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台南慈德禅寺
地理位置
台南县佳里镇蚶寮里52号
寺院简介
慈德禅寺原名“慈德堂”为一斋教龙华派之道场,其碑记虽是新刻,但署名的有两位,一位是民国五十七年九月立的峰净法师,一位是民国七十年春现任住持立的圣教尼师。第一块碑记题曰:
“慈德禅寺沿革:本斋堂于清光绪三十年(一九0四),由地方有志之士:黄孕、黄国、黄涨、黄清唐、江陈糖、侯乌士等发起创立。民国十六年黄德旺居士迁移一部份在西港另建署名信和堂,而本斋堂即由侯普君居士为堂主。民国二十八年改场舜净和尚住持;民国三十八年重由侯普君、陈顺从两居士接掌,距今历五十余年,湮代远垣壁倾颓,逮民国四十九年桂月乃遵众鸠工重建,勘正殿基功成佛像一新,灵明显著,改称慈德寺,聘请台南开元禅寺峰净和尚,为(重建后)该寺第一任住持,爰特刻版以志不忘。
“本寺例年祭典日期如左:二月十九日大悲观音菩萨圣诞、七月廿六日大愿地藏菩萨圣诞、九月初一至初
九祈安会、十二月初八日释迦佛成道日。”
第二块碑记“慈德寺简介”题曰:
“本寺位于台南县佳里镇蚶寮里五十二号,古称大社,在外渡头溪畔。按大社荷兰窃据时期,其附近散住西拉雅系平埔族,迨郑成功复合驱逐荷人,以台湾为复明基地,由哲嗣郑经、参军陈永华辅翼擘划,踏勘土地膏沃,即于康熙三年(一六六四)将其土地分给各郡开垦,实施屯兵于农政策。
寺院历史
康熙二十二年癸亥公元一六八三,吾祖先乃从福建内陆渡海来台,卜居于此,于焉辟土为生。道光二十一年辛酉一八四一年徙居现址,距今已历两百余星霜,初由黄德旺、黄孕创设斋堂,奉祀五公菩萨,颜曰信和堂,后因两居士相处不睦而分离。
光绪二十四年(一八九八)戊戌春,黄孕在自家供奉三千佛,逮光绪三十二年丁未宴,地方人士提倡建寺献地一百坪,金参佰圆黄孕,金壹佰圆侯乌士,金壹佰圆黄国,金壹拾圆黄清,金壹佰贰拾圆黄涨,金贰拾圆陈糖,金贰佰圆唐江,谐之七家开山始祖也。金陆拾圆翁燕,金肆佰圆获得本地人士赞襄,兴建砖砌本梁、古色古香,署名慈德堂。
增祀五公菩萨、地藏王菩萨、释迦牟尼佛、黄孕为堂主。虽得其地宜乃披荆斩棘,历经胼手胝足,艰辛备至,远近善信每佛诞日来寺参拜,如潮涌络绎不绝,香火盛极一时;民国十六年冬黄德旺居士将信和堂迁移一部分在西港另建,更名信和寺。
民国二十一年秋八月六日黄孕居士谢世,由哲嗣黄信继之,本是俗家人,遂聘请舜净和尚任住持,惜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人缘不佳,更由经费短绌,惨淡经营,故辞任职,佛门大德鲜少莅临驻锡宏发者,后来日渐荒芜仅有其名,惟有施振强清扫佛堂朝夕焚香。民国二十三年春二月二日黄信盍然与世长辞,由黄涨、黄南继承堂主,侯乌士掌寺务任其事,到黄玉星、黄银贬、李旺子、洪金湖等○○,侯马士○○○,○○○○,地方士绅之慰留,未几七七事变勃发,烽火遍全台绵延不断,抗日八年才得光复。
侯乌士秉性纯朴,寒暑不计,终日终年,往南绕西而此,为求扩大宏扬佛法,据民间传说极为灵验,神符消灾挽劫,凡做梦之人前往参拜以后就可以消灾除难,平安无事,陈顺从之协助,十方来皈依信徒亦日益增多,遂置田产三甲余,增灿香火扩建寺宇,莫不尽劳尽瘁。然为时猛进,各物革新,以该建筑规模简陋,且因年久失修,风侵雨蚀,宇破垣颓,虽半壁仅存,面目全非。
寺院格局
民国四十九年庚子秋,重勘正殿基,并以铁筋水泥砖砌木梁,两厢二楼房,易名慈德禅寺,大兴土木,隔年辛丑七月五日惜于侯老居士圆寂,实对本寺之大损失矣。即由陈顺从居士任东家理寺务,次岁敦请台南开元寺峰净和尚为首任住持,致力工程顺利进展,历时二载耗费甚钜,功成佛像寺貌焕然一新。\r
民国五十七年峰净法师退隐,由台南竹溪寺如妙法师接任,不久辞职离寺。陈居士纪迈成疾日渐严重,民国六十二年四月二十一日逝世,由如湛师暂管,旋于六十二年季冬聘请台北海明寺圣教法师为第二任住持,徒弟果琼、果兴、果志均是比丘尼,平日持戒坚严,修道勤俭,深得众望,克尽心力,整修殿宇寮房,改建五今殿、牌坊、纳骨塔继建中,美化环境幽雅,务求达成愿望,不遗余力,深为教内外人士所赞仰不已也。谨此刻石是为记,以志不忘。”
慈德禅寺由于前身为斋教寺院,故当地人又称之为“蚶仔寮菜堂”慈德禅寺历代住持颇有增筑,最近一次增建是在民国八十一年二月。慈德禅寺腹地不小,寺内除了广植花草树木之外,并立有白石观音立像一尊,山门则是民国七十八年八月十五日重建。
大殿供奉西方三圣,殿内诗偈以此首最具代表性:
慈悲因喜舍缘大心发处称无量
德山棒临济喝妙用当机乃自由
寺院联系方式
电话:(06)789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