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千年苏绣:绣出绮丽江南

2012-07-24 浏览次数:955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图1 观音大士像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2 窅娘舞莲图,南京博物院藏。

  很少有一座城市把自己和女红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姑娘们深锁红闺,足不出绣阁一步,母教女,嫂教姑,代代相传。女红是女孩子的必修课,即使豪门大家的女子也不例外。待字闺中的女孩带着对爱情的向往,很早就做足了女红的功课。因为在苏州,女孩谈婚论嫁时,婆婆先向媒人要绣品,从闺绣的图案针脚中判断未来媳妇是否灵巧和贤淑,刺绣因此也就成为衡量姑娘贤淑内秀的一个标准。性情柔和、心灵手巧的苏州女子,成就了精细雅洁的苏绣。

  让我们摊开南宋绍定二年(1229)刻绘的《平江图》来看一看,滚绣坊、线绣坊、锦绣坊、绣衣坊,一个个韵味十足的名称,赫然在目,由此而知这个城市由里而外的柔美。锦绣坊是苏州当时刺绣织锦业的集市地,而滚绣坊据传是因为滚针绣的发明和使用而得名。这些见证苏州绣业的街巷名称,如今在城市发展中有些已经消失了,但作为历史的沉淀,在苏州人的记忆中是那样富有诗意和历史久远。

  春秋时期的苏州,就有在衣服上绣花的习俗。或许我们的先人没有料到的是,这一粒针线的种子,在千百年后,竟然绽放开绚丽无比的花朵。三国时代,吴国赵达丞相之妹手绣《列国图》,在方帛上绣出五岳、河海、城邑、行阵等图案,绣万国于一锦,就是历史上第一幅苏绣作品了。

  明代宫廷在苏州设置染织局,下设绣作。刺绣艺人结合绘画作品进行再制作,所绣佳作栩栩如生。明代的绣品大多以家庭女红为主,继承宋绣传统,技艺上具有闺阁绣精工细致的特色。清代苏州更被时人称为绣市、绣庄,真可谓流派繁衍,名手竞秀。最盛时期,绣庄百余家,绣娘数万人,绣庄大多集中在阊门皋桥附近的东中市、西中市、汤家巷一带,几乎是左右毗连,对门就是。一些富家闺秀,也往往以此消遣时光,陶冶性情,以国画为绣稿,精工细绣,不计工本,称为“闺阁绣”。

  到了清末民初,在西学东渐的潮流中,苏绣也出现了创新的兆头。道光年间,苏州女子丁佩总结刺绣技艺,完成了中国第一部刺绣专业著作《绣谱》;苏绣名家沈寿创“仿真绣”,晚年口述《雪宦绣谱》;二十世纪30年代,杨守玉创“乱针绣”,丰富和扩展了苏绣的题材与内涵;二十世纪50年代,苏州刺绣研究所建立,聚集、培养了大批苏绣人才,在继承传统绣法的基础上研究和创制了双面绣、双面三异绣等。二十世纪以来,苏绣在国际上多次获奖。

  金淑芳所绣《观音大士像轴》(图1),为难得一见的明代苏绣精品。所绣大士倚石而坐,韦驮一旁侍立,前为海水云龙。绣款:“万历己未孟春,金氏淑芳恭刺”。另绣题诗,款署:“华严弟子盛可继敬书”,朱绣“可继”、“世芳”印。此图针法繁复,有十余种之多,如观音飘逸的发丝用套针,手中念珠用齐针,韦驮盔甲用网针,龙身用刻鳞针,石山等用套针。针脚细密平齐,以丝线色度变化形成晕色效果,极具画意。

  凌杼,清代刺绣艺术家。她的作品针法细腻,追求质感。相比较山水绣的赋形达意,凌杼人物绣更见精神,在忠实原稿的基础上又用各种针法进行再创造,赋予原稿新的艺术理解。《窅娘舞莲图》是凌杼人物绣中最出名的精品力作(图2)。原稿采用吴友如《百美图谱》之一。绣品表现了五代十国时南唐后主李煜的宫嫔窅娘在金莲花上起舞的情形,舞姿洒脱出俗,优美迷人。画面以线描为主,设色素雅,布景用白描法,更衬托人物主题。人物服饰多用齐针,针线工巧流畅,线条充满生命,色泽浓淡、明暗均达到层次和谐的效果。在绣幅的右面题有:“道山清话李后主宫嫔窅娘,纤丽善舞。后主作金莲,高六尺,以宝物饰细带缨络,莲中作品色瑞云,令窅娘以帛缠足,令纤小屈曲,作新月状,素袜,舞云中回旋,有凌云之态。唐缟诗曰:‘莲中花更好,云里月常新’,因窅娘作也。”下绣“凌”、“杼”两方印。


图3 金带围图 ,上海博物馆藏。

  赵慧君,清代刺绣名家。所绣人物山水,色丝鲜丽,一如图画。上海博物馆藏有她的《金带围图》(图3),为清代后期闺阁绣中之佳品。绣稿由其丈夫顾春福所绘,结构严谨简练,花姿柔和而又挺秀。绣作工整线细,运针纤理舒展。浅红色花朵用晕式绣成,加有一条黄色的花腰,主题鲜明,构图巧妙。绣品以素缎作地,运用散套针、接针、滚针等针法,绣出一枝静雅优美的芍药。虽针法不多,但丝理转折自然,绣缝粗细均匀缜密,色彩和顺,花瓣之间以极细的水路留空,平坦舒适。绣幅左上角有顾春福题句:“去夏在白门市中购折枝芍药供玩,审视一种有黄瓣帀于花腰,盖所谓金带围也。昔人云:此花开,当出宰相,即魏公选客宴赏者,曾对花传神,以纪其瑞。兹与写翠楼内史述及,重勾粉本,嘱买丝刺绣。内史戏曰,子未读书,老矣,作山中白衣可耳,若腰金调鼎,或兆诸儿辈欤。言讫相共抚掌,因并志。癸卯闰七夕,隐梅庵外史。”下有“春福”绣印一方。

  薛文华,清光绪年间无锡人,上海画家倪墨耕之妻,擅画、能绣,所绣作品,生动活泼。《紫藤双鸡图》根据倪墨耕的画稿绣成,为民国时期苏绣精品。绣品上方一枝紫藤自然下垂,枝下有雌雄双鸡,公鸡昂首,母鸡偎依其旁。右上方用黑线绣行书“时癸丑长夏墨畊画文华绣”,下绣朱文“文华”等二方印章。绣品只用套针和斜缠针两种针法,将紫、深灰、浅灰、褐、黑等色巧妙地融入绣线的丝理中。双鸡身上绣出的斑点和尾部,即融进率意潇洒的水墨技巧,似干湿笔并用,既有细节描写,又不失笔墨的简逸。

  沈寿,初名云芝,号雪宦。从小学绣,16岁时已颇有绣名。1904年沈寿绣了佛像等八幅作品,进献清廷为慈禧太后祝寿,慈禧极为满意,赐寿字,遂易名为沈寿。自创“仿真绣”,在中国近代刺绣史上开拓了一代新风。《蛤蜊图》是沈寿的一幅仿真绣精品,幅左下方题“沈寿”名款,绣“雪君”朱章。右下角绣“姓名长在御屏风”朱印。沈寿在这幅绣品中采用了缠针、施针、擞和针、滚针(绣蛤蜊的边)、压针(绣黑线花纹)、斜缠针(绣名款及印章)等针法,并在大文蛤的高光部分留出缎子绣底,极巧妙地把文蛤光亮的质感表现出来,底部颜色用浅棕色烘染而成,让人惊奇地看到中国绣工吸取西洋画法之后产生了巨大的创造力。


图4夕阳返照图, 沈寿监制,南通博物馆藏。

  张淑德《夕阳返照图》(图4),描绘了夕阳映照下山谷、林泉的美丽景致。落日的余辉散发着淡淡的红晕,宁静而又神秘。作品将西洋油画、摄影中的光影、色彩技法运用到刺绣艺术中,针法上采用平针散套,并灵活运用变化丝路和走向来表现不同的树木、山石、流水。丝线的自然光泽也带来不同的艺术效果,将仿真绣的用光、用色、用针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图5 奉天牧羊图,南通博物馆藏。

  李群秀《奉天牧羊图》(图5),描绘了牧羊人蹲在河滩边,羊群安详地在那里吃草,远处房屋树木和城楼在静态中张望着,一派亲和气象。景物均用明暗光影表现其立体感。绣者根据表现对象肌理的变化不断地调整平针的丝路,用虚实针施于平针之上,表现羊皮毛的质感,灵活而又多变,传统平针针法被赋予新的刺绣语言。平针、虚实针、散套针等多种针法的灵活运用,使草、地、树木等景致栩栩如生,每只羊儿也都显得那样的生动而富有灵气。


图6 先春四喜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苏绣《先春四喜图》为深蓝色绢地,用深浅蓝、深浅绿、正红、橙红、赭石、白色丝线绣出(图6)。画面对比十分强烈,但是却显得很雅致。针法以深浅色彩推晕的戗针为主,花蕊用锁绣的打籽针,喜鹊的身体羽毛用单套针和刻鳞针,喜鹊脚用扎针。绣法上的特色是用了“水路”,如相叠的花瓣、交叉的叶片、叶脉的纹理等轮廓均留以白线勾出,开启后世刺绣留白技法的先河。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苏绣,苏绣历史,苏绣优秀作品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