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寿宁三峰寺
地理位置
三峰寺位于寿宁县城西南部,离城约一公里。
寺院简介
三峰寺位于寿宁县城西南部,离城约一公里。寺周四面环山,寺后如荷花倒置,寺前面有三个小山峦,故名。
寺院历史
约建于后梁开平三年至后唐清泰二年间(909~935)。宋淳化元年(990),宋朝礼部尚书陈洪轸扩建。明永乐元年(1403)重修,景泰年间扩建法堂、两廊与钟鼓楼,嘉靖二十二年(1543)又扩建疏林小径亭,重架门楼。初名“东华禅寺”,后奉敕改为“三峰大梵宾林禅寺”,明代更名“宝林寺”,寺田达320亩,是寿宁县创建最早的寺院。
寺院格局
全寺占地16亩,主建筑有大雄宝殿、大王殿、万寿宫、法堂,念佛堂、钟楼、鼓楼、藏经楼、方丈室等大小殿堂楼阁13座,面积3510平方米。山门外有163米长、9米宽的青油石路,俗称“金街”。路中设金街亭、更衣亭、三门亭。寺内有一眼泉水,清洌味甘,长年不涸。还保留着宋代壁画“五爪黄龙”和“双龙抢珠”,以及万历戊申年(1608)知寿宁县事卢陵张文龙草书《三峰寺秋日》诗四首。还有原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为该寺亲笔题书“万德庄严”墨宝。整个寺院建筑布局极为精巧。登山步道是由东而来的,穿过寺庙的牌坊约莫再行二百米的距离就来到了寺的山门。寺的建筑却在这转折了九十度,由东折向了往北。中轴线上自南而北有门楼、大雄宝殿、万寿宫。寺后右边有宗伯家庙。门楼面阔七间43米,进深9.8米。中间为天王殿,两边为膳堂、客堂等,木构,悬山顶。大雄宝殿面阔三间,进深四间,木构,重檐歇山顶。万寿宫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木构,双坡顶。
据记载:历史上三峰寺香火旺盛时,有僧众百余人。抗日战争时期,福州鼓山涌泉寺老僧明洁法师(北京朝阳大学法律系毕业,学士),也曾在此寺任过住持,并担任寿宁县佛教分会第二届理事长。明正德年间(1506~1522),出过首座“僧玉明”,设过佛教活动中心“僧会司”,许多僧众来这里诵经礼佛,为此佛事活动位居闽浙边界之冠。I958年该寺经省批准为对外开放寺庙。1985年被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改建三峰寺大雄宝殿时出土有一高52厘米、宽27厘米、长32厘米的石香炉,炉身正面刻“三峰寺”3字,背面刻有龙的浮雕图案,炉耳刻“大宋开宝乙亥年孟秋月僧献”。1999年,县政府拟十年规划,组织民间投资,在三峰寺周边建造公园,占地面积40.4公顷。目前,公路已修通直达寺门,并修建瞭望成亭、长寿亭以及弥勒菩萨塑像等。三峰公园的建成,为三峰寺增添了新的景点,它将成为寿宁县城关人民休闲、游览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