置
西云禅寺位在观音山南麓半山腰上,建于清乾隆十七年(西元1752年),昔名「大士观」,西云岩。俗称外岩(巖)的西云寺,是五股地区除了凌云寺与凌云禅寺之外,另一著名佛教圣地。根据民国十八年《宗教台帐》记载,西云寺地坪数有1,020坪,建物坪数102坪馀,属临济宗妙心寺派,采传统闽南式三合院建筑形式。
寺院简介
西云岩寺一如对山的凌云禅寺皆是一满头华发的老人……。在连雅堂的台湾通史宗教篇这么记载著:“西云岩寺在八里岔堡观音山之麓,曰狮头岩,乾隆三十三年胡林献地建寺,一名大士观。”
又名大士观,闻其名就可以知道,西云岩寺以供奉观世音为主,在文献中亦可得知在清朝乾隆十七年也就是西元一七五二年,从大陆鼓山涌泉寺有位省源和尚到此结茅芦,镇日诵经打坐,为此寺奠下了基础。后来,才由福建省的贡生相悼猷献地,正式建立了庙宇,名为“西云岩寺”,省源和尚为开山祖师。当时,寺小僧多产生了一些困扰,如此直到嘉庆十六年(西元一八一一年),才由乡人林阿成、刘建昌等人捐资献地,大加拓建,一时香火鼎盛,到了日据时代和基隆灵泉寺、苗栗法云寺、台南开元寺等并称为台湾四大佛教圣地。
西云禅寺在日治时代,曾经没有住持,直至民国三年才由该寺的管理人前往鼓山的凌云寺聘请本圆老和尚兼理寺庙的事务。但由于凌云寺务繁重,本圆即派其弟子觉净和尚为该寺的住持。这段时间,西云寺似已在飘摇之中,经过战争的沈炼,一度成为军队驻足之处,香客也为之绝迹。寺中僧的早课、晚课也因而断断续续,曾闻僧言:“庙宇成营地,没有了住持,没有了香客,灵泉亦有如,涌涌的泉源也干涸了,此乃时选法亦迁啊!”如此动荡的日子,摇摇晃晃,晃至光复后的民国五十九年,才请了悟明法师正式的担任住持。
悟明法师主持西云寺务之后,立下大志愿,将此古老寺宇重新整修,首先由整修道路开始,使得交通便利,善男信女往来方便,如此一来,香火日益鼎盛,远近朝山者甚多。悟明法师并大大地整修环境,使得原本古意的所在更增添了一份洁静幽美的气息,最后并为西云寺增建大佛殿禅房、经堂、斋堂等等所在,西云寺至此应是最辉煌的时期了。
西云禅寺建在半山腰处,西临著五股平原,展望无际,从成泰路往观音山方向前行,在三重客运西云站牌旁左转往上,小径曲折回升,穿过竹林之后,则可达至寺前。
两盏日本宫灯迎列于两旁,按照中国寺庙建筑来言,中国寺庙前通常置狮或象等镇之,绝无置宫灯之理。西云寺历经清、日据、民国三种不同变幻之时期,所以,才有前景属日风味!中景属清朝建武,后景可见到新时代之痕迹,两百多年的风风雨雨,西云依然颜色不改,小巧如掌上之珠,世俗给予披上彩衣,不言谢,时人利欲的摧折,不言苦。
寺院传说
传说中的西云是神话?在文献中曾经提到,殿后有大悲神泉,可治人的眼疾,山中有石,敲之则声响如钟,多为鼓石,林中有大石,风吹可动,名为风动石。然而,今日寻址前去拜访,只听寺中僧说:“神泉、鼓石、风动石曾经是真的,但,时代变啰!一切至今均已有名而无其实了,现在人无福喔!”殿后,神泉仍存,但是否能治眼疾亦无人敢试之,只见神泉仅方寸之大,水质清澈,不知深几许,旁边石头上布满水管 ,管管入神泉。听说这附近的居民皆以此泉为饮水之要道。神泉处有石雕观音大士一座乃日据留下,据说有一零八尊直至对山的凌云寺,如今,被偷盗之余只剩下三至四尊了。神泉旁还有一座小小的福德正神之庙,此庙除了供奉福德正神之外,还有一神牌写道“供奉四海龙王井泉圣像金莲座”,想必如此神泉乃托四海龙王之赐,才有涌涌不断之神泉吧!
鼓石隐藏在山中,时人已不知其所在。
风动石如今已分散在竹林中,虽偶有风吹亦不见动静。曾经是真的,如今已是神话,任他文献如何记载真确,今人也只有当他是传说中的故事了。
西云禅寺隶属五股乡公所,为国家古迹之一。但环视四处,只有屋宇景观勉强地维护原状不使颓废,而宇内的花径墙角,仍可见到凋零不堪的石椅石桌 ;观音大士的雕像被立在花草之中,实属遗憾!只要稍加整理,此处诚是文人雅士吟风弄月之好所在!
西云景观乃台湾佛寺建筑仍保存原本面貌的“唯一”,希望这个“唯一”,不只是展现在他的建筑上,而他四周的环境也能保存它原有的风貌,这才不失保存古迹的意义啊!
寺院交通指南
交通:在台北车站搭三重客运,至五股西云寺下。
寺址:台北县五股乡西云路43号。
寺院联系方式
电话:(02)2291-4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