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国宗教学博士后论坛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事教育局局长、院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委员张冠梓
合影留念
佛宝网北京讯 2015年9月21日至2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承办的首届全国宗教学博士后论坛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
此次论坛的主题为“宗教学与中华文化复兴”,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以及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大学等博士后流动站的近30位博士后参会并做主题发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博士生导师进行了点评,共计近80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开幕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人事教育局局长、院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委员张冠梓,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长郑筱筠致辞。张冠梓局长在致辞中指出,通过举办各学科全国博士后学术论坛、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文库》系列丛书、《博士后交流》杂志等项工作,将全国的博士后联系起来,让博士后工作呈现出新的面貌。郑筱筠副所长在致辞中指出,这次论坛的成功召开反映出,开展宗教研究的大学和机构越来越多,宗教学作为一门学科的重要性,在中国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优秀的年轻学者不断涌现。论坛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原副所长金泽研究员主持。
本次论坛博士后发言分为六场,主题分别为“我国宗教现状及对策”、“佛教文化历史研究”、“儒教的发展及未来”、“佛道研究”、“宗教的文化意义”、“多元宗教研究”。内容以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儒、佛、道三教为主,兼有基督教、萨满教等其它宗教研究,大家围绕宗教现状进行讨论,同时回顾历史,借鉴历史进行反思。
9月21日下午,本次论坛专门设置了博士生导师集中点评环节。出席论坛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卓新平所长指出,新材料的发现对于宗教历史的研究意义重大,可以纠正过去很多不一定正确的认识。卓新平所长进而围绕如何鉴别和使用材料等问题对博士后进行了耐心而细致地指导。进行点评的博士生导师还有:世界宗教研究所金泽研究员、郑筱筠研究员、王卡研究员、汪桂平研究员、周伟驰研究员,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孟慧英研究员、北京大学方文教授、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徐以骅教授、历史系刘平教授等。此外,作为论坛的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1日下午专门设立了“宗教与法律”专题论坛,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单位的十余名博士后及青年学者就此主题展开了深度讨论。
22日上午,论坛举办了圆桌会议,围绕中国宗教学的现状、发展及未来进行讨论。出席圆桌会议的学者有:世界宗教研究所卓新平所长、北京大学李四龙教授、北京大学方文教授、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徐以骅教授、历史系刘平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徐文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韩星教授、中央民族大学何其敏教授,以及世界宗教研究所金泽研究员、何劲松研究员、唐晓峰研究员、赵广明研究员、曾传辉研究员、周伟驰研究员等世界宗教研究所各研究室主任。
闭幕式上,世界宗教研究所卓新平所长致闭幕辞。卓新平所长在致辞中强调,要辩证地看宗教,尊重宗教的规律,从事宗教研究的学者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客观、公正的立场。
此次论坛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得以顺利举行,是首次面向全国宗教学博士后的论坛,既是尝试,也是创新。全国宗教学博士后论坛设立目的是给青年学者搭舞台,鼓励青年学者展示优秀学术成果。本次论坛最大的亮点在于发言者均为博士后,而参会学者均为博士生导师和博士后合作导师。“博士后发言,导师点评”是论坛的一个特色,这种“树新人、传帮带”的方式,不仅加强了博士后合作导师对博士后在学术上的指导,同时也是检验博士后研究水平的重要手段。此次论坛的第二个特色是在论坛圆桌会议上,导师和专家围绕会议主题展开具有理论高度的精彩讨论。
参会博士后和导师们一致认为此次论坛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博士后培养工作及博士后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