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海莲社半春园
半春园,全名为香海莲社半春园,占地200余万平方呎,是香港新界大埔区内面积最大的佛教寺院,位于大埔西部的石鼓垄,其黄筱炜故居被列为香港二级历史建筑;其大雄宝殿、德炜堂及玻璃屋则被列为香港三级历史建筑。
香海莲社半春园位于大埔锦山山腰的香海莲社半春园,原名“半春园”亦名“哆哆佛学社”,为一居士道场,半春园建于1930年代初期,本在锦山山上,由一名叫黄筱炜的居士在其家族所有之地兴建作静修之用。1953年黄筱炜创立“哆哆佛学社”,以半春园为道场,南迁到现址山脚处,增设园林山景以及多间殿堂,其中“大雄宝殿”内供奉由江苏运来的西方大圣三佛,殿前设有一对铜麒麟司阁,当时兴建的部分亭台楼阁,至今仍保持原貌。
1967年,由园主移交予香海莲社接管,自此易名为“香海莲社半春园”,继续弘扬佛法。半春园占地二百余万尺,建于二十年代,为已故绅士黄筱炜居士家族所有。战前已香火鼎盛,黄居士与友人于假日在此修行。至1953年,黄居士及友人等创立“哆哆佛学社”,遂以半春园为道场,宣扬佛法,并精心构建佛殿等。除于大雄宝殿供奉着在江苏精刻的西方三圣大佛外,更于殿前摆放铜麒麟司阍,格调罕有。园内尚建有德炜堂及玻璃屋。德炜堂二楼原为信众自修之所,地下则用作香积厨。至于二楼三面铺有玻璃的玻璃屋,现已废置,权充作储物房用。1967年5月,黄筱炜夫人黄罗少珍女士秉承其夫遗愿,将半春园移交香海莲社发展,易名为“香海莲社半春园”。当时香海莲社锐意改善园内设施,重修大雄宝殿及莲花池。又让饱历战火洗礼的部份建筑,如德炜堂得以保留战前特色。另先后增建地藏殿、观音殿、藏经阁和思亲堂等。园内殿宇雄巍,隐现于茂密丛林中;德炜堂外有小桥,桥畔池塘种有荷花,浮莲出水,清雅脱俗,实为信众修持之净地。现时香海莲社每逢法会,如正月及年底之供天、清明、盂兰、地藏菩萨诞等,均以香海莲社半春园为道场。每逢假日,到来礼佛茹素的信众三五成群。由于园内修筑亭台楼阁,小桥流水,风景怡人,因此各社区中心、团体亦常组团参观游览。
早年黄筱炜居士定期与两名知己前往半春园作半日游,交流佛学及诵经膜拜,“半春”二字,内含三人半日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