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包头 五当召

2015-02-11 浏览次数:91118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五当召
  五当召位于包头市东北方向约五十公里山峦重叠的吉忽伦图山之赐,藏语原名“巴达嘎尔庙”,意为“白莲花寺”,五当召规模宏敞,悉仿西藏之寺庙形成。
  在包头市东北约70公里的五当沟内。山峦重叠,苍松翠柏的大青山深处,这一座气势磅礴,规模宏大的藏式喇嘛庙,就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A级旅游景区、闻名遐迩的五当召。它与西藏的布达拉宫、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的抗卜楞寺齐名,是我国喇嘛教的四大名寺之一。

  寺院简介
  五当召原名巴达嘎尔庙,藏语巴达嘎尔意为“白莲花”。庙前峡谷蒙古名为“五当清”,蒙古语五当意为“柳树”,召为“庙宇”之意。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乾隆十四年(1749年)重修,赐汉名广觉寺。是第一世活佛罗布桑加拉错在此兴建的,逐步扩大始具今日规模。因召庙建在五当沟的一座叫做敖包山的山坡上,所以人们通称其名五当召。五当召依地势面南而建。它是一幢层层依山垒砌的白色建筑,群山环绕,为苍松翠柏掩映,显得十分雄浑壮观。
  五当召有许多古老而美妙的传说,最吸引人的是这里的庙会。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至八月初一,全寺的喇嘛在苏古沁殿念“嘛呢经”;傍晚喇嘛们手持经轮,吹着法号,敲着羊皮鼓绕寺庙而行,队伍颇为壮观。庙会活动五花八门,跳鬼是其主要活动之一。蒙古族人民信仰藏式佛教、黄教,蒙古因此而建立了许多召庙,五当召是内蒙古四大寺庙之一。
  五当召的活佛是清代驻京八大呼图克图之一,称“额尔德尼.莫日根.洞科尔.班智达”,名望及地位均相当之高。第一世活佛本名罗桑坚赞,法名阿旺曲日莫,诞生于土默部。自幼聪慧 五当召图片
  过人,酷爱各种书籍。他曾去多伦诺尔汇宗寺向甘珠尔瓦呼图克图学经,几年后,呼图克图又送他入藏深造。他在西藏留学期间,以优异成绩获得了哲蚌寺拉然巴学位。从西藏返回内蒙后,他的经师甘珠尔瓦呼图克图将他升为多伦汇宗寺达喇嘛。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他应聘进京参加蒙文《甘珠尔经》的编译工作。
  乾隆十四年(1749年),经章嘉、锡埒图、济隆等驻京呼图克图们的许可,在五当沟动工修建了一座寺庙,即现在的洞科尔殿,也就是时轮大殿。这是五当召有据可考的最早的大型建筑,也是五当召四大学部之一的洞科尔扎仓(时轮学部大殿)。因为第一代活佛学问最深,通达五明,对时轮学尤为擅长,清廷封他为“洞科尔.班智达”即“时轮学大学者”的意思,时轮学部以专门研究天文、历法、数学和占卜为主。
  乾隆十五年(1750年),在洞科尔殿的西侧建造了一座两层楼的殿堂称为“当圪希德殿”,供奉众金刚,故亦称金刚殿。 乾隆十九年(1754年),章嘉国师若比多吉(1717-1786年)转呈清廷理藩院请赐寺名,清廷钦赐满、蒙、汉、藏四体文字的“广觉寺”匾额。第二年(1755年)建造了五当召最主要的建筑——苏古沁殿(大经堂)。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第一代活佛阿旺曲日莫在五当圆寂。五当召的活佛共转世七代,第七代活佛于1955年病故。此后五当召到2006年10月活佛空席。直到2006年,才寻到了第八世活佛。
  2006年10月24日,内蒙古包头五当召隆重举行了第八世活佛嘎拉曾图布丹却吉旺坐床典礼。嘎拉曾活佛是由已故乌兰活佛在21世纪初选定,并报中央政府批准的五当召第八世转世活佛。参加坐床仪式的领导有自治区政府、宗教局、统战部、包头市委以及各地藏汉僧侣普通信众共千余人参加。由内蒙古宗教局局长秦蒙宣读并颁发了《活佛认定证书》,国家宗教局、中国佛教协会发来了贺电。
  五当召,历史上曾是蒙古地区最有影响的寺庙之一,今列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此地老松蟋曲,清溪潺潺,与白壁朱门的庙宇互相辉映,风景十分优美,为包头市附近游览胜地。


  寺院格局
  五当召内殿宇规模宏大,均为曲型的藏式建筑群。殿内塑像俱全,壁画绚丽,唐卡(卷轴佛画)夺目,各殿各有特色,殿内雕像造型奇瑰,制作精美,金光夺目。
  五当召的主体建筑,以八大经堂(现存六座)、三座活佛邸和一幢安放本召历世活佛舍利塔的灵堂组成;另有僧房六十余间以及塔寺附属建筑,全部房舍二千五百余间,占地300多亩。现存六大经堂为苏古沁殿、洞科尔殿、却伊日殿(显教经堂)、当圪希德殿、阿会殿(密宗经堂)、日本伦殿(菩提道学经堂)等。苏古沁殿为全寺集会诵经之所。这些殿宇规模宏大,均为曲型的藏式建筑群。殿内塑像俱全,壁画绚丽,唐卡(卷轴佛画)夺目,各殿各有特色,或立高达十米的释迦牟尼铜像,或供高达九米的黄教始祖宗喀巴铜像,或塑面目狰狞的护法金刚像,或供奉白度母和绿度母塑像等。造型奇瑰,制作精美,金光夺目。三座活佛府邸在阿会殿的南面,其中洞科尔活佛府规模宏大,为第二世活佛热西尼玛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所建。左右是接待多伦诺尔汇宗寺甘珠尔瓦呼图克图和章嘉国师而建造的两座府邸。
  建筑物外墙洁白方整,开有深暗的柱廊和窗洞,屋顶为平板式四方形。主要建筑坐落山谷内一处凸出的山坡上,包括苏古沁独宫、洞阔尔独宫、当圪希独宫、却衣林独宫、阿会独宫、日木伦独宫、甘珠尔府、章嘉府、苏波尔盖陵等,两侧还有一座座喇嘛居住的房舍。鼎盛时期庙内喇嘛有千多人。
  苏古沁独宫坐落全庙的最前部,是举行全体集会诵经的场所。宫内陈设富丽堂皇,经堂内的立柱全用龙纹的栽绒毛毯包裹,地上满铺地毯,墙壁绘有彩色壁书,后厅及二、三层内供奉释迦牟尼、宗喀巴及历代佛师。在苏古沁独宫西面与其并列的却人林独宫,是讲授佛教教义的地方,殿内的十公尺高释迦牟尼铜像是全召最大的铜铸佛像。高踞这两宫之上的,是洞阔尔独宫,是讲授天文、地理的场所,门楣上悬挂著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书写的“广觉寺”匾额,宫前有讲经台,是喇嘛学经和口试之处。阿会独宫位于山坡最高处,是传授医学的学部。日木伦独宫为教义学部,专门传授喇嘛历史、教义、教规。
  主要建筑位于山谷内一处突出的山坡上,主体建筑由六殿、三府、一陵组成,两侧还建有一栋喇嘛舍房。全庙占地面积约300余亩,殿宇和仓房2500余间,整个建筑采用西藏式建筑风格,平顶方形楼式结构,结构严谨,布局合理,映照在蓝天、青山之下的白色外表,更显辉煌耀眼。其中最大的建筑为苏古沁独宫,里面供奉着最大的铜铸佛像,以及释迦牟尼,黄教创造人宗喀巴及历代佛师,苏古沁宫的西边为讲授佛教教义的却依林独宫。苏古沁宫东侧上面即为五当召的中心建筑,洞阔尔独宫,紧靠其后的为圪希德独宫,另外还有阿会独宫和日本伦独宫。除六殿外,三府为甘珠尔府、章嘉府、洞阔尔佛爷府,以及山坡最上层的苏波勒盖陵,即塔陵。
  五当召是内蒙古地区有名的学问寺。它为了弘扬佛法,专门设有供喇嘛们学习经典,研究佛学的学塾(札仓)。学塾分四在部分:时轮学部,设于1750年;显教学部,设于1752年;密宗学部,设于1800年;菩提道学部,设于五世少佛时期,是本召设置最晚的学部。蒙古著名史学家达摩陀罗在《白莲念珠》中记载,“五当召的经学最为有名,到19世纪末时,本召僧侣仍有八百余名。”
  五当召是享有特权的政教合一寺院,设有监狱、法庭,并有武装。且建筑本身以及各殿堂的壁画和雕塑,体现了很高的艺术价值。有着辉煌历史的五当召,今天成为内蒙古自冶区游览胜地,吸引着四面八方游客慕名而来。

  寺院建筑
  五当召建筑规模宏大,依山势布局,建筑全部采用藏式结构,平顶直墙,小窗白壁,所有建筑不规则地散布在山谷中,没有围墙和院落,各个建筑物自成一体。如此特别的格局,也是内蒙古地区现存藏传佛教寺庙中独有的。五当召共有殿堂、仓房2538间,占地面积300余亩。历史上的五当召主体建筑由八大经堂(现存六座)、一陵和六十余栋喇嘛住宿楼以及塔等附属建筑组成。鼎盛时期喇嘛人数达到1200多人。
  时轮学部殿,建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是五当召的第一个大型建筑,是学习数学的经堂。五当召第一世活佛罗藏坚赞的学问高深,不仅通达五明学,而且还对时轮学极为精通。被封为“洞阔尔.班智达”,就是时轮学大学者的意思。因此,五当召设立了时轮学部殿。
  金刚殿,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该殿为二层建筑,殿内供奉着一尊怒目金刚,此类呈愤怒状的佛像并不是恶魔,而是佛教护法神,所以该殿又称为“护法神殿”。
  大经堂殿,建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该殿为一幢三层楼建筑,由前后两部分组成,是五当召最大的建筑。一楼前堂为经堂,后殿为藏经阁。殿内正中是佛祖释迦牟尼和31尊菩萨像。殿堂四壁布满了五彩斑斓的佛经故事壁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释迦牟尼一生的传佛故事图,构图复杂,造型形象生动。壁画中还有反映蒙古族游牧生活的“游牧图”,是研究清代蒙古族生活习俗的珍贵资料。二楼阳台上绘有一幅五当召鸟瞰图,后厅及二、三层楼上收藏经卷、宗喀巴及历代佛师像。
  密宗学部殿,建于嘉庆五年(1800年),是五当召所有佛殿中唯一朝向东方的两层建筑。该殿是专门传授医学之所,殿内设密宗和医学两个学塾。殿堂底层供奉着十八罗汉和四大天王塑像。所有塑像神态各异,生动逼真。
  显宗学部殿,建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是五当召第二大建筑。这里是专门讲授佛教教义的地方,也叫哲学院。该殿的前厅为经堂,供有内蒙古地区现存最高的一尊未来弥勒佛站立铜像,高10米,塑像造型庄严敦厚。
  菩提道学部殿,建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是五当召诸殿中年代最晚的建筑。该殿是专门传授藏传佛教教义、教规和教史的地方。殿堂正中供奉着藏传佛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铜像,高达9米。据说,这尊铜像是内蒙古地区最大的一尊宗喀巴大师铜像。该铜像东西两侧沿墙排列着木质的千佛龛,象征着宗喀巴大师化身的千佛。
  在六大殿的左右侧分布着极为豪华的三座活佛府邸:洞阔尔活佛府邸、章嘉呼图克图府邸、甘珠尔瓦活佛府邸。
  山坡上的塔陵是陈放历代活佛骨灰塔的灵堂,内有七座鎏金铜塔,塔内分别安置着五当召一至七世活佛的骨灰。

  寺院景观
  第一层是苏古沁殿,殿为三层,高达22米。苏古沁殿,是五当召的最大殿堂和主要建筑,它是一座三层楼的大殿,楼下前堂是大经堂,后殿是藏经库。此殿为本寺的大经堂,凡是庙里的大型集会都在这大殿里举行。佛殿大门两侧墙上绘有四大天王像,分别手持琵琶、宝剑、绢索和宝塔,身着铠甲战袍,怒目圆睁,威武勇猛。大经堂的后部,正中端坐弥勒佛像,佛像两侧为藏经橱。经堂内部宏阔,六十四根立柱都用织有彩色龙纹的栽绒毯包裹着;项上飘挂着经幡和帛画;地上排列着数十排座榻,上面铺设着藏式绒毯。殿的正中是释迦牟尼和三十一尊菩萨像,一个个神态安祥。殿堂四周布满了五彩斑斓的壁画,释迦牟尼的故事彩绘,构图复杂,造型别致,细腻优美,极富情趣,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宗教哲理。二楼供有释迦牟尼和众佛铜像,东西两侧墙上泥塑山子的洞窟中有泥塑的十八罗汉。三楼主要陈放国家一级文物——曼陀罗铜城。铜城铸有宫殿楼阁、须弥山,铸造精美,是清代铸铜工艺之精品。
  往西是却伊拉殿。五当召设有供喇嘛学习经典的学塾,藏语称为“拉桑”,汉语称神学院。神学院共分四个大部,即时轮学部、宗教哲学部、医学部和教义戒律学部。每个部有—座殿宇,每座殿宇又因教学内容不同,建筑形式和塑像、壁画也不相同。此殿为专门研究佛教经典和哲学理论的宗教哲学学部。走进却依拉殿,高达十米的释迦牟尼铜像最引人注目。铜像两旁还供奉着数以千计的小佛,整个建筑宏伟庄严。
  拾阶而上便是二层的洞阔尔殿,洞阔尔殿是五当召最古老的建筑,后半部为黄色,因此俗称黄庙。洞阔尔殿为神学院的时轮学部,是传授数学、天文、地理、占卜和历学的场所。殿门正中悬挂着用蒙、汉、藏、满四种文字雕刻的“广觉寺”匾额。本殿供奉时轮金刚为主尊。殿前广场是讲经台,也是神学院升学考试的口试和学术考试、神学辩论之所。
  同却伊拉殿相连、位于洞阔尔殿后部的阿会殿为密宗学部。阿会殿,是庙内唯一的一座面西朝东的佛殿,殿内四大天王和十大罗汉塑像,生动逼真,显示了雕塑者独到的艺术才能。在阿会殿旁有一座小巧的二层楼叫苏卜盖陵。它是供奉历代七位活佛骨灰和牌位的灵堂,是在五当召一世东科尔活佛的居住地旧址之上建筑起来的。三座活佛府位于阿会殿的南面,东对松柏葱郁的青山,下临溪泉流淌的山谷,环境甚为幽雅。
  巍然屹立在山顶的壮观建筑是喇弥仁(或译作“那木林、那木伦)殿,为教义戒律学部。教义戒律学在内蒙古地区只有五当召讲授,远方喇嘛来此学习者甚多。作为教义学部,是传授喇嘛教的教义、教规和教史的地方。殿内正中供奉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巨型纯铜铸像,高达9米,是内蒙古地区宗喀巴铜像中最大的一尊,面容严肃而刚毅。铜像两侧的佛龛内有一千个神采奕奕 、气度非凡的小宗喀巴泥像。这位黄教鼻祖是青海湟中县藏族人,幼年出家为喇嘛,后到西藏深造,精通各派教义,他对喇嘛教实行改革,规定学经次第,严密寺院组织,确立活佛转世制度,并要求喇嘛严守戒律。
  五当召最后一座大殿叫当格希德殿,当格希德殿为护法秘神殿,俗称“驯服殿”。这里是管教喇嘛的地方,“当格希德”译成汉语就是驯服的意思。喇嘛的戒律很严,有了过失要受到处罚。殿内供奉着喇嘛教中的护法神大威德金刚、可畏金刚、胜乐金刚等九尊神像,专司镇压邪魔。护法神个个狰狞可畏,青面獠牙,睚眦怒目,手持各种凶器,项上悬挂骷髅项链,脚下践踏恶鬼。
  据统计,五当召内有金、铜、木、泥各种质料的佛像一万五千多尊,高者数丈,小者盈寸。还有成千上万幅壁画和唐卡,精细逼真地再现了人物、风俗、神话、山水、花乌和佛教故事,艺术价值都很高。召内各殿保存的壁画总面积达1050平方公尺,居内蒙古召庙壁画之冠。在这些精美艺术品的装点下,五当召简直像一座博物馆,它为研究蒙古族、藏族的宗教、文化和建筑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珍贵资料。

  寺院交通指南
  从包头东河区火车东站前的广场乘7路(首末班:07:10--17:20),车程约2小时;
  从包头昆都仑区恰特乘19路(首末班:08:50 - 16:10),车程约2小时五十分钟。
  这两路属专线专车,规定半小时一班,但是一班都是坐满或者到发车时间才会走。车费10元,到达石拐区后再租车前往,摩的30元,夏利50.从包头直接包车每车200元。

  寺院住持
  五当召寺主活佛——第八世东科尔呼图克图

  寺院高僧大德
  第一世活佛——阿旺曲日莫
  五当召的第一世活佛本名罗桑坚赞,法名阿旺曲日莫,诞生于土默部。自幼聪慧过人,酷爱各种书籍。是清代驻京八大呼图克图之一,称“额尔德尼.莫日根.洞科尔.班智达”,名望及地位均相当之高。他曾去多伦诺尔汇宗寺向甘珠尔瓦呼图克图学经,几年后,呼图克图又送他入藏深造。他在西藏留学期间,以优异成绩获得了哲蚌寺拉然巴学位。从西藏返回内蒙后,他的经师甘珠尔瓦呼图克图将他升为多伦汇宗寺达喇嘛。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他应聘进京参加蒙文《甘珠尔经》的编译工作。
  五当召是由第一世活佛罗藏坚赞(法名阿旺曲日莫)所创建。罗藏坚赞发愿要在阴山选地建召,弘扬佛法。他带两位徒弟经过长期奔波,终于在五当沟中找到了理想之所。传说,当师徒三人正在观赏圣地景色时,发现一位中年妇女,身着白色长袍,头上插一朵白莲花,左手牵着一头白花牛犊,右手提着金光闪闪的奶桶姗姗而来。她停步小憩,环顾四周。这时白花牛犊突然冲过来撞倒奶桶。顿时,洁白的乳汁顺山坡流淌开来。师徒三人惊呼之际,那流淌的奶汁变成一条银光闪闪的小溪,小溪上显现了朵朵雪白的莲花,争芳斗艳。看到这一奇景,三人愕然。再看时,那位妇女牵着牛犊腾云驾雾往天上飘然而去。罗藏坚赞看到这圣洁吉祥的象征,细思良久后心想,这是佛祖的着意点化,触景生情,遂为召庙取名“巴达嘎尔(白莲花)召”。时至今日,蒙藏佛教信徒们仍然用这个名称来称呼这座寺庙。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