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放生如何监管?行为零散难抓细
了解到肇庆渔业资源面临日渐衰竭的情况,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该市便采取了放生的措施,增殖江河渔业资源。在这些放生行为中,有官方的,也有民间的,那么民间放生如何监管?
据了解,在该市要进行放生,正常的流程得先书面申请,说明放生物种的种类、数量、规格,得到渔政部门函复后方可举办放生活动。除此以外,市渔政部门还会专门组织人员对举办放生活动的现场,对放生物种进行监管,并现场派发宣传单张,让参与放生的市民正确认识和选择可放生的物种。
“不过民间放生多带有分散、小型的特点,他们可以在西江边任意一个地方,放生任意的物种,因此监管起来难度很大。”省渔政总队肇庆支队资源环境管理科科长苏少芳说,为了扩大监管面,该市在重点监管场所,如寺庙、部分码头等,定时派人巡查,打击取缔不合规范的放生物种,此外还专门成立放生文化协会,承担部分放生文化宣传和引导群众科学放生,并组织民间放生活动的任务。
放生还是“杀生”?未到危害物种的程度
民间放生更多时候带有一种信仰的色彩。“民间放生活动多以宗教、祈福为内容,他们放生往往只出于个人目的,而忽略了对物种的正确选择。”市放生协会副会长黎杰容表示,通常对放生物种缺乏科学的认识,最后可能“好心成坏事”,对西江物种和生态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民众放生大多只是片面理解,认为什么物种都可以放生,没全面考虑是否会影响本地物种;另外有些民众不希望自己放生的物种被捕捞,于是专门选了一些田螺、泥鳅等小型物种,但这些物种却是禁投到西江河的。”
不规范的民间放生行为会对江河生态造成破坏吗?苏少芳说,不规范的放生可能会让外来物种入侵本地生态,但要看具体的破坏程度,就目前情况而言,放生行为并未达到威胁的程度。“目前从我们调查的捕捞情况来看,放生物种只占捕捞量的百分之三左右,数量很低,因此未对本地物种造成太多影响。”
该不该放生?倡导科学放生
为保护和恢复珠江渔业资源,促进珠江渔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近年来肇庆积极采取放生这种有效的手段。据市渔政部门统计,今年该市共放流中华鲟500尾、淡水水生生物苗种344万尾,为补充江河流域鱼类的种群数量、维持水生生物多样性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放生行为,正式的叫法应该是增殖放流,这说明了放生活动对增殖渔业资源和维持水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苏少芳说,放生活动,对环境优化、生物链合理转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能提高渔民和社会各界保护资源与环境的识,市民应多参与进来。
不过,放生同时,更应该提高科学认识,注重科学放生。“放生活动不能盲目,要严格按照规定,坚决杜绝外来物种放生到天然水域,在提高民众参与力度的同时,更应将民间放生行为引导到规范、科学和安全轨道。”黎杰容说。