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梅州禅林寺山门
地理位置
禅林寺,原坐落于离梅县畲江圩镇约二公里的松林村。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粤东著名古刹。民国初年,由高僧善开法师任住持,与潮州开元寺住持是师兄弟,两寺关系密切。寺中常住男众有数十人,设过戒坛,开过戒,因而香火鼎盛。1919年,梅县佛教协会成立,禅林寺住持善开法师任首届会长,在禅林寺设立佛学院,并由其兼任院长,培养了不少正法禅僧,名闻遐迩。传至应章法师任禅林寺住持兼任院长后不久停办。由于历史原因,禅林寺这个佛教丛林为学校所用。为了落实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并应各阶层人士要求,1999年经政府批准决定把禅林寺迁建于畲江公园的东山上,新址周围众山环抱,坐北向南,两边操手平衡,形似大佛座坛,山前溪水绕流,犹如玉带缠腰,面朝大江,长乐江水顺来朝,远眺莲花山,山岚相叠,似片片莲瓣现眼前,是天然禅佛圣地。
寺院简介
2000年1月11日(1999年农历12月5日)下午,广东省佛教协会副会长著名高僧佛源大和尚率千佛塔寺住持释明慧大德尼、香港宝林寺衍憨法师等一行僧尼,光临禅林寺新址弘法时,高僧现场为禅林寺题匾,从右下笔,挥就苍劲有力的“禅。字时,整天阴沉的天空,突然出现吉祥的佛光天象,从西天射过来金澄澄、黄灿灿的阳光。当高僧题就禅林寺匾和“禅心如月、林木参天”题词后,天空又恢复了原状。
寺院格局
迁建后的禅林寺址,占地面积约百亩,按佛门风范结合时代特色进行规划设计,其主体布局规划,由山顶至山门依次是:五方佛塔——千手观音殿——法堂——天王殿——山门。山顶建五方佛塔,佛塔塔基1089平方米,主塔高19米,四个副塔各高6米。千手观音殿,高14米,长40米,宽22米;两侧副殿各高10米,长23米,宽17米,法堂,高12米,长40米,宽22米;天王殿,高10米,长12米,宽10米;两旁鼓楼钟楼;山门,高10.4米,长22.4米,宽10米;山门至天王殿之间是放生池,池面建九龙桥。观音殿至佛塔筑九十九阶台。观音殿至山门左右两傍,按用途分别建两层楼房,楼房之间长廊衔接。整个寺庙建成后,庄严壮观,既富有佛家风范,又具有客家文化特色。它与公园、烈士纪念陵园,虽各具一格,自成一局,但又自然连成一个旅游景点的整体布局。
禅林寺的所在地畲江镇,距梅州市40公里,地处206国道,往汕头必经之路,既是广梅汕铁路、闽粤铁路的交汇点,又是梅拮、梅河高速公路的汇合处。目前圆通宝殿(观音大殿)已建成,殿内供奉:由普陀山观音道场戒忍大和尚主持开光分灵分香请来的南海观音,以及8米高的千手千眼观音,还有观音32身和送子观音。圆通宝殿两边,分别是方丈楼(僧房)和功德堂,功德堂内供地藏王菩萨,供各善信供奉先灵牌位。还是有斋堂和客房,供善信住宿和素食用餐。寺前石拱大桥由梁雅佳、李翠华伉俪等捐资已建好,路已接通,但未筑水泥路面。
山顶五方佛塔已在动工兴建中,是迁建禅林寺总体规划的重点项目,修建菩提佛塔严格按佛教传统量度要求设计,整座塔基平台1089平万米,中央主塔矗立寺后主峰之上,高19米,塔基四边各边长9.9米,塔体白色材料装饰,塔内供奉释迦牟尼佛法身大日如来(如供佛舍利),黄色,属土。东、西、南、北四方各建副塔一座,高6米,塔基四边各边长3.18米。东塔供奉主健康的药师琉璃光佛,青色,属木。西塔供奉主长寿的阿弥陀佛,白色,属金。南塔供奉主财富的宝生如来佛,红色,属火。北塔供奉主事业成就的成就如来佛,属水,黑色。统称五方菩提佛塔。
五方菩提佛塔作为本寺标志性建筑项目,建成后庄严壮观,塔峰直插云天,接天地之灵气,积聚东、西、南、北各方佛国净土的菩萨法力,广纳十方诸佛威德,永保十方善信平安纳福,一切善愿成就。对点醒梅州客家秀丽山川风水,更具独特无比之功,诚为本寺独具一格的建筑精华。乐捐主塔一座66万元,乐捐东、西、南、北方每座塔13.8万元或随缘乐捐,均功德无量。 圆通宝殿内,仍有1万元或1.5刀兀大柱叫捐奉;捐奉千手千眼观音2000元手眼俱全;供奉观音32应身每尊1万元。
整个规划迁建费用概算为1000万元,除投入外,尚缺口资金600万元左右,祈各大功德主、各方善信为建禅林寺及其五方佛塔发愿,捐奉净资、修功德、种福田,为迁建早日加圆满功德。
现在的禅林寺按汉传佛教丛林轨仪办寺,常住均是持戒清净的出家比丘。每天晨钟暮鼓,做早、晚课,上午上供礼佛。每月基本安排固定法会外,顺应善信所求做各项佛事,如放焰口、拜忏、超度、洒净等,为善信消灾增福慧,冥阳两利。寺内还设有光明智慧灯供善信供奉观音菩萨,特设长年消灾增福禄位牌为善信供奉(于每年农历12月十九为完愿日)。
本寺为音道场,主供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慈悲为怀,闻声救苦,普渡众生、有求必应的本愿,均为广大善信到寺真诚正求者所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