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古鸡鸣寺
地理位置
古鸡鸣寺,位于鸡龙山东麓,是南京最古老梵刹之一。
寺院简介
南京鸡鸣寺寺址所在,三国时属吴国后苑之地,早在西晋永康元年(300年)就曾在此倚山造室,始创道场。
寺院历史
东晋以后,此处被辟为廷尉署,至南朝梁普通八年(527年)梁武帝在鸡鸣埭兴建同泰寺,才使这里从此真正成为佛教胜地。同泰寺与台城(宫城)隔路相对,整个寺院依皇家规制而建,规模宏大,金碧辉煌,盛极一时,无愧于“南朝四百八十寺”首刹之誉。由于皇帝的尊崇,同泰寺俨然如当时南方之佛教中心,天望高僧达摩从印度来建康时,就居于此。梁武帝经常到寺里说法讲经,听众逾万,并曾先后四次舍身到同泰寺为僧,脱下皇帝龙冠莽袍,穿上僧衣,在寺中过起僧人生活,人称为“皇帝菩萨”。梁大同三年(538年),同泰寺浮图因雷击起火,酿成寺内大火,这座庞大的寺院只有瑞仪和柏堂两个大殿幸存,其余皆化为灰烬。
“侯景之乱”后,同泰寺荒芜多年,直至922年杨吴时,才又在同泰寺故址建台城千佛院。南唐时称净居寺,建有涵虚阁,后又改称圆寂寺。至宋代又分其半地置法宝寺。至明初时,这里只有一座小小的普济禅师庙。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命崇山侯李新督工,在同泰寺故址重新兴建寺院,尽拆故宇旧屋,加以拓展扩建,题额为“鸡鸣寺”。后经宣德、成化年间的扩建和弘治年间为时六年的大修,寺院规模扩大到占地一古余亩,常住寺僧有百余人之多。寺院依山而建,别具风格,共建有殿堂楼阁、台房宇达三十余座,远远望去,俨然一华丽祗园。清朝康熙年间曾对鸡鸣寺进行过两次大修,并改建了山门。康熙皇帝南巡时,曾登临寺院,并为这座古刹题书了“古鸡鸣寺”大字匾额。
乾隆十五年(1751年),地方官为了迎早帝和太后南巡,又重建了凭虚阁,作为驻跸行宫,乾隆也这座古寺题写了匾额和楹联。清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同年间重修,仅有房屋十余间,中间是小院,前面是正殿。
至同治六年(1867年),寺僧西池等募资修建了观音楼,楼内供着普渡众生、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有趣的是,鸡鸣寺的观音与众不同,为一尊倒坐观音菩萨像(面朝北而望),佛龛上的楹联道明原因:“问菩萨为何倒坐,叹众生不肯回头。”鸡鸣寺从今又称为观音阁、观音楼。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两江总督张之洞又将殿后经堂改建为“豁蒙楼”,并手书匾额。民国初年,僧人石寿、石霞又于豁蒙楼旁增建景阳楼。
1958年鸡鸣寺改为尼众道场。“文化大革命”期间,鸡鸣寺遭到严重破坏。
1979年,政府为了保护名胜古迹,落实宗教政策,决定重建鸡鸣寺。1983年以来,在方丈宗诚法师领导下,寺庙修复了头山门、观音殿、大雄宝殿、豁蒙楼、景阳楼、韦殿、弥勒殿、志公台、念佛堂、药师佛塔、藏经楼、法堂、客堂、至今早等,1985年鸡呜寺即重新对外开放,随后又逐步修了大山门、毗卢宝殿、钟楼、鼓楼、放生池等建筑。自开放以来,鸡鸣寺沟通了与港台以及海外佛教界的联系,常有佛教使吞访问该寺,交流佛教文化,增进彼此了解。
寺院格局
修复后的鸡鸣寺幽净古朴,焕然一新。由鸡鸣寺路左侧循石级缓步而上,一座黄墙洞门迎面而立,洞门正中“古鸡鸣寺”四个金字熠熠生辉,这就是鸡鸣寺山门。步入山门,左为施食台(志公台)。由施食台往前为弥勒殿,其上为大雄宝殿和观音楼,殿内供奉着两尊由泰国赠送的释迦牟尼和观音镏金铜坐像,并新塑了观音应身像三十二尊,供奉于殿内。大雄宝殿之东为凭虚阁遗址,西为塔院。塔院内全部采用青石磨光雕花工艺,青石铺设地面,一座七层八面的药师佛塔拔地而起。此塔为1990年重新建造,是鸡鸣寺历史上的第五座大佛塔。塔高约44米,外观为假九面,实为七级八面。斗拱重檐,铜刹筒瓦,在阳光照耀之下,塔刹金光溢射四方。塔身建有内梯外廊,宏丽壮观,映带霞辉。此塔被称为消灾延寿的药师佛塔,含国泰民安和为香客、游人消灾延寿的祝祷之意。宝塔南面正门上额“药师佛塔”四个大字,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的手迹。北门门额上镌刻有“国泰民安”匾额,为南京市市长所题。塔内供奉有药师佛铜佛像一座,此像原供奉于北京雍和宫,1972年由赵朴初向国务院提请、经周总理批准送给南京灵谷寺,灵谷寺维修时,将该佛像暂存市文管会,宝塔建成后,又从文管会迎奉于塔内。塔内每层中间还有四个佛龛,为明代金丝楠木雕,原为北京中南海旧物,每个龛内供奉有一尊捕木的药师佛像。观音楼左侧为豁蒙楼,楼甚轩敞。
寺院景观
豁蒙楼东即为景阳楼,楼上有对联一副云:“鸡笼山下,帝子台城,振起景阳楼故址;玄武湖边,胭脂古井,依然同泰寺旧观。”这两座名楼为供人凭栏远眺之处,今已分别辟为茶座和素餐馆,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服务,使游客得以一面品茗就餐,一面临窗赏景,情景至雅。“鸡鸣春晓”为金陵四十新景之一。现在游人登塔环顾,六朝古都湖光山色,塔城风光尽收眼底。
寺院住持
莲华法师
鸡鸣寺是我省及南京市规模宏大,住众较多,历史悠久的尼众重点道场,应该努力将寺院清净庄严、朴实纯正的优良道风呈现于世间,因此鸡鸣寺两任住持对信仰建设和道风建设特别重视,身体力行、常抓不懈、不姑息、不迁就。尤其是1996年,老法师去逝以后,莲华法师接任住持以来,犹为注重道风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
寺院高僧大德
宗诚法师是南京古鸡鸣寺已故住持,宗城法师生于1912年11月,1996年6月圆寂,江苏省常熟市谢桥乡人,6岁时因家境贫寒,被送往常熟草圣寺剃度为小沙弥尼,18岁受具足戒,戒腊66厦,世寿84岁。
宗诚法师青年时参学杭州大悲庵,26岁来南京妙峰庵常住。1952年参加南京佛教界学习委员会工作,任联络组组长。1957年,南京佛教协会成立,任第一届、第二届副秘书长;1957年至1996年,先后担任扫叶楼、古鸡鸣寺住持。文革期间,被迫下山蓄发,替亲友当保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继任古鸡鸣寺住持,重新装修千年古刹。在此期间,先后担任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江苏省佛教协会第一届常务理事,第二届副秘书长,第三届副会长;南京市佛教协会第四、五、六届副会长。
宗诚法师乃当代著名的比丘尼,弘法利生,献身佛教事业近80年。她爱国爱教,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参政议政,先后担任市妇联代表,鼓楼区政协委员,玄武区人大代表;市政协第七、八、九届委员。宗诚法师对国家,对佛教度生事业,为法为人,具有强烈的事业心与高度的责任感。她对众生慈悲关怀,对工作尽心竭力,任劳任怨,可谓贡献突出,成绩显著,堪称是南京佛教界爱国爱教的尼众典范,复兴古鸡鸣寺的一代宗师!
1979年,政府为了保护名胜古迹,落实宗教政策,决定重建鸡鸣寺1983年以来,在方丈宗诚法师领导下。寺庙修复了头山门、观音殿、大雄宝殿、豁蒙楼、景阳楼、韦殿、弥勒殿、志公台、念佛堂、药师佛塔、藏经楼、法堂、客堂等,1985年鸡鸣寺即重新对外开放,随后又逐步修了大山门、毗卢宝殿、钟楼、鼓楼、放生池等建筑。自开放以来,鸡鸣寺沟通了与港台以及海外佛教界的联系,常有佛教使者访问该寺,交流佛教文化,增进彼此了解。
寺院交通指南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古鸡鸣寺
寺院联系方式
电话:025-8336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