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绵阳 碧水寺

2015-02-07 浏览次数:5597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四川绵阳碧水寺

  地理位置
  碧水寺位于绵阳市涪江东岸的碧水岩边,是一个长4米,宽百米的寺庙与园林相结合的狭长的滨江公园。
  寺院简介
  碧水寺位于绵阳市涪江东岸的碧水岩边,是一个长4米,宽百米的寺庙与园林相结合的狭长的滨江公园。碧水寺寺中有寺,园中有园,楼台亭轩各具风姿。其中著名的有北亭。越王台、环香楼、灵龟洞、碧波亭、碧山亭、碧岩阁、碧潭亭、望江亭、碧水轩等多处景观。 从城区望去,绵延于龟山脚下、涪江之滨的建筑群依山造势,错落有致。碧水寺的主体建筑飞檐翘角,上指蓝天,下连碧波。古树佳木,遮天蔽日。山光水色、园林古迹构成了一幅优美的天然艺术画廊。
  是一个由寺庙和园林相结合的具有特色的滨江公园,寺中有寺,园中有园,亭台楼阁各具风姿。其中最著名的景点就是北亭,此外,寺内还拥有越王台、灵龟洞、环香楼、碧波亭、碧岩阁、碧潭亭、碧山亭、望江亭、碧水轩等多处迷人的景观。从整个城区望去碧水寺的建筑群依山靠水,很具大自然的风范。
  碧水寺的主体建筑看起来飞檐翘角,寺内的山光水色以及园林古迹足以构成一幅奇特的艺术画廊。除此之外,碧水寺内的浮雕、佛教摩涯造像以独特的环境反映了当地民风的淳朴,同时也让众多来到碧水寺旅游的人们了解到更多关于佛教艺术,让您尽情感叹卓越的艺术力量给您叹为观止的感受。

  寺院历史
  碧水寺始建於唐代,唐宋时期曾称水阁院,因崖壁泉水终年流淌、叮咚悦耳。故民国时期又称作滴水寺。宋代,僧众信士依碧水崖扩建寺庙,易名碧水寺。碧水寺历经兴废,到1981年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时仅存破烂不堪的一楼一底小庙。1985年,绵阳市文管所开始对碧水寺进行维修保护动工兴建,修复碧水寺,新建凝碧亭、凌云阁、北亭、环秀楼、馨香园等景点10个,建筑面积3582平方米的碧水寺文物风景区。1986年,绵阳市人民政府拨款重建3层钢混框架结构仿殿宇及附属建筑,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寺院格局
  古朴典雅的门庭上,悬挂著冯其庸先生书画的“碧水寺”匾额。沿石阶而下,碧水寺从曲折的林荫道来到江边开阔处,矗立著一座3层楼歇山式大殿。大殿底层有唐代石刻观音立像、摩崖佛教造十八龛、石刻金刚经三十二品。观音立像为圆雕,高5米。头著化佛金冠,耳佩金环,颈系璎珞,两眼轻合,面带微笑,神态安详,超凡脱俗;袒胸,披贴身袈裟,束腰,下著玉裙,腰间缀精美饰佩;左手持净瓶,右手施无量印。体态丰满,雍容慈祥,具有典雅的盛唐遗风。

  大殿2楼陈列著着数十尊观音雕像和四通释道儒三教合一的千佛碑石刻像。3楼陈列著著名画家的观音绘画,这些质地不同,造型生动、技法卓越的艺术品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观音立像为圆雕,高5米。头著化佛金冠,耳佩金环,颈系璎珞,两眼轻合,面带微笑,神态安详,超凡脱俗;袒胸,披贴身袈裟,束腰,下著玉裙,腰间缀精美饰佩;左手持净瓶,右手施无量印。体态丰满,雍容慈祥,具有典雅的盛唐遗风。

  越王楼
  越王楼废址坐落在碧水寺东龟山巅,占地面积3 783平方米,现已在原址施工复建越王楼。越王楼为唐高宗显庆年间(公元656-661年)唐太宗第八子李贞为绵州刺史时所建。百年后的唐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秋,成都少尹徐知道叛变,杜甫避祸寓绵州,游越王楼后写下《越王楼歌》:“绵州州府何磊落,显庆年间越王作。孤城西北起高楼,碧瓦朱甍照城郭。楼下长江百丈清,山头落日半轮明。君王旧迹今人赏,转见千秋万古情。”越王楼屡经兴废,20世纪50年代初残存部分墙根及残砖碎瓦。考《新唐书》:李贞因善骑射,涉史书,有吏干,始封越,号“越王”。唐垂拱中(685-688年),因与其子琅琊王李冲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被害,削其籍,更姓虺氏。清人仇兆鳌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编写的《杜诗详注》称:“高祖受禅,众建宗室,宗子封王者数十人,太宗接位,纳封彝德之谏,诸王卒以属疏降爵,惟有功者数人得王,贞观十一年(注:637年)六月诏景王、元景等二十一人为诸州都督刺史,皆不愿行,而止越王于显庆年间刺绵。”李贞到绵州后连修刺史府和越王楼,因其为唐宗室王,其府第规格系王制,又称越王宫,采用碧瓦朱脊。李贞刺绵有政声,后虽被武则天所害,但仍被历代文人名士所怀念,因此越王楼久负盛名。杜甫、陆游、李调元等均有歌咏越王楼的诗作,民国版《绵阳县志》收录历代诗人歌咏越王楼的诗作16首。
  四川绵阳碧水寺
  北亭
  原为唐代建筑,为接送来往官员长亭。因唐初王勃居绵州时,在北亭写有《秋夜于绵州群官席别薛升华序》、《北亭群公宴序》而蜚声海内。北亭屡经兴废,今不知其遗址所在。1990年,绵阳卷烟厂捐款在碧水寺里重建北亭。

  寺院文物
  摩崖造像为深浮雕,大的造像每龛两米见方,小的造像高不盈尺。刻像多的几十尊,少的仅一尊。最有代表性的为五十一菩萨图。人物为深浮雕,紫竹等饰物镂空雕。主佛座于莲台上,侍者、菩萨6层分布,或座或立,形神兼备,雕刻精细,有施金彩绘痕迹。国家文物出版社研究员黄先生说:“碧水寺五十一菩萨图与龙门石窟五十一菩萨图构图,雕刻手法相近,但是,比龙门五十一菩萨图保护完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碧水寺的石刻,题记绝无人为毁损,确属不易。除所处的独特环境,更反映了当地民风纯朴,人们对佛教文化艺术的尊崇。

  千佛崖佛教摩崖造像
  碧水寺背依龟山,面临涪江,依崖而建。寺内崖下有山泉一眼,常年不涸,作叮当之声,故又名滴水寺。碧水寺创建于唐,唐、宋称水阁院,后屡经兴废。清嘉庆年间重修后易为今名,民国以后逐渐倾颓,新中国建立后成为民居,1986年修复。寺内崖壁有唐代摩崖佛教造像18龛、《金刚经》石刻一方,因年代久远,造像风化严重,仅第1、4、5、16号龛和《金刚经》保存较好,寺内有唐代观音圆雕立像1尊,今存碧水寺正殿,考民国版《绵阳县志》:“门前石佛一尊高丈余,系从开元寺(注:旧址在今太极绵阳制药厂内)废址锄来舁此供养。按:《旧志》称‘开元寺右有水阁院,背刻岩石肖像及金刚经,里人建小阁护之’即此。其与开元寺中崖刻之金像及金刚经为正观时同造可知。’”造像系两石从腰间拼合镌刻,高3.2米,眼微合,耳环垂肩,头戴华蔓冠,璎珞从肩部下垂至膝,自两边绕于身后,袒右胸,着长裙,斜披袈裟,束腰带。其面部丰润,神态安详,为不可多得的唐代石雕珍品。《绵阳县志》还称:宋文轸与李益侯、仲侯同游开元寺记“大观元年(注:1107年)……观先辈郡守李同叔所建水阁院,北崖正观时令狐文轨施造经像,极工致,叹其历会昌以来逐渐暗淡,遂醵金彩绘焕然增色。”“正观”,即唐太宗“贞观”年号,从公元627年至公元649年,共23年,可见观音立像系唐初镌刻。《金刚经》在西壁北端崖面,高1.24米、宽2.7米,刻线格,格内刻《金刚经》三十二品、4 000余字,字体笔力遵劲,有隋唐笔意。因风化严重,部分字迹已模糊不清。
  四川绵阳碧水寺
  千佛崖佛教摩崖造像原坐落于宝成铁路复线涪江大桥桥头龙西堰西岸崖壁,原有1 000余龛,1940年修建龙西堰时毁损大部,仅存100余龛。造像镌刻于长8.2米、高2.7米的崖壁之上,有唐代广明元年(880年)造像题记3则。造像上端中央有一宽2米、高0.35米的矩形龛,龛内有排列整齐的造像4-6层不等共160小龛,龛内均有深浮雕佛像。1985年,绵阳市(县级)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因修建绵阳至江油高等级公路拓宽路面施工需要,将其全部从崖壁剥离嵌入碧水寺崖壁保存。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