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抚州金山寺寺门
寺院简介
金山寺始建于唐代,迄今千余年,历史悠久,渊远流长。鼎盛时期,寺内僧侣达五百余众,被称为赣东三大名寺之一,沧桑变幻,寺名也曾一度更改。明代末年寺庙被毁后,凋零冷落300余年。直至1936年由南湘普净法师重建,1947年,以慧悟法师(即印空法师)为首扩大建庙宇,大殿落成开光之日,恭请西藏贡噶活佛登坛说法,故更名为“中华贡噶寺”,至文革动乱期间再度遭劫,寺毁僧散。
1985年,当地政府邀请接法于本焕长老座下的临济宗第四十五代传人印空老法师重回金山,于是年逾七旬的老法师毅然挑起了重建金山宝刹的重任。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创业,终于重建了规模宏大,道场庄严,超逾历代的金山寺。1987年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开放,1989年12月复名“金山禅寺”。
寺宇恢复,僧众安顿,老法师又虑佛门龙象匮乏,为绍隆僧种,续佛慧命,遂又创办江西省尼众佛学院。于是,寺院与学院同发展,学习与修行共增进,形成了良好的修学风范。
金山峰势如百鸟朝凤,瑞气升腾,万亩山地簇拥环绕,抚河如练,湖泊似镜,村庄错落如星,道路纵横似弦。山上百花齐放,翠柏常青,白云如烟,朝阳似胭脂,月亮如磨盘。宋王安石屡上金山,翰墨留香,吟似涤尘,其《金山寺》诗云:“重经高处寺,一与白云亲。树木有春意,江山如故人。幽轩含气象,偏雨落风尘”。不舍之意,溢于笔端,乃至“日暮临归去,徘徊欲作神”。
寺院格局
如今的金山寺,大雄宝殿气势雄伟,威仪凛然;千佛殿金碧辉煌,叹为观止;天王殿流丹溢金,栩栩如生;观音堂古朴典雅,法相庄严,藏经楼经典浩翰,汗牛充栋;斋堂、客堂等其它建筑各具特色。僧众晨钟暮鼓,礼佛诵经,一片安宁与祥和……
金山寺的迅速发展,得到了政府的重视。2004年4月30日,国家宗教局叶小文局长前来金山寺视察指导工作,陪同人员在江西省委统战部长王林森、江西省宗教局局长陈卫民及抚州市、临川区党政主要领导等。叶小文局长在印空老法师的陪同下参观了大雄宝殿、禅堂、千佛殿等,并听取了金山寺发展规划,给予大金山寺最大关心与支持。
随着时代发展的需要,金山寺将扩大建为一个千人大丛林道场——大金山寺,真正成为出家尼众向往的丛林,在家信众朝拜的圣地,国内外游人观光的名胜。
寺院住持
印空法师,字源了。一九二一年出生,江西临川胡氏子,书香门第,童贞入道,年十九而悟无常,礼湖北报恩堂上本下焕恩师剃度出家。之后便主持建金山寺;创办了中医传习所;为僧人自养而办尼众织布厂。一九五五年,慕上虚下云老和尚德行,前往云居山真如禅寺圆具,次年经虚公引荐前往广州太平莲社,参加“女子志德印刷厂”,并被当选为市佛教协会理事和市政协委员。
文革结束政策恢复,应政府之邀请,于一九八四年回到抚州恢复下桥寺;同年在赣州石城普照寺传戒担任第一师父。一九八五年再度回金山寺,发起复兴之宏愿,生修殿宇,扩大规模。一九八七年,接法于上本下焕恩师座下,成为临济宗第四十五代传人。
老法师为法忘躯,为续佛慧命而建立“江西尼众佛学院”;慈悲契机而创办“金山寺佛教慈善事业协会”;继而兴大丛林建大道场,扩建大金山禅寺。寺院各项设施完备,广纳十方尼众。二〇〇五年秋隆重举行开光、水陆法会,僧事如法如律,深得社会各界赞誉。
近十余年来,老法师倾力弘传戒法于海内外,曾赴台传授亚部僧戒,并多次在全国各地传授二部僧三坛大戒,任得戒和尚尼。并为促进世界和平友好,赴台进行宗教文化交流,为民族统一团结做出了贡献。
其一生“用有限生命做无限事业”的精神,深得政府的信任,民众的信赖,一九八六年临川市政府特授予他“爱国爱教”的荣誉称号。忘我力担重任,为佛教的复兴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修建和恢复的寺院有:金山寺、安阳古寺、百瑞安、隆胜寺、双林寺及九峰禅寺。
现任江西省佛教协会资议委员、抚州市政协常委、临川区政协常委、抚州市佛教协会会长、金山寺慈善协会会长、江西省尼众佛学院院长、江西大金山禅寺住持、江西九峰禅寺住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