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宜春 化成寺

2015-02-04 浏览次数:49249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江西宜春化成寺全景
  地理位置
  宜春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江西省宜春市城区西郊秀江河北岸化成岩森林公园内,临沪瑞高速、浙赣铁路,距南昌、长沙约200公里。是赣西历史悠久的城市宗教文化风景园林。始建于唐初,原为上、下两寺,上岩为开化院,下岩为惠明院。清康熙年间,袁州知府李芳春题额“赞化裁成”,方改今名。
  寺院简介

  化成寺,建在化成岩的半腰岩石处,位於江西省宜春市区秀江北岸。整个化成岩山势从河岸平地崛起,海拔一百六十三米,洞幽石怪,自成岩壑,以「清奥」见称,被誉为「江南一胜」、「天然图画」。每当渔舟唱晚、牧笛催归之际,古寺钟声,悠扬清越,回荡在寥廓江天,城郊内外,清晰可闻,给人清静幽远之感。故有诗曰∶「僧居罗上下,钟声答晨暮」。
  该寺创建於唐初,坐北向南,依山面水。唐李德裕(唐大臣,西元七八七年至八五○年)贬袁州长史时,曾寄寓於此。邑人卢肇、黄颇曾执经问难,得益菲浅。后卢肇以「此赋魁天下」,易重联科点元。自此,人文辈出,化成岩更为后人所景仰。寺亦因地名著,香火鼎盛,至今不衰。
  为纪念名贤,宋绍兴十九年(一一四九年),州判汪应辰首先立祠供奉。元延佑间(一三一四年至一三二○年),镇守万户那海刻李德裕像於岩下石上,并建祠宇,匾曰∶「知李」。明万历五年(一五七七年),知府郑悙典又修葺,增立山门,匾曰∶「化成岩」。自后还建立妙峰、仰止、振鹭、倚岩、翠蔼、妙高、介休、语石、保安等亭轩於岩上,建高塔於岩顶,飞檐碧瓦,朱墙花牖。后殿于兵燹。千百年来,过境名贤,在乡宿学,登临揽胜,俯仰遗迹,形诸题咏,几近百章。
  寺院于1999年重修,为仿明清建筑群,占地面积近两万平方米。化成寺依山傍水,秀江河绕寺而过,“化成晚钟”被列入“宜春八景”之一。寺院主体建筑分建于上下岩,以石级相连,下岩目前仅建大雄宝殿,上岩依山而建有水观音亭、卧佛亭、法堂、云水堂等建筑。寺内供奉的卧佛及十八罗汉为缅甸所赠。唐宰相李德裕任袁州长史时曾寄寓于此,寺内有“李卫公读书处”等石刻,寺周有历代文人吟咏化成胜景的摩岩石刻及“青莲古洞”遗迹。 居住在宜春的人们,没有不知道化成岩的。它是城市西北角的一座小山,其山石峋嶙、树木翁郁,更兼山中有一座化成禅寺,便成为宜春一景了。千百年来,游人香客频频来顾,此地也就声名远播,于今益盛了。化成山腰古寺名开化寺,现尚存,当然是经过翻新改建的更高大端庄的禅寺。过去,山下还有惠民寺,遥相呼应。千百年来,这里曾经是“僧居罗上下,钟声答晨暮。”“暮钟何处起,明月满禅关。”到清代,化成晚钟却因入耳而成风景,足见那山间水边,悠悠而起的薄暮钟声是如何招人遐思,动人玄想。
  寺院历史
  据史料记载,明时曾有一尼在此修行,俗姓钱,名素琴。出身仕宦人家,因父辈获罪,竟沦为歌妓,辗转来到宜春。有“满街香”之名,后因情场角逐失意,忏悔出家。自号达禅,喜诗词书画,曾手绘“新篁滴翠图”立轴一幅,悬于寺壁,上题句云:“借来千点湘妃泪,写就新篁竹数枝。”透出其悲怆痛苦的内心世界。萍乡宝积寺方丈来宜春,曾在寺殿后墙嵌石书联一幅感念这位才貌双绝的尼姑,云:“化度忆前游,数月依栖,每听鸾音开我达;成全思此日,三坛说法,敢希龙女证心禅。”联语句尾,嵌入“达禅”二字,并镌款云:“达禅大士净修化成古寺,一心苦行,超人信仰,年近七十矣。” 1985年后,化成古寺经政府多次重修,尤以上世纪90年代末之重修工程,浩大壮观,新建的寺庙高达四层,红墙黄瓦,面对秀水,背依岩体,雄踞山腰,甚为壮观。江西省佛教协会又分派僧侣十数众来寺主持佛事,古寺香火更盛了。每逢旧历初一、十五,朝众踊跃。尤其是旧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这三个传说中的观音纪念日,更是人流络绎不绝,寺门内外摩肩接撞,烛光照天,鞭炮成堆(集中燃放),盛况恐为历史上远所不及。
  进入二十一世纪,化成岩风景区又有了新的规划,其重头戏是在化成寺脚下新建一座大雄宝殿,围绕此宝殿还有一系列附属建筑,形成一个新的佛教旅游风景区。
  寺院格局

  由于是原来的寺院建筑,无处不留下佛道痕迹,总体上可以分成以下几大部分。
  在寺院建筑中最核心的自然是大雄宝殿,我们通常简称大殿。房舍高爽,规模宏大,因而把其改为了主教室。由于要改为教室,就把其前檐原来的窗子门拆掉,在其原位置砌了约一米高的砖墙,其上简单地置以约2.5厘米宽的简易木条齿窗,用纸糊着。东边的新建校舍也作了类似的改动。关于这一类窗子我能记起的是化木村的一个大同学,在糊窗时作了一个小的暗窗,以便窥测老师不知何时突然进教室时早作应付的准备,被发现后叫去谈了话,估计受了批评。 在化成寺中对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这座日常朝夕相处的大教室--大殿。殿内的设置和一般庙院差不多,最靠北墙的佛台上,端庄的危坐着三尊释迦矣尼等的塑像,只是改成学校时在佛台前齐刷刷垒了约有二米左右高的土坏墙。但是每尊佛像的前边都留着一个可以让人们上仰敬望的小土门,所以每尊佛的形象仍可直接看见。西边靠左的是观世音菩萨,两旁站立的是善财童子等。这一位神佛人们口头常说,也常见,所以比较熟悉。小时的记忆力也好,佛身两侧的对联至今仍有印象,
  其内容是:“玉净瓶插柳枝风调雨顺,梧桐树立凤凰国泰民安。”中间的一尊神是释迦矣尼,秃头锥发,盘腿打坐,壮严肃穆,两站立的大概就是所谓‘阿难’和‘伽叶’了。最右是那一尊是地藏菩萨,这一位神比较生疏,当时老觉得比较别扭。后两位的两侧对联,是关于佛教的,哲理很深,当时没有理解,一点也记不下来。三位泥塑虽然都保持着原来的状态不变,只是已没有惜日的尊严了,周围仅有一点空间也被临时堆放的各种杂物所侵占,简直就是一个储藏室了。平时再也没有人来烧香进供了,只有每年的冬至祭示孔子时,释迦矣尼沾了位置中心的便宜,才享受了一点人间的烟火。
  改变较大的就要算过殿了,房舍虽然没有变动,但其中大多数的佛像都被搬掉了。我上学之前,见过的最大庙院就是寨子的老爷庙了,也只有两进,没有见过大型的庙院,不知过殿就是一个寺院的类似门房式的建筑。通常的格式就是前供弥勒,后供韦陀,两侧是四大天王。其中前者笑口常开,当然是迎接香客的,其余的名曰护法,实际上就是门卫。化成寺学校老师的办公室就是由过殿改成的。有一次我进老师办公室时,见其卧室兼办公室的墙不像一般常见的麦秸泥,而是我们晒纸的石灰墙。其上还有一些水墨画,好像是一枝兰花叶子。由于在我所见过的居室中从未有过这种现象,这一异样就使我十分纳闷。这一H形建筑对着大门的前方还有一个大一点门,经常用一些木板之类的杂物封着,不知其中有什么东西。但终有一次我看清了这里面的正中夹道中,坐着一尊我很少见的男性神象,当然就不知道是一尊什么神了。一直到了最近我才从兰姨口中得知,这是一尊关云长的坐像,而且有一个特有名子--伽(qin)兰菩萨。这与一般寺院这里敬奉弥勒大有不同,何故已无法可考。
  寺院的东南角有一钟楼,我上学时其上的洪钟还在,可以想象当年晨钟暮鼓的寺院气氛。当化成寺改为学校后,其作用显然也就完成了。不过当时还没有现代的通信设备,五社--由化木村、寨子、尖角、太丰村和炭渣坡组成的一个群众性组织,举行集体活动时,如果那一村不来,就敲这钟,由其洪亮的钟声作为催促的信号。我记得有一年交夏,就是立夏或四月初一那天晚上,五社要在化成寺敲锣打鼓,点着火把--扫帚,以敬神驱邪祁求风调雨顺。在没有任何活动的农村这就是一个热闹,好动的我在村内去人不多的情况下去了。由于这时农村生活已经比较困难,好多人对此已不太重视,尤其象我们太丰村这样的小村穷村,人们大部分时间在愁吃饭,那里有这样的精神情趣,就没有人管这事,当然就没有人来。去的主要是寨子、化木地和尖角几个大村,我村去的几个人,我非大人,其他人不管这些事,也没有锣鼓,人家也不问我们,所以只是不断地敲打大钟以声音进行催促。后来实在没有人来了,大概敲了敲锣鼓草草收场。
  再后来学校经费紧张,这里的大钟被学校主事由林卿砸铁给卖了。空余的钟楼就改作了更楼,四周由土坏一封闭,仅南面留了一个小门,供人出入。没有梯子,就放了一个10*15厘米见方,约三米长的木头,中间每隔50厘米横向放一个50厘米左右长的小木棒,最下端是更长一些的大木头,就是这样一个简易梯子供人上下。放假时供人看学校时住,平时有时就有学生在上睡觉。由于很难上,所以这都是大学生的事。后来我也在其上挤过一次。详见附录三。
  按理无论是从建筑上的对称,还是寺院的格局来看,在钟楼对面还是应当有一个鼓楼的,不知早年状态如何,我上学地这一块地方就是我们的操场。从一般常规推测,鼓容易坏,可能早就坏了,没有这一文物牵挂,大家就没有了顾及,为了开避操场就干脆拆掉了。
  寺院景观

  在所有寺院大殿的壁画中,从来东西两面墙上的壁画都是全部画面中的主体,化成寺也亦然。在这一组画中,要以东墙上的画面最为精美,使人终生难忘。这当然有其工笔的功底,但最主要的还是其构意和取材。画家选了人们最熟悉的“西游记”中妇孺皆知的若干故事,例如红孩儿幻变婴孩骗唐僧;哪吒空中腾飞大战孙悟空等。由于这些故事容易被小孩理解,且有虚无飘渺的仙道味道,所以我对其十分喜爱。而且老师和他所熟悉的大人也这么称道赞赏。特别是红孩儿谝唐僧的故事:一个小孩高高地吊悬于树枝之上,下边是唐僧和孙悟空等注目待立,其形象小孩一看就懂。但对我来说,小小的儿童对世界是一片空白,就十分向这种天马行空任我独行的能力。这就引起了我的无限遐想,甚至于暗暗下了以后要对其追溯和考究,再次随踪跟迹体会一下神仙的念头。 与其陪衬的孙悟空大战哪吒等故事则散布于整个画面之上。至于唐僧回长安一幅极其宏大的车载人行场面,则布置于最下部,从北向南,以车为首,骡马为次,各种人员零落散布,由大到小颇具优美的韵律感。可惜由于其太低,人容易用手触摸,我初见时已开始模糊不堪,远不如上部的清楚。即然如此,这一大幅壁画还是我一生中见到过的,最精彩的壁画之一。
  西边墙虽然也是主要画面,但其手笔就要逊色多了。这关键是其主体结构零乱不堪,给人没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概念,现在已没有什么印象了。
  外缘廊房的墙上,东部是一个山水画,没有什么特色,已完全忘记了。到是西边墙上画了一个清装女士手中拿着一根汗烟袋,在女性不抽烟的世俗观念中,这就十分特殊的了。于是就成了人们议论的话题。在这一过程中,我第一次有了东北三大怪的印象--窗户纸糊在外,十七八姑娘拿烟袋,生下娃娃吊起来。顺便也知道了‘东三省,有三宝;人参、雕皮、乌拉草。’这大概也与当时正在抗日战争期间有关。
  在后墙最上部每一尊神的头顶上也有一幅壁画,其中西、中两副是一般的山水虫鱼画,没有什么特色,也已没有印象了。只有东边的最奇怪,是一副抽鸦片的设备,有烟灯,烟枪等烟具。虽然画工并不怎么样,但创意新颖,联系到东墙壁画的水平,可能二者同出一个画匠师傅之手。
  这一副画最重要之处是,由其内容可以推断这一副画的成画时间不会太早。再加上东西崖画色彩艳丽,程度较新,综其可以确定大殿的建成时间不会太长。我印象中该殿中间脊檀下的记事板上,好像有光绪年间的字样,最早不会超过道光年间。其中‘光’字的印象比较深刻。如果再从烟灯如此普遍以至于其形象能上佛殿来看,大概应该是光绪年间,很可能是光绪三年年馑以后的建筑。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