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巩义窑白瓷:唐代白瓷代表

2012-07-21 浏览次数:1455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白瓷的出现和成熟是中国古陶瓷发展史上的一项重要工艺成就。考古材料表明,中原地区早在北朝时期就已出现了白瓷工艺的萌芽,至唐代北方地区的白瓷生产极为繁荣,形成了与南方青瓷并驾齐驱的“南青北白”的古陶瓷生产面貌。迄今在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省都发现了隋唐时期烧造白瓷的窑场,其中尤以河北邢窑与河南巩义窑所产的白瓷质量最为精致。

  巩义窑又称“巩县窑”,是隋唐时期中原地区著名的烧造白瓷和唐三彩的民间窑场,其窑址主要分布于巩义市白冶河两岸的北山口镇水地河、白河、铁匠炉、汪寨、大小黄冶等几个自然村附近。巩义窑早在北朝晚期即已开始烧制青瓷,隋代巩义窑烧造青瓷、白瓷和黑釉瓷,器物胎重釉厚,胎色深浅不一,制瓷工艺较为简单。盛唐时期巩义窑的制瓷业达到高峰,在主烧白瓷、唐三彩之外,还兼烧黑釉、酱釉、绞胎、白釉绿彩和“唐青花”瓷。巩义窑白瓷不仅是唐代中原地区白瓷制造水平最高的,而且还是文献记载河南府开元年间贡白瓷的产地。

  巩义窑白瓷产品可分为粗、细两类,其制品普遍具有器型规整,原料经过粉碎淘洗,胎体薄而坚致,胎色较白,釉层细腻透明的特点。造型多为日用器皿,有碗、盘、碟、盂、盆、砚、粉盒、罐、注子、瓶、枕等,其中以各式碗、盘烧制最多。各式碗中,隋和唐初的碗、杯多深腹、厚壁,胎施化妆土,外施半截釉,底为饼形底。盛唐、中唐之际多见敞口、唇口、敛口玉璧底碗和四花瓣形花口碗等,与邢窑器相比,巩义窑产品器壁较厚重,唇口更厚润,而玉璧底碗底心不施釉是与邢窑器的明显区别。此外巩义窑白瓷碗采用匣钵叠烧或直接在窑内叠烧,因此碗底里外多留有烧痕。而巩义窑执壶造型为唐代流行式样,圆腹、短流,柄为双条形,柄与壶口有的用兽头相接。圆腹钵、双系罐是巩义窑白瓷中较有特色的器形,系的鼻钮模压成型是其特点。

  巩义窑白瓷施釉特点为器里满釉,器外多施半截釉,碗底中心一般无釉,釉面常有细小的开片纹,因釉中含有较高的TiO2,因此釉色多为白中泛黄的色调。巩义窑白瓷亦大多不画纹饰,但也偶见划刻弦纹、绳纹、莲瓣纹和宝相花纹饰的器物。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白瓷,唐代白瓷,巩义窑白瓷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