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18653773880
办公QQ455086568
公司主页
佛像,是佛陀塑像的简称,是佛教中不可或缺的圣像,为佛教信徒供奉礼拜所用。佛陀是指觉悟的人,表示智慧和功德都达到最高、最圆满的境界,在佛界中果位最高,是大乘佛教追求的终极目标。
纠错 编辑摘要- 1 源流发展
- 2 种类
- 3 种类
- 4 造像
- 5 主要佛像
- 1 源流发展
- 2 种类
- 3 种类
- 4 造像
- 5 主要佛像
- 6 参考资料
佛陀像的特点一般为出家的比丘相,头顶有肉髻。髻,指的是佛陀头顶突出的部位,为佛所独有,象征着佛陀的大智慧。佛陀的发右旋成螺旋状,发尖朝上,而且毛发为青色。佛的脖子上有三道堆积的肉形成的痕迹,称为蚕肚。由于佛陀尊像的形象很接近,所以每尊佛都有其特定的手印。身后有头光、身光和大背光。身着通肩或袒右肩的袈裟,不作任何装饰,表面上看十分朴素,但在躯体的塑造上却有着十分严格和繁琐的规定。
首先,在身体上,佛像的全身必须具备“三十二相”和“八十种好”。
其次,为了充分表现佛的相好特征,在佛像的结构上又出现了“量度”。按规定,佛像的长宽各为120指。长度指从头顶至脚根,宽度是两手伸开的距离,坐像是站像长度的一半。同时佛像的每个细节的部位,如眼、鼻、额等也都有详细的量度。
佛像的姿态,有坐像:表示佛陀禅坐冥想或宣说佛法的跏趺坐像;有立像:表示佛陀四处游化,说法度众;有涅盘像:表示释尊将入涅盘时右胁而卧的姿态。
原始佛教是没有偶像崇拜的,也就是说不建造佛像。释迦摩尼去世几百年后,佛教信仰的热点地区犍陀罗(现在的阿富汗境内),才开始塑造佛像。因为当时的犍陀罗,是希腊人统治的国家,他们接受佛教后,为了表示对佛祖释迦牟尼的尊敬,开始按照希腊人塑造“神像”的方式塑造佛像,以至于形成一场旷日持久的运动。这也就开了佛教偶像崇拜的先河。佛陀“形象”的出现,不仅标志着原始佛教传统的中断,更标志着一种新艺术的诞生。
在佛门,迦叶有个值得夸赞成的大功劳,就是佛陀入灭后,他成为僧团的领导者,并组织了佛教经典的第一次结集。
佛陀以八十高龄、病弱之躯,做了最后教化,于拘尸那入灭。迦叶当时没在身边,他听到消息后率五百比丘急忙赶来。他以上座身份,主持了佛陀遗体的荼毗(火化)大典。事后他发起结集法藏的会议,决定在当年安居期间,在王舍城召开结集大会。迦叶的倡议得到了佛陀弟子们的一致赞成。
迦叶召集集经藏的共有五百处和尚。但随佛游行到拘尸那的有五百比丘,大迦叶率众赶来的也是五百比丘,共有一千比丘,看来参加结集的五百人是从一千人中挑选出来的。结集地点是在王舍城外的七叶窟,主要由阿难诵出经藏,优婆离诵出律藏,其他人协助忆诵确定佛教经典,这次重要活动,在佛教史上称作第一次结集。这次结集的佛经内容有几种说法,有说结集了经、律二藏的,有说结集了经、律、论三藏的,有说结集了经、律、论、杂集、禁咒五藏的。不管如何,迦叶罗汉在佛教史上是有大贡献的。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佛典的结集,没有佛典的流传,佛教会发展成为世界性的一大宗教。
佛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表现也不同。
关于佛陀画像之始,在《大唐内典录》卷一记载:中国东汉时代秦景奉敕回月支国途中,见优填王旃檀雕像,请画师依样画了一幅,带回洛阳。皇帝见后,敕旨在西阳城门和显节陵上供养,从此丹素流传,以至于今。
世雄不可量,诸天及世人、一切众生类,无能知佛者。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 于一切法,一切种相,能自开觉,亦开觉一切有情。如睡梦觉醒,如莲华开,故名佛。
佛陀圣像之中,有立像、坐像、卧像、飞行之像等多种,可以说每一种式样都含有它深刻的意义,和象征著佛陀的一份精神、一份圣格。其中的飞行象是化佛飞行空中之像。立像有两足并立的直立像,有一足向前的展足像,有重心在前脚的蹴立像,象征忙于教化,显示佛陀对他体证的宇宙人生真理,充满无限的热情,虽是功行圆满的佛陀,终日也要以真理不休息地为众生服务。也有的垂手站立,表示接引众生。此外,坐像多表入定、说法或降魔成道,是自受用的境界。坐像有结跏趺坐像、半跏趺坐像、倚像、半跏倚像、箕坐像、跪地像、交脚像等。
《大唐西域记》中说:释迦牟尼在拘尸那揭罗国守了最后一个弟子善贤之后,便“入寂灭乐,于双树间北首而卧”。人参悲戚,感叹大觉世尊将寂灭,众生福尽。释迦牟尼便“右胁卧狮子床”安慰大家。这情景便是后来的卧佛形象。
涅槃原是印度语,具称涅槃那,也被译做泥洹或抳缚南。它的意义,是包括了灭、寂、寂灭、寂静、灭度,而玄奘译为圆寂。在印度的原语应用上,是指火的息灭或风的吹散,如灯火息灭了称为‘灯焰涅槃’。但印度其他宗教很早就采用此词做为最高的理想境界,如《大毗婆沙论》列举异教五种现法涅槃论,即以现世五欲的快乐与得四禅定为涅槃;此外也见于婆罗门教以修持达到梵我合一或死后生到梵天,称为‘梵涅槃’;可知‘涅槃’不是佛教专有的名词。唯‘涅槃’这名词一出现在佛教经典上来,便给它以新的内容,到现在差不多变成佛教特有而庄严的名词了。
涅磐像是根据释迦牟尼涅磐时的情景塑造的,所以也叫卧佛像,表示释迦牟尼脱离人世的状态。为卧佛的形式,只限于释迦牟尼使用。按照佛经说法,释迦牟尼80岁时,在娑罗树下涅磐。 造像特点是右侧卧,双目微闭,神态安祥自然,面带微笑。右手臂弯曲,胳膊肘支地,手掌托起右脸
佛陀住世时,说法、行化,都是由静生动,动是有休止的时候,休止后的宁静,则是无穷的悠长。佛陀的生命,参入天地之至奥,流入无终的时间之流中。因此,佛陀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与日月同光,与天地共长。
通常佛的形相,都是以释尊的形相为主体,所以各尊佛的容貌、形体、姿仪都大同小异,具备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理想特征。佛像的神情宁静端祥,相好庄严,如同出家修行的圆满觉者像。佛像的服饰:上身内穿僧袛支(内衣),下身穿裙衣,外面着偏袒右肩或通肩的袈裟。
佛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释迦牟尼佛(Buddha Shakyamuni)
无量寿佛 (Amitayus Buddha)
长寿三尊 (Three Buddhas of Longevity)
金刚持/金刚总持 (Vajradhara)
中央大日如来 (Vairocana)
东方不动如来 (Akshobhya Buddha)
南方宝生如来 (Ratna sambhava)
西方阿弥陀佛(Amitabha Buddha)
北方不空成就佛 (Amoghasiddhi Buddha)
五方佛(Five Dhyani Buddhas)
药师佛 (Medicine Buddha)
龙尊王佛 (Nagaraja Buddha)
三十五佛 (Thirty-five buddhas)
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Maitreya)
毗婆尸佛 (Vipasyin Vipassin)
尸弃佛 (Sikhin)
拘留孙佛 (Krakucchanda)
拘那含牟尼佛 (Kanakamuni Konagamana)
迦叶佛 (KasyapaKassapa)
燃灯佛 (Dipamkara)
普明大日如来 (Vairocana)
佛陀圣像塑造种类很多:有铜雕、木雕、石雕、根雕、砖雕、竹雕、真漆脱胎、玻璃钢、泥塑、彩绘佛像、贴金等多种材料雕琢的一种民间工艺形式铸造圣像, 其工艺经过了世代锤炼的精华,凝聚了民间风俗、智慧、技艺所铸成佛圣像,皆如法如仪,皆相好庄严,栩栩如生,为广大民众所喜爱及起恭敬心!
佛像还分为各种手势的姿态,手印是佛像的标志之一,不同的手印表达的寓意也不同。释迦牟尼佛常用的印相有禅定印、说法印、触地印、施无畏印、施愿印,又称“释迦五印”,分别在禅定像、说法像、成道像、旃檀佛中使用。
除这雕刻佛像之外,圣像还以壁画与唐卡形式出现。
壁画:以甘肃莫高窟敦壁画为例,这是中国佛教壁画的精髓,壁画中的佛像与壁画故事内容连贯,中心突出,人物形象生动.
唐卡:是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唐卡多是绘制在布面或纸上,也有的运用刺绣,锦,丝和贴花等多种技法制作而成. 唐卡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是装裱,即在画心四周镶缝锦缎,上下装天地杆,以便于张挂。
!
佛像各种手势的姿态,也称“印相”或“印契”。佛造像采用几种固定的手势,不同的手印表达的寓意不同。手印是佛像的标志之一,佛像从其形体容貌来说,都具备相好,可以通过手印的不同来进行区分。释迦牟尼佛常用的印相称“释迦五印”,分别在禅定像、说法像、成道像、旃檀佛中使用。
常见的手印有以下几种:
禅定印:双手相叠,置于腹前,掌心向上,表示身心安宁,无一切杂念,进入禅定状态。
说法印:左手放在足上,右手举起,以拇指和食指(或中指、无名指)作环形,表示佛在说法。也有的两只手都结说法印。
触地印:又称“降魔印”,左手(或右手)自然垂下,掌心向内,食指触地,表示佛用法力降伏恶魔。
施无畏印:右手上伸,置于胸前,手指伸直,掌心向外,表示佛能解除众生的苦难。旃檀佛像采用这种手印。
施愿印:又称“与愿印”,左手自然垂下,掌心向外,表示佛能满足众生的愿望。
智慧印:金刚界大日如来佛采用的印相,双手至于胸前,左手的四指握拇指,右手握左手食指。
弥陀定印:阿弥陀佛的印相,与禅定印相似,两手相叠,右手置于左手上,掌心向上,两手屈食指,拇指按在食指上。
合十印:又名“合掌”,即十指并拢,两掌相合,为僧人通常礼节,表示诚心诚意。供养人造像中常见使用。
我们常见佛像的有
五方佛: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佛)、南方宝生佛、东方阿閦佛(不动如来)、西方阿弥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
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
华严三圣:毗卢遮那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
三宝佛:药师王佛、释迦牟尼佛、西方阿弥陀佛
四大天王:东方持国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南方增长天王、北方多闻天王
十二药叉神将:宫毗罗、伐折罗、迷企罗、安底罗、頞你罗、珊底罗、因达罗、波夷罗、摩虎罗、真达罗、招杜罗、毗羯罗
三十三观音菩萨应身:杨柳观音、龙头观音、持经观音、圆光观音、游戏观音、白衣观音、莲卧观音、泷见观音、施药观音、鱼蓝观音、德王观音、水月观音、一叶观音、青颈观音、威德观音、延命观音、众宝观音、岩户观音、能静观音、阿耨观音、阿摩提观音、叶衣观音、琉璃观音、多罗尊观音、蛤蜊观音、六时观音、普慈观音、马郎妇观音、合掌观音、一如观音、不二观音、持莲观音、洒水观音
十八罗汉:坐鹿罗汉、欢喜罗汉、举钵罗汉、托塔罗汉、静坐罗汉、过江罗汉、
骑象罗汉、笑狮罗汉、开心罗汉、探手罗汉、沉思罗汉、挖耳罗汉、布袋罗汉、
芭蕉罗汉、长眉罗汉、看门罗汉、降龙罗汉、伏虎罗汉
阿弥陀佛相好庄严,光明遍照,端正无比,有跏趺坐于莲台上或端立于莲台上,有九品来迎手印,说法印等,有手持莲台,表示接引众生往生西方,莲花化生之意。
注:依《观无量寿经》所载,因个人修持愿力不同,往生品位便有差别,共分九品,称为九品往生。
阿弥陀佛有九品往生手印:
1.上品上生;2.上品中生;3.上品下生;4.中品上生;5.中品中生;6.中品下生;7.下品上生;8.下品中生:9.下品下生。
药师佛,又称药师琉璃光如来,是东方琉璃光世界的教主,药师佛于过去世,行菩萨道时,曾发十二微妙大愿,愿为众生解除病苦,消灾延寿,具足诸根相好,导入解脱,故依此愿而成佛,住琉璃世界,其国土庄严如极乐世界。因为药师如来信仰,具有现世祈愿利益和来世福德,所以自古也普遍盛行。
药师如来相好庄严,有跏趺端坐于莲台上或端立于莲台上。左手持药壶、药钵或宝塔,右手施无畏印或与愿印,药师如来像的背光常有七尊化佛。
药师如来有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胁侍左右,合称「东方三圣」。并有十二药叉大将,发愿护持信奉持受药师如来名号的众生。信奉药师如来者,临命终时,亦有八大菩萨来接迎,往生东方琉璃光净土。
注:药师佛所赐的药,不外乎佛法的良药,不仅是能除肉身的病苦,消灾延年益寿,而且是医世人的心病,又称大医王。在日本药师佛信仰更普遍盛行。
弥勒,意称慈氏菩萨,名阿逸多,受释尊的教化出家修习佛法,并授记将来必定成佛,弥勒先行释尊入灭而上生兜率天宫修行,与诸天演说佛法,以待将来成佛,于华林园龙华树三次说法,广度释尊当时所遗落而未被救度到的众生,故称当来下生弥勒佛。而经典详述弥勒降生人世时,世界将成光明的弥勒净土。
弥勒信仰在中国很早已盛行,根据《弥勒上生经》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宫内院修行,为诸天说法,这时弥勒菩萨相好庄严,载宝冠璎珞,穿菩萨装,两脚交叉而坐;也有右手指脸颊,左脚下垂成半跏思惟的弥勒菩萨像,表示在兜率等待下生的坐姿。弥勒下生成佛的法相与释尊相同,具足相好庄严的圣容,身着袈裟,姿势大都是倚坐像,即双脚自然垂下,足采莲花,手作说法印。
注:五代以后,在江浙一带的寺院中,有出现笑口肚大的弥勒佛像,据传是布袋和尚的化身,属于民间信仰的造形。宋代以后一般佛寺常雕塑笑口常开的布袋和尚为弥勒像,并将他安奉在天王殿正中。使信众能皆大欢喜笑口常开的感觉。
注:通常弥勒佛像以具足相好庄严的佛陀圣像为主;弥勒菩萨像以相好庄严,雍容华贵的菩萨像为主;布袋和尚造形的胖弥勒,衪是一种应化身。
弥勒佛的法相与释尊相同,具足相好庄严的圣容,身着袈裟,姿势大都是倚坐像,即双脚自然垂下足采莲花,手作说法印。
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宫内院修行,为诸天说法,这时弥勒菩萨相好庄严,载宝冠璎珞,穿菩萨装,两脚交叉而坐。
毗卢遮那佛,为光明遍照、大日遍照之意,是理性和智慧不二的法身佛。密宗把毘卢遮那佛称作大日如来,作为供奉本尊与最上根本佛。在中国佛教将毘卢遮那佛作为清净法身佛;卢舍那佛为圆满报身佛;释迦牟尼佛为应化身佛。
华严经中所指华藏世界之三位圣者,毘卢遮那佛居中位,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胁侍在左右,称为华严三圣,来利乐一切众生。
在中国寺院中常有供奉五尊佛,通常以毘卢遮那佛为主尊,配以东方阿门人人人佛、南方宝生佛、西方阿弥陀佛和北方不空成就佛,构成五方佛的庄严道场。毘卢遮那佛有如来形和头戴宝冠、璎珞等装饰的菩萨形。手印有法界定印,智拳印和毘卢印。通常结跏趺坐于莲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