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福寺药师佛殿
广福寺,位于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始建于雍正八年﹙1730年﹚,是一座清代藏传佛教寺庙。因建庙的发起者是一位藏医,为纪念这位藏医始祖敖特奇佛祖的功绩,最初将此庙命名为敖特奇庙。
寺院简介
敖特奇庙初期的规模不大,后经过多年筹措,至道光十九年﹙1839年﹚方建成120间房子的大庙,定名“广福寺”。道光皇帝御赐匾额,上书“广光玉璧三宝”六个大字,赏赐40个度牒。从此,广福寺日益兴盛,鼎盛时喇嘛数曾达到700多名。苏格沁的主持者分东西席热喇嘛,下有格斯贵、翁思德以及管理庙产财物的尚斯德喇嘛、莫德额其等职僧。
广福寺属王爷府庙,有300亩良田。大庙除主殿外,紧靠其东有曼巴扎仓,规模很大,是大庙正殿修成之后,为弘扬原敖特奇庙的传统所建的医学塾,曾有藏医师在此招收学徒传授藏医技术。大庙之西北有育成寺,建于嘉庆十九年﹙1814年﹚。此庙有正殿五间外,东西偏殿各有三间,俗称喇嘛仓。此外在庙西南五华里处有一座小庙,建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称为桑罕庙或桑海庙,独成一个体系。
寺院格局
广福寺大庙红墙碧瓦,占地面积很广,120间正殿后面有一座白塔,殿前左右有配殿,院中央有钟鼓楼、转经楼。大殿有宽敞的正门厅,厅内左右侧有高大的影壁,门厅左右下方放有一对石狮。广福寺因建在一个岗上,其庙基比平地高丈余,从远处望去,周围的“高饶”﹙喇嘛住房﹚似密集其脚下的棋子。但由于多年失修,风蚀雨淋及“文革”期间的人为破坏,致使该寺成为一堆废墟。
寺院复建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做出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决定,深入研究和宣传民族传统文化是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重要基础工作,而蒙古族传统文化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为此,号召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相关决策,为保护和弘扬优秀的蒙古族文化遗产,本人担负起了复建广福寺的这一历史重任。为使广福寺早日恢复其往日鼎盛,早在2008年1月14日便拟稿以书面形式向相关部门递交复建广福寺的申请。紧接着4月24日成立了广福寺筹备委员会。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总结,复建后的广福寺占地面积应为2400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约6230平方米。如今,包括药师佛殿、东厢房、山门在内的部分建筑已恢复其昔日的风貌。殿内所供奉主尊为一尊玉雕药师佛像,高2.7米,是魏相春先生为纪念该殿的落成而敬赠。主尊之外还特地精雕七尊玉质佛像,高2.1米,这些佛所施手印与颜色都不尽相同,分别代表不同的教义内涵。除此之外,还敬造一千尊药师佛像,均为玉质,在不同的位置供奉。广福寺在政府支持及广大信众的祈盼下,于2012年7月4日举行隆重的开光典礼,向公众正式开放,已成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礼仪的重要场所。
经云:“人天路上,作福为先。功德林中,布施第一”。修庙建塔,十方共享;一份奉献,万世萌福。
为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挖掘民族传统文化在弘扬和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中的积极作用,恳切希望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热心关注,鼎力协助,为促成此等无量的善举出策献力。广福寺的复建,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广福寺管理委员会携全寺佛家弟子加施布念,共同发愿广福寺重现庄严,法届有情。祈愿十方无量世界、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护佑众生广种福天,利乐同沾。
寺院地址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期吉尔嘎朗镇东一公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