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世界佛教论坛分论坛“交流与互鉴——佛教文明论坛”
交流与互鉴分论坛活动现场
祜巴龙庄勐长老等发言
纯一法师发言
何日升先生发言
佛宝网江苏讯 2015年10月24日下午,第四届世界佛教论坛“交流与互鉴——佛教文明论坛”在无锡灵山小镇.拈花湾平和堂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佛教界代表、专家学者以及居士善信近100人参加论坛。论坛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永信法师、美国洛杉矶佛教联盟主席照初法师主持。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本性法师宣布论坛规则。
为期两个半天的论坛期间,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香根.巴登多吉、纯一法师、增勤法师作主旨发言。孟加拉国佛教复兴会副主席Prakrita Ranjan Barua、加拿大佛教会湛山精舍达义法师、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冯文玮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学愚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成建华研究员、澳大利亚塔州中国佛教学院智及法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陈浩武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宗教学学院刘成有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杨曾文研究员、美国洛杉矶法印寺宏正法师、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宗教所豆格才让研究员、台湾法鼓山果慨法师、上海大学历史学系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李向平教授、陕西社会科学院长安佛教研究中心王亚荣研究员、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徐以骅教授、中央美术学院罗世平教授、台湾慈济基金会何日升教授等教界嘉宾、专家学者作了专题发言。杨曾文先生作总结和点评发言。
本次“交流与互鉴——佛教文明论坛”收到论文近30篇,内容涉及“佛教中国化”“佛教对人类文明的促进作用”“佛教外交与新海上丝绸之路”“汉传佛教走向世界的历史使命和路径探索”“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交融”“佛教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佛教对藏区社会价值体系的影响”“亚洲秩序与宗教信仰”等主题。
佛可以调和不同文明
昆士兰大学冯文玮教授认为,佛教倡导慈悲为本、方便为怀,不仅具有和平、非功利的特质,同时也强调勇猛精进、普度众生以及天地万物和谐相处的哲学精神,因此,佛教具有调和不同文明、不同理想,打破各种封闭意识形态的优势,对促进人类文明交流发展和时代前进有着重要作用。
佛教是中国文化复兴的重要载体
魏德东教授在论文中指出,佛教是中国文化复兴的重要载体。而新世纪以来的中国佛教,也日益建立起这一文化自觉,主动投身于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历史洪流之中。中国要成为和平、可亲、文明的大国,最根本的,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而在中国文化复兴的征程上,中国佛教可谓天降大任,任重道远。
佛教外交助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香港中文大学学愚教授认为,在当代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中,没有单纯的经济合作,种种政治、社会、文化,乃至宗教因素参与其中,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主导或影响了经济合作。中国政府除了在政治层面与这些国家保持密切联系外,亦有必要进行文化外交,加强中国人民,特别是佛教徒,同这些国家人民和佛教徒的友好往来和互相了解。佛教是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亦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诸国,如斯里兰卡、马来西亚、越南、缅甸等国家主要宗教之一,在当地具有深厚的信仰大众和社会基础,可以影响、乃至左右这些国家的政治和经济政策。中国佛教可以协助政府,开展公共外交,与周边国家佛教界进行宗教文化交流,促进这些国家与中国的全方位合作。这亦将是中国佛教在21世纪的历史使命之一。
期间,发言嘉宾与现场观众进行了互动交流。交流与互鉴——佛教文明分论坛于10月25日上午圆满落幕。(本站记者 陈子勤 安迪 欧涛 现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