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为饮涤尘烦 茶佛不解缘

2012-07-24 浏览次数:1286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中国茶文化从一诞生起就与佛教有着不解之缘,在佛教昌盛的唐代,僧众们非但饮茶,且广栽茶树,采制茶叶。僧人喜茶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其中之一是因为在僧人的打坐修行中,佐之以清茶,有提神、清脑等功效,可以防止打坐中“昏沉”、“掉举”等不良情况的出现。另外,由于佛教有“禅遍一切处”、“佛性不离当下”等思想,许多高僧往往借茶论道、在传播禅的精神的时候用茶做“标月手指”,进而产生了许多诸如“吃茶去”“禅茶一味”等品茶与佛教精神之间的文化交叉点。这就使饮茶这种行为,成为了一种具有文化内涵的活动,原本只是一种饮料的茶,也逐渐成了一种有东方特色的文化载体。

  寺院饮茶不单纯是为了解渴,它已经升华为人们对某种精神境界的追求。饮茶可使我们轻松宁静,自在喜悦,涤除我们的凡尘杂念,使我们得以身心安然。正所谓“为饮涤尘烦”是也。佛教也是为了涤净心灵之凡尘,以求得明心见性、了脱生死的目的。所以,单就此目标而言,佛教与茶有着某种精神的契合。因此,自古僧人喜好饮茶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据《茶经》记载,僧人在两晋时即以敬茶作为寺院待客之礼仪。到了唐朝,随着禅宗的盛行,佛门嗜茶、尚茶之风也更加普及。寺院茶礼包括供养三宝、招待香客两方面。中晚唐时的百丈怀海和尚创立了《百丈清规》后,寺院的茶礼便趋于规范。在清寂、古朴的禅堂内,以茶敬佛,以茶清心,以茶待客,所谓“焚香引幽步,酌茗开净筵。”唐朝时禅僧的传记和语录如《五灯会元》中,还有诸多关于茶的记录,多是以茶为问答应对,以求悟明心性。可见茶的作用在僧人生活中的深入。

  由于僧人在当时的文化阶层中的社会地位和文化地位都很高,一些士大夫阶层、文化名流甚至官员商人都以结交优秀的僧人为荣,效仿寺院中僧人的生活方式被当作非常清雅和高贵的象征,而僧人又常以自家种植的茶来待客、馈赠,从而带动了中国人的饮茶之风。

  在我国南方,几乎每个寺庙都有自己的茶园,而众寺僧都善采制、品饮。所谓“名山有名寺,名寺有名茶”,名山名茶相得益彰,著名佛教寺院多出产名茶。与茶文化渊源很深的寺院也有不少。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佛茶,佛茶文化,佛茶知识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