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天后宫
地理位置
位于青岛市太平路19号
寺院简介
始建于明成化三年(1467年),是青岛市区现存最古老的明清砖木结构建筑群。“先有天后宫,后有青岛市”,青岛开埠于19世纪末,而天后宫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天后宫历史上曾进行过多次维修,规模不断扩大,现存两座石碑记载了清同治四年(1865年)、同治十三年(1874年)的两次重修。1897年德国占领青岛后,欲拆天后宫,后慑于中国人民的愤怒未果。1936年青岛商民集资,对天后宫再次扩建,临太平路新建大戏楼,解放后曾维修。“文化大革命”期间天后宫遭严重破坏。戏楼、大殿、配殿以及东西厢房尚存。1965年,天后宫用作市南区文化馆和少年宫的办公地。
1982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将天后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拟修复对游人开放。
寺院历史
始建于明成化三年(1467年),是青岛市区现存最古老的明清砖木结构建筑群。“先有天后宫,后有青岛市”,青岛开埠于19世纪末,而天后宫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寺院格局
青岛天后宫现占地面积近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为二进庭院。其有正殿、配殿、前后两厢、戏楼、钟鼓楼及附属建筑共计殿宇16栋80余间,是一处典型的具有民族风格的古建筑群。除戏楼为琉璃瓦盖顶,其它建筑物均为清水墙、小灰瓦,且经苏州式彩绘点染,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在整个青岛地区的古代建筑中,青岛天后宫的建筑艺术和彩绘艺术都是首屈一指的。
寺院景观
天后宫戏楼大梁的包袱画绘有金陵十二钗等红楼人物,以及春秋故事“吹箫引凤图”、“敦煌飞天图”等。
天后宫内,古木成荫,绿草茂盛,是典型庙宇与园林风格的有机结合。戏楼两侧是钟楼和鼓楼,前院有四株冬青树,其中靠墙的两株为法国冬青,花坛两边的两株为本地冬青。前院东西厢门前是两株桂花树,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前后,满树的桂花会使整个院落清香飘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