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深圳东山寺寺门
地理位置
东山寺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大鹏街道办鹏城村东面,背山临海。这里有一座山叫龙头石山,又名“鹫峰”。山脉逶迤起伏,海拔一百多米,山脊无树木,常年不生草,光秃发亮,形态酷似巨龙,龙身约八百多米,南北而卧昂首大压湾。龙头是一座花岗岩石群,叫做“龙头石”。相传古时有一只巨形大鹏鸟降落此石造化,因此而叫“鹫峰”。东山寺就建在“鹫峰”南侧山腰上。大鹏城也由于大鹏鸟降落而获此美称。
寺院简介
东山寺于清代咸丰四年(1854年)重修过一次,修建后的东山寺依山势从低到高分成四进,前后进之间有天井隔开。第一进为前门,门前有十一级台阶,门上对联为:山接鹏城尘不染,脉分鹫岭地遍灵。横额为:东山古刹。东侧有禅房,客厅,西侧有厨房。客厅联云:客至莫嫌茶味淡,僧居不比世情浓,横额为:佛缘。厨房对联为:有时老菜和根煮,无日生柴带叶烧。横额为:美味可口。可见当年山寺主持,僧侣生活之简朴,处事清廉以及对客旅行人之寄语,第二进为“关帝殿”,中间有“关帝”神像一尊,右为玄坛,后有韦陀塑像,雄钟,大鼓等。第三进为“大雄宝殿”,设有“三宝佛”“十八罗汉”。十八罗汉或坐或立或作降龙伏虎状,栩栩如生。右设有“医灵殿”。第四进为“观音堂”等殿阁。东山寺周围林绿水秀,景色宜人。明代秀才王德昌重游东山寺时,即兴题下《大鹏东山寺》七律一首:“不到东山二十秋,西风藜杖又重游,烟霞有约山如画,岁月无私人白头。檐下花飞深院静,菩提树荫古坛幽,丹梯欲上应长啸,遥望汪洋天际浮。”
寺院历史
史料记载深圳大鹏东山寺始建于明朝洪武二七(公元1394年)年,一代风水大师赖布衣云游大鹏湾,路经东山龙头石山,发现该地有紫霞光,此乃吉祥之光,便告诉当地村民,此为胜地,在此建一座庙宇,可保一方平安,于是建成了东山寺。
寺院景观
东山寺下有口山泉,取名“龙井”。大鹏龙井水便产于此,胜过桂林“龙井泉”,驰名中外。当年英国香港设在沙鱼涌,南澳海关官员经常派人步行近十里路,到此挑回龙井水饮用。大鹏龙井水之所以出名,不仅因为水之清甜,清凉,优质,而且挑回家放在缸内,年长月久,水之品味不变,属天然优质矿泉水,且常年流水不断。
上世纪五十年代,东山寺遭到严重破坏,几乎砖瓦不存。一九九二年,在祖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鹏城被确定为旅游胜地。大鹏镇当地群众,港澳同胞和其他海内外人士,根据回忆和保存下来的资料,群策群力,在原旧址上重建东山寺。使东山寺幕鼓钟声得以重鸣。东山寺风景优美,鲜果迷人:“春有香梅桃李,夏有龙眼荔枝,秋有红柿鲜柚,冬有橘果甘甜。”是东山寺奇特风光真实写照。
为了宏扬佛教文化,创建和谐社会局面,应广大善信居士要求,经政府相关部门批准,东山寺修缮工作正在进行中。
寺院住持
传正法师,俗名林培庵,号岩基,广东惠来县人,师1944年出生,11岁出家当小沙弥。19世纪70年代,师只身步行至南华禅寺参拜六祖,时南华禅寺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一片冷落景象,师百感交集。1980年师终于来到南华禅寺,依惟因老和尚为剃度师。1981年师到福建雪峰崇圣寺受具足戒,同年到南京佛学院学习,毕业后回南华禅寺,协助惟因老和尚修建祖庭,培训僧伽,弘化一方,代相传承。师先后任维那。知客。代理住持。1996年6月经佛源大和尚两序大众的举荐,师正式出任南华禅寺住持。成为洞云宗法脉第五一代传人。师驻锡曹溪后,立志续佛慧命。师于2000年复办曹溪佛学院,培育僧材,为佛门增添新生力量;在寺院内植树种花,改造寺内外环境;维修庭院,移建斋堂,会客厅;力争寺院被占之土地,师四处奔走,多方协调,在各级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赎收回寺前曹溪河北岸部分土地,九龙泉饭店,2002年,又将南华禅寺原海会塔附近的170多亩土地和宝林山东侧之500亩山林土地收回南华禅寺所有,2004年又赎收回寺西侧土地200多亩,并在此兴建曹溪佛学院,祖师殿等佛教设施;续编<<新编曹溪通志>>,增加充实了通志的内容,该书于2001年底正式出版;师不忘宏法利生,慈航普渡,济困扶贫,经常率领发心居士带钱,粮,衣物到贫困地区和灾区慰问老人,学生和灾民,得到各界的好评,扩大了南华禅寺的影响力。
传正大和尚现为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广东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韶关市佛教协会会长,广东省人大代表,韶关市政协常委,曲江区政协副主席等职。
2005年,受深圳鹏城东山寺合寺僧众及周边地区佛教信众之诚邀,恭请师为东山寺住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