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保山卧佛寺
地理位置
卧佛寺位于保山城以北16公里的云岩山麓
寺院简介
卧佛寺位于保山城以北16公里的云岩山麓,寺内因拥有全国最大的巨型卧佛而闻名中外,卧佛长6米,重达10吨,据称是中国最大的玉佛,始建于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深山藏古寺,云岩山不是很深,距离保山市不过十六七公里,却古木参天,浓荫匝地,“藏”了这座国内外都有名的千年古刹:卧佛寺。在保山乃至云南的丛林之中,卧佛寺均称得上“资深长老”。它的修建年代,过去一般认为是在大唐开元四年(716),而今又有地方史研究者从《永昌府志》里找出四个字:“建于汉室”。这就将“寺龄”至少前推了500余年。
寺院格局
寺内主要建筑依山就洞而筑,有前后两院,以后院的正殿为主。此殿原来一石洞,深数十丈,广阔数丈;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在他的《游记》中,曾详细记载了他持炬探访此洞的情况∶(盖一洞而分内外两重,又分上下二重,始觉其奇也。)此洞是(内外两重)中的外洞。洞中锺乳倒悬,石纹盘结,百怪千奇;最引人注目的是洞中石佛,就天然巨石凿成,横卧岩下;佛身长三丈,通体饰金,华丽辉煌,侧身睡在一个高四尺的平台上,面东背西,头南而足北,一手微曲托头,一手平伸置于腿上,两足自膝下隐入暗洞之中。佛像端庄而安祥,两眼微闭,其造型之精,佛体之大,均甲滇省。东侧洞口,有李根源题(唐开元四年建)字样。当年,主持僧广为劝募,延请工匠三人,精心制作,七年乃)。相传,此卧佛系纪念一傣族货郎,他常来此地卖货。洞底有一条暗河,洞中流有一股清泉,供人钦用。一天,货郎卖货经过此地,突见河水从洞中急涌而出,眼看山下万顷良田将被淹没,货郎心急如焚,他急中生智,毅然横躺在洞口,挡住河水,使这一带的民众免除了水患。人们感激他,故修此“云岩卧佛”。自此,每年春节前后,中、缅、泰的傣族民众相携来此供奉朝佛者,络绎不绝。本地居民则把正月初八定为庙会。
寺院景观
游山拜佛,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山门之外的那泓碧池。水清如镜,纤尘不染,四周绿柳如烟,柔枝拂于水面。凝眸浅底,游鱼碎石历历可数,心,也在不知不觉中像被“过滤”了似的,顿生平和清凉之意。踱入山门,院分两进,两厢或为僧舍、为茶室,陈设简朴而整洁,可供游客小憩。院内花木葳蕤,四时不谢,香气宜人!
穿过前院,仰首西望,就可以见到祥云瑞木掩映着的岩石之下,有一座气势恢弘的大殿,匾上书写着“云岩卧佛”四个描金大字。大殿可不是寻常的殿,是一个天然的石洞,洞中石纹盘结,钟乳悬突,布局巧妙,洞殿浑然一体,堪称“天人合一”的构造。佛也不是寻常的佛,是用玉石雕琢而成的玉佛,身长约6米,体重大于9吨,面东背西,侧卧于壁面石台之上。造型端庄而不失灵动,仪态安详而不失飘逸。云岩古佛,原来是一千二百八十多年前由住持僧些岛延请巧匠三人,花了七年的时间,就着洞中石壁下的一块巨石精心雕琢而成。佛身长三丈,通体饰金,头北足南,一手曲枕耳侧,一手平伸近膝,双目微闭,酣然而卧,神情庄严而安详。卧佛寺依山傍岩,洞口倚悬崖竖石柱,架石梁,垒石墙,搭石椽,并利用自然延伸的岩石雕凿成斗拱式,上绘彩色图案,艳而不俗,洞殿相接之处,为藤萝全掩,远看起来,与山石俨然一体,郡守王坤曾题石联于殿前:千岩竞秀,一窍通灵。徐霞客到此游历考察后,对殿宇建筑结构,给予极高的评价∶「洞与巩连为一宫,巩高而洞低,巩不掩洞,则此中之奇也。
寺院传说
相传,以前这里曾有一个石洞直通怒江,由于巨石堵塞,使得江水不能流入。一次,江水冲开巨石汹涌而至,保山坝顿成泽国,一名勇敢的傣族青年见状,用身体堵住洞口,黎民百姓才幸免于难。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将洞中巨石雕琢成佛像,这便是现在的巨型卧佛.卧佛寺于每年春节前后,尤其是正月初八,游客云集于此,非常热闹。
云岩卧佛是保山胜迹之一,游人四时不绝,一九四九年后,人民政府曾拨专款修茸,使殿宇、廊庑、僧舍、山门等焕然一新。寺中石碑曾有“每岁春,郡人来此焚香游览者,车马骈阗,肩相摩而踵相接也”的字句,记载着这里的庙会盛况。一九六一年缅甸前总理吴努偕夫人曾专程取道保山,于四月六日身着黄绫袈裟,前往参拜,并乐捐功德。文化大革命中,卧佛寺遭到破坏,一九八六年政府拨出专款进行修复。一九八八年底,由缅甸华裔佛教弟子联合赠送一尊身长一.八丈,重达九.六吨,神态仿原卧佛的白玉佛雕像,从缅甸接到寺内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