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南京寺院 栖霞寺

2015-02-04 浏览次数:26514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南京栖霞寺
  地理位置
  栖霞寺位于南京市东北22公里处的栖霞山上
  寺院简介
  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栖霞寺占地面积40多亩,共有大雄宝殿、毗卢殿、藏经楼三进院勤务,依山势层层上升,格局严整美观。
  寺院历史

  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
  鉴真和尚第五次东渡未成,归途曾驻锡于此。宋元以降兴衰不一。明末清初云谷觉浪二师并加修葺。清乾隆帝五次南巡俱设行宫于栖霞,益增殊胜。太平天国以后乃趋萧条。民国初年,诗僧宗仰自金山来稍事复兴,未竟全功而殁。其后寺僧以水泥修补千佛岩,佛首涂抹失真,识者臧马。解放以来政府对此名刹甚为关注。1963年中日两国饰教文化等各界人士共同举行纪念鉴真和尚圆寂一千二百年盛大活动,日本佛教界以鉴真和尚雕像斋赠中国,奉安此寺。
  1666年,四凶之乱,经像法器多遭破坏,寺僧散于四方,而千佛岩之佛首又被毁殿堂赖部队保护未受摧残,鉴真像亦幸无恙。今年,中国佛教堂供奉鉴真像,以为中日世代友好之纪念。如此千年古刹今后宜如何保护盖后之责也,固略述栖霞寺之盛衰往迹以谂来者。
  寺院格局
  栖霞寺前是一片开阔的绿色草坪,有波平如镜的明镜湖和形如弯月的白莲池,四周是葱郁的树木花草,远处是蜿蜒起伏的山峰,空气清新,景色幽静秀丽。寺内主要建筑有山门、弥勒佛殿、毗卢宝殿、法堂、念佛堂、藏经楼、过海大师纪念堂、舍利石塔。寺前有明徽君碑,寺后有千佛岩等众多名胜。
  寺前左侧有明徽君碑,是初唐为纪念明僧绍而立,碑文为唐高宗李治撰文,唐代书法家高正臣所书,碑阴“栖霞”二字,传为李治亲笔所题。此乃江南古碑之一,是珍贵文物。
  进入山门,便是弥勒佛殿,殿内供奉袒胸露、面带笑容的弥勒佛,背后韦驮天王,昂首挺立。出殿拾级而上,是寺内的主要殿堂枣大雄宝殿,殿内供奉着高达10米的释迦牟尼佛。其后为毗卢宝殿,雄伟庄严,正中供奉高约5米的金身毗卢遮那佛,弟子梵王、帝释侍立左右,二十诸天分列大殿两侧。佛后是海岛观音塑像,观世音伫立鳌头号,善财、龙女侍女三旁,观音三十二应化身遍布全岛。堂内塑像,工艺精湛,入化传神,令人赞叹。
  过了毗卢宝殿,依山而建的是法堂、念佛堂和藏经楼。藏经楼内珍态着汉文《大藏经》7168卷,另有各种经书1.4万余册。在佛龛中供奉着释迦牟尼玉像一尊。藏经楼左侧为“过海大师纪念堂”,堂内供奉着鉴真和尚脱纱像,陈列着鉴真和尚第六次东渡图以及鉴真和尚纪念集等文物,这些都是日本佛教界赠送的,是中日佛教界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 寺内还新建了玉佛楼,正中供奉一尊高1.5米,重390公斤的玉佛像,玉佛雕凿精细,装金着彩,是台湾僧人星云捐赠的。玉佛楼两壁挂有释迦牟尼佛成道彩图。
  寺外右侧是舍利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七级八面,用白石砌成,高约15米。塔基四面有石雕栏杆,基座之上为须弥座,座八面刻有释迦牟尼佛的“八相成道图”,有白象投胎、树下诞生、九龙浴太子,出游西门、窬城苦修,沐浴坐解、成道、降魔和涅磐。八相图之上为第一级塔身,第一级塔身特别高,八角形,每角有倚柱,塔身刻有文殊、普贤菩萨及四大天王像等浮雕。以上各层上下檐间距离较短,五层檐由下至上逐层收入,塔身亦有收分。各面均滩两石竞,龛坐一佛。檐下斜面上还雕刻飞天、乐天、供养天人等像,与敦煌五代石窟的飞天相似。塔顶刹拄为莲花形。整个舍利塔造型精美,不仅是隋唐时期江南石雕艺术的代表作,也是研究古代佛教、艺术、文化的珍贵实物。
  寺院景观

  栖霞寺舍利塔为南唐遗物,舍利塔是长江以南最古石塔之一,是我国最大的舍利塔。建于隋代,隋仁寿二年(六○二年)隋文帝命天下八十三州建仁寿舍利塔,栖霞寺有其一,十世纪南唐时重建,是栖霞寺内最有价值的古建筑。石塔八角五 级,高约十五米。基座围以勾线造石栏杆,为近代发掘五代原物复原。基座地面雕刻海水及龙凤鱼虾等图形,现仅残存一部分。塔身下须弥座各面浮雕释迦八相。第一层塔身特别高,正面及背面均雕刻版门,东北及西南为文殊(已毁)及普贤菩萨像,其馀四面为天王像。其上为密檐五级,其间刻有小佛龛。各檐仿木构瓦面,角梁端有环寺铃铎,尚存少数。塔顶原为金属刹,有铁链引向脊端重兽背铁环,后世改用数层石雕莲花叠成的宝顶。宝塔图像严谨自然,形象生动,雕刻十分精致,构图颇富有中国画的风格,为中国五代时期佛教艺术的杰作。历经千年风雨,虽有部分石檐毁坠,仍巍然屹立,成为金陵佛气极盛的见证
  抢救维修工程
  我国最大的舍利塔——南京栖霞寺舍利塔抢救维修工程于1993年底竣工。这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景点重新对中外游客开放。由中国文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蔡润主持的这次维修是历次维修中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一次,主要是把数百年前由于自然风化、雷击火焚坠落的8块石构件粘结至原断口处。
  在舍利塔后边的山岩中,还有一组南朝时期开凿的石窟,内凿佛像500余尊,称千佛崖。其中最大的佛像是无量寿佛,高达10米,左右是观音、大势至菩萨立像,组成西方三圣。周围的岩壁上迫布着佛宪和佛像,在最后一个石窟中,出现了一尊手执铁锤与铁锥的石工雕像,据说是佛像的开凿者把自己的形象也凿入佛完。干佛崖的佛像桔美壮观,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1983年11月,中国佛教协会决定在南京栖霞寺成立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1984年9月,栖霞山佛学院招收了56名学僧,他们来自19个省的43所寺庙,在这里进行了两年的学习,系统学习了佛教史、佛教三经、百法明门论、五蕴论、唯识三十论要释、戒律、语文、历史、地理、时事政策、外语等十几门课程。1986年7月,首届毕业生毕业,一部分报考中国佛学院继续深造,一部分回到原来寺庙从事寺庙教务和管理工作。
  大佛阁
  舍利塔东有大佛阁,大佛阁又称三圣殿,供无量寿佛,为南齐时弋开凿。佛像坐身高十点八米,连座高十三点三米,观音、势至菩萨左右立侍,高十一米。佛像的衣褶风格,颇似大同云冈石佛。原为舍利塔旁的两尊接引佛,高三米多,秀美典雅,与洛阳龙门石佛相似,亦为中国佛教艺术黄金时代的绝世珍品。 栖霞寺为唐代鉴真和尚足迹所至之处,寺内藏经楼院内设“鉴真和尚纪念堂”,供奉着一九六三年日本代表团访问南京时赠送的一尊鉴真和尚脱胎塑像,还陈列着鉴真和尚有关史迹资料多种。
  千佛岩
  大佛阁后,千佛岩舍利塔东,无量殿后山崖间,是千佛岩,有“江南云岗”之称,是中国唯一的南朝石窟。据《栖霞寺碑》载,南朝齐代明僧绍死后,其子仲璋与沙门法度首先在西峰两壁上镌造无量寿佛及观音、势至两菩萨。相传佛像雕成后,在佛龛顶上放出光彩,于是,齐、梁的贵族仕子,风闻而动,各依山岩的高 下深广,在石壁上凿雕佛像,或五六尊或七八尊为一龛,号称千佛岩。共计南朝造像有二百九十四座佛龛,佛像五百一十五尊。以后唐宋元明各代均续有开凿,共计佛像七百尊。梁代临川王萧宏将佛像加以装梁代临川王萧宏将佛像加以装饰,金碧焕然,千佛岩位于南方,与云冈石窟南北遥遥相对,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杰作。
  刘宋明帝间,处壬明僧绍隐居栖霞山,夜梦山岩间有如来放光,于是发愿造窟,未果。次子明仲璋继承遗志,请僧?法师设计,在西峰石壁开凿龛窟,和僧人法度共同在四八四年刻凿无量寿佛(阿弥陀佛)及观音、势至等两菩萨,均高十公尺。雕成之后,齐、梁的贵族士子均各拾财货,依山岩的高下深广,在石壁凿雕佛像,或五、六尊,或七、八尊为一绘,号称千佛岩。梁武帝年间(五一一年),梁代临川王萧宏将佛像加以装修,金碧焕然。明仲璋、法度所凿的“大佛(龛)阁”,为千佛岩第一窟。因供奉西方三圣,故又称为“无量殿”、“三圣殿”,现今砖砌的殿门,是为后代修葺结果。大佛殿往东有四龛相列,西边约有二十多窟,其馀皆散列于山岩上及岩北侧。龛内布局,或一佛二菩萨,或一佛二弟子,窟门两侧有天王力士像。佛座下常蹲踞双狮。漫步其间,常能见到古人题刻,其中以宋人陆九言的“古千佛岩栖霞山”楷书最醒目。
  无量殿
  无量殿为千佛岩最早最大的佛龛。无量寿佛居中,两侧分侍观音、势至,造像身段匀称,线条流畅。三佛衣褶作风与云冈石窟酷似,而开凿年代比云冈石窟还早十七年。造像精致古朴,可与大同、龙门比美,其价值在于保存了南朝佛像的原韵,在江南尤其罕见。 千佛岩有一尊“佛”,绝无仅有,即三圣殿左侧的“石公佛”。相传在雕凿最后一尊佛像时,锤轻,石纹丝不动;锤重,石块崩裂;不轻不重,仅冒火星,老是凿不成。眼看期限已到,石匠为免众人杀身之祸,便纵身跳进龛内,成了一尊一手举锤、一手拿錾的“石公佛”。这个传说体现了后人对明代著名的工匠王寿的尊敬怀念之情。
  寺院传说
  南京栖霞寺占地面积40多亩,共有大雄宝殿、毗卢殿、藏经楼三进院勤务,依山势层层上升,格局严整美观。
  栖霞寺前是一片开阔的绿色草坪,有波平如镜的明镜湖和形如弯月的白莲池,四周是葱郁的树木花草,远处是蜿蜒起伏的山峰,空气清新,景色幽静秀丽。寺内主要建筑有山门、弥勒佛殿、毗卢宝殿、法堂、念佛堂、藏经楼、过海大师纪念堂、舍利石塔。寺前有明徽君碑,寺后有千佛岩等众多名胜。
  寺前左侧有明徽君碑,是初唐为纪念明僧绍而立,碑文为唐高宗李治撰文,唐代书法家高正臣所书,碑阴“栖霞”二字,传为李治亲笔所题。此乃江南古碑之一,是珍贵文物。
  进入山门,便是弥勒佛殿,殿内供奉袒胸露、面带笑容的弥勒佛,背后韦驮天王,昂首挺立。出殿拾级而上,是寺内的主要殿堂枣大雄宝殿,殿内供奉着高达10米的释迦牟尼佛。其后为毗卢宝殿,雄伟庄严,正中供奉高约5米的金身毗卢遮那佛,弟子梵王、帝释侍立左右,二十诸天分列大殿两侧。佛后是海岛观音塑像,观世音伫立鳌头号,善财、龙女侍女三旁,观音三十二应化身遍布全岛。堂内塑像,工艺精湛,入化传神,令人赞叹。
  过了毗卢宝殿,依山而建的是法堂、念佛堂和藏经楼。藏经楼内珍态着汉文《大藏经》7168卷,另有各种经书1.4万余册。在佛龛中供奉着释迦牟尼玉像一尊。藏经楼左侧为“过海大师纪念堂”,堂内供奉着鉴真和尚脱纱像,陈列着鉴真和尚第六次东渡图以及鉴真和尚纪念集等文物,这些都是日本佛教界赠送的,是中日佛教界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
  寺内还新建了玉佛楼,正中供奉一尊高1.5米,重390公斤的玉佛像,玉佛雕凿精细,装金着彩,是台湾僧人星云捐赠的。玉佛楼两壁挂有释迦牟尼佛成道彩图。
  寺院住持

  隆相法师,法名:隆相,俗名:吴传书,湖北江陵认人人氏,1965年9月生,1982年在武汉归元寺依,上昌下明大和尚剃度出家。 同年十月到南京栖霞寺僧伽培训班学习,于此期间依 上茗下山大和尚求受具足戒。
  1988年 在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学习。
  1991年 毕业留校任教兼任班主任。
  1995年 任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教务长兼栖霞古寺监院。
  2002年 进入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
  现任江苏省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理事、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常务副院长、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南京市佛教协会会长、栖霞古寺主持。
  寺院高僧大德

  宗仰法师(1865——1921年),清末民初江苏常熟(今常熟市)人,一名中央,别号乌目山僧。自幼博览群书,工古诗文辞,旁及释家经典。1884年(德宗光绪十年)出家为僧,后在上海哈同妻罗迦陵处主持讲授佛经。1902年春愤于清廷腐败,萌献身济世之志,联络章太炎、蔡元培等发起"中国教育会",拟编订教科书,改良教育,挽救国有危亡之急,次年成立"爱国学社",收容南洋公学等因反对学校当局压制而退学的学生。6月清政府勾结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逮捕章太炎、邹容,旋亦投案入狱。《苏报》被封,他营救未成,避往日本、访孙中山于横滨;募资捐赠留日学生革命刊物《江苏》。1904(德宗光绪三十年)回上海。专事重刻日本宏教书院佛藏,历多年始成。1909年(宣统元年)又主编《商务日报》,民国成立后,廓然归山,1914年充江天寺首座,1920年任栖露寺主持,为众拥戴之“禅师”。
  寺院交通指南
  地址:南京市栖霞街84号
  寺院联系方式
  电话:025-85766328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