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大觉寺大门
大觉寺又称西山大觉寺,大觉禅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阳台山麓,始建于辽代咸雍四年(1068年),称清水院,金代时大觉寺为金章宗西山八大水院之一,后改名灵泉寺,明重建后改为大觉寺。大觉寺以清泉、古树、玉兰、环境优雅而闻名。寺内共有古树160株,有1000年的银杏、300年的玉兰,古娑罗树,松柏等。大觉寺的玉兰花与法源寺的丁香花、崇效寺的牡丹花一起被称为北京三大花卉寺庙。大觉寺八绝:古寺兰香、千年银杏、老藤寄柏、鼠李寄柏、灵泉泉水、辽代古碑、松柏抱塔、碧韵清池。
海淀大觉寺大雄宝殿
寺院简介
寺庙坐西朝东,殿宇依山而建,自东向西由天王殿,大雄宝殿,无量寿佛殿,大悲坛等四进院落组成。此外还有四宜堂,憩云轩,领要亭,龙王堂等建筑,寺内供奉的佛像,造型优美,形象生动,《阳台山清水院创造藏经记》碑,为建寺之年始立,是寺中珍贵文物。
大觉寺环境优雅,群山环抱,寺前平畴沃野,景界开阔,寺后层峦叠嶂,林莽苍郁,一股清泉从寺后石隙注入,绕石渠淙淙而下,泉水清澈,四时不竭,院内有乾隆年间从四川移来的玉兰树,花繁瓣大,色洁香浓,树龄300年上下,堪为京城玉兰之最。还有一株高大而古老的银杏树,俗名“白果王”,需六人方能合围,浓荫可蔽半个院落,据说已傲立千年之久。
寺院历史
辽代咸雍四年(1068年),善人邓从贵出资修庙。并刻《大藏经》,始称清水院。
金代成为皇家行宫,金章宗时成为西山八大水院之一。
明宣德三年(1428年)重修,并改名大觉寺。
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大修。
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大修。
明末,寺庙被毁。
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雍亲王对大觉寺进行了修建,增建四宜堂、领要亭等。完工后,推荐迦陵性音出任大觉寺住持。
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重修,并赐建迦陵舍利塔。渐成现有格局。
1930年代,山门遭雷击,被毁。
解放初期,寺院荒芜,部分殿宇圮毁。
1952年,北京林业学院在此筹建,并以此为临时校舍。
1972年,北京智化寺三世佛移到大觉寺。
1979年8月,大觉寺被列入北京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大觉寺移交给北京市文物局。
1992年4月10日,正式开放。
2003年11月,修缮了无量寿佛殿背面的南海观音大型悬塑, 并复原了包括四大天王,韦驮在内的24尊佛像。
2006年5月25日,大觉寺作为明至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海淀大觉寺银杏
寺院景观
大觉寺的风景以大觉寺八绝为主,分别是:古寺兰香、千年银杏、老藤寄柏、鼠李寄柏、灵泉泉水、辽代古碑、松柏抱塔、碧韵清池。
古寺兰香:古寺兰香是指四宜堂内的高10多米的白玉兰树,相传为清雍正年间的迦陵禅师亲手从四川移种,树龄超过300岁。玉兰树冠庞大,花大如拳,为白色重瓣,花瓣洁白,香气袭人。
海淀大觉寺玉兰花
玉兰花于每年的清明前后绽放,持续到谷雨,因此大觉寺玉兰是北京春天踏青的胜景。
千年银杏:在无量寿殿前的左右各有一株银杏树。北面的一株雄性银杏,相传是辽代所植,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故称千年银杏、辽代“银杏王”。银杏树高25米左右,胸径7.5米。乾隆曾写诗赞誉:“古柯不计数人围,叶茂孙枝缘荫肥。世外沧桑阅如幻,开山大定记依稀”
老藤寄柏:大觉寺山门内的功德池桥边,有一古柏,上有老藤从下部树干分支出长出。
鼠李寄柏:四宜堂院内,古玉兰的西面,有一颗大柏树,在1米多高分成两个主干,在分叉处长出一颗鼠李树,故称鼠李寄柏
灵泉泉水:寺院最高处的龙湾堂前有一方兴水池山后的灵泉汇集到水池的龙首散水上,喷入池中。
辽代古碑:在大悲堂的西北侧有一辽代古碑,刻有天王寺志延撰写的《阳台山清水院创造藏经记》。据碑上文字记载是奉辽朝道宗皇帝及萧太后之旨意于戊申年(1068年)三月所立。
松柏抱塔:迦陵舍利塔为松柏环绕,南面一棵松树,北面一棵柏树,松树和柏树的枝条向白塔生长,似乎是要伸手将白塔抱住,因此得名松柏抱塔。
碧韵清池:在北玉兰院中有一用整块黑色大理石雕刻出的水池,上面流下的泉水蓄在池中,又从池中顺水道向下流淌。石头上刻有“碧韵清”三个大字。
除了八绝以外,寺内还有其他独特的风景,如独木成林的银杏树,树龄达500年的娑罗树,从龙王堂前分两路流下的泉水等。九子抱母也非常著名。
寺院交通指南
公交车:乘633路(安宁庄东路南口——杨坨)到大觉寺站下车,步行至大觉寺。
自驾车:颐和园到太舟坞后向左走老路过温泉有路标,上军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